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我家孩子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我们家长该怎么培养让他更阳光一点呢)

2022-06-04 17:23: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0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深度解析(第30篇):

孩子性格内向腼腆,很多家长都会因此着急,想要让孩子转变得外向一点。家长们通常认为外向性格更好一些——热情、活泼、人缘好,机会多。

但是上面的想法对内向、外向的认识就会有偏差,就可能只停留在表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导致孩子内向、有退缩表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我想从以下8个原因来分析,

原因之一:人的天生气质本身就有内向,外向之分。就像世界上有男人女人一样,其实是很平常的。

原因之二:如果孩子以往失败的经历让他认为他就是不行,那么他越觉得自己不行,就越不会去尝试,就越会退缩。这时候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希望父母对他不要抱有希望,但其实他内心里想说的是请爸爸妈妈要信任我、不要我。

原因之三:假若孩子以往因一些事情,受到过其他人的嘲笑,那他就会因害怕自己再次被嘲笑,而不再去做那些事情。

原因之四:假若平时在孩子做错事之后,父母对他有过批评、评判、否定、嘲讽甚至是惩罚等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把他的心包裹起来,也会表现为内向或感到自卑。

原因之五:孩子的自卑有时产生于他达不到父母或老师对他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可能本身就是因为对他的期望值过高而提出的要求。也许是因为与孩子的年龄不匹配;也许是因为孩子并没有经过相关训练。那这种情况下,孩子做不到本身也是很正常的。

原因之六:来自于父母把孩子和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做比较,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不行,从而产生退缩表现。

原因之七:来自于孩子身体能力上的不自信。关于身体的自信,是孩子的第一个自信,也是最基本的自信,来自于这方面的不自信往往不易被察觉。比如说,在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看到别的小朋友能一步一个台阶爬楼梯,而他却还做不到。长大以后别的小朋友一次可以跳绳30个,他只能跳10个。这些情况下,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自卑。

原因之八:假若孩子从小的生长环境,相对比较单一、闭塞或者父母本身也是偏内向的性格,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从以上分析来看,孩子内向、腼腆、自卑,更多的原因是来自于外界环境对他的影响。

因此,有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家长在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时,把一直想往后躲的孩子硬往前推时,我都觉得很遗憾,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因为这些父母并不了解恰当的引导方式,反倒是让孩子经历身心分离的痛苦。

日本著名哲学家岸见一郎说:

只要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孩子就会精神起来。

当我们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向、自卑的原因后,那么该怎么面对这样的孩子对他才是最好的呢?

我有以下10个相对应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

建议一:如果孩子天生气质类型就是内向的,那么父母需要改变内向性格不如外向性格好这样的传统观念。其实内向外向各有利有弊。内向的人相对来说考虑更周全,对一件事钻研得深;而外向的人有时会三分钟热度,有广度而缺少深度。内向的人习惯先思后行,会打有准备的仗;做事比较稳妥;遇事不冲动,不冒失,更会保护自己。我们父母要看到内向孩子的这些长处。

建议二:父母要无条件的爱孩子,对他抱有希望,信任他。允许他小步前进,必要时给他把任务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或者给他做示范。一定不要批评指责,而是鼓励、鼓励、再鼓励。父母需要留意孩子在哪些方面容易自卑,那么就一定不要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建议三:如果孩子不想尝试做某些事情,父母一定不要强迫他,要给他空间要给他时间,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节奏面对新鲜事物。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陪伴。

建议四:平时,当孩子做得不好或不对时,父母不要批评、评判和责骂。当他努力时,敢于尝试时,表现积极时,有进步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看见和鼓励。

建议五:父母要调整自己过分理想的期望值。当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大,父母的压力和焦虑也就越大,孩子也会因此而越痛苦。

建议六:我们作为成人,作为妻子和丈夫,作为职员,也同样不喜欢被与其他人比较,孩子更是如此。当我们说他不如别人时,他感受到的是父母对他的挑剔、不接纳和有条件的爱。我们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来看待、来爱。

建议七:如果孩子小于12岁,那么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做感觉统合的测评。如果孩子有一些感觉统合方面的失调,那么这个可能导致他不自信的原因我们也不能忽视。在12岁之前的感统问题,都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得以改善。

建议八:父母可以刻意安排一些聚会活动。可以试着先从跟孩子熟悉的人开始,先是小范围,比如两三家人一起,慢慢的再过度到更多人参加的聚会或活动。

建议九:对于内向型的孩子,父母需要掌握预前策略的方法。不管是带孩子去见某个人,还是去某些场合参加活动,都需要事先提前和孩子说明情况,而不是临出门前才告诉孩子或者直接把孩子带到那个现场,需要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另外,如果想让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提前在家里练习,让孩子事先先熟悉一下,然后再去参加正式的活动,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陌生的恐惧感了。

建议十:内向的孩子需要多练习表达,这就需要父母不要着急替孩子说话。比如说,孩子刚说了前半句,父母就把后半句替他说出来了。父母要少说,多倾听。

总结一下:父母养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他快乐幸福,而不是让孩子痛苦。所以,如果孩子自己认为自己内向的性格并没什么不好,那父母就不要非去让他往外向转变,比如非要让他到外面去接触人,接触事。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品尝快乐,否则会消耗他,让他身心疲惫。

所有这些建议可能都没有办法让孩子的情况马上改善,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有耐心。

说到这里,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做解释:

我亲戚的孩子一直比较内向,在她大约8岁时,有一天爸爸带她去吃必胜客。

因为一位服务员特别热情地服务,于是吃完饭临走时,爸爸非让孩子跟那位服务员说再见,孩子一直说不出口,爸爸一直逼着孩子说,于是孩子就哭,父女俩就这样僵持着,搞得服务员也很尴尬,一直劝爸爸不要再强迫孩子,直到最后孩子也没有说。本来是开心的出去吃饭,最后演变成孩子长时间的痛哭。

其实,当时可能爸爸是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

导致的结果是,爸爸后来有几次要带孩子跟他的同事一起聚餐时,孩子再也不愿意跟着去,因为怕爸爸让她跟同事打招呼。

最后,我想用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话题:

只要是一味地关注短处或缺点,事态就不会有任何改变。黑暗既无法移走也不能消除。那该怎么办呢?投以光明就可以。如果投以光明,黑暗就会消失。不要看短处,要看长处。或者把看似短处的地方当做长处来看待。

希望这些能帮到您。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相关关键词: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下一篇:图片文字转换成word(怎么把图片文档变成word文档)
上一篇:秉性的近义词(秉性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