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朗读(请问:朗诵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配什么背景音乐效果最好?曲名?在此谢过)

2022-05-19 08:13:02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53

琵琶语,古筝轻音乐。

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高度评价。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艺术之间是可以打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古诗文教学中不妨引入书画艺术,营造诗画合璧的艺术氛围,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教师可选择现代著名画家黄秋园的《秋山幽居图》、《秋山听泉图》和当代画家陆一飞的《山居秋暝》诗意图,两幅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山居秋暝》(隶书)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草书),配上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制成课件。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展示课件。在赏画观书的同时,仔细体会诗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没有表现出来的诗的情韵。学生会学得投入,感悟较深。再如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教师可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书法作品(彩印,冯承素摹本)展示给学生,边欣赏法书边诵读美文,可谓艺术共赏。课下,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给诗文配画,或选名段名句写成书法作品(硬笔、毛笔均可),以此来加深对诗中情、景、理、趣的体味。书画情境的设置是烘托,是绿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深入体会诗文中的神采意蕴。 朗诵是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文,不仅能使自己陶醉其间,也能感染听者。如《承天寺夜游》要读出苏轼的闲适、旷达,但旷达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横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刘禹锡的《秋词》要读出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情感,诗中豪迈高旷的画面,冲霄直上的白鹤,正是诗人高远爽朗心境的反映,流露出作者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减的豁达情怀。为了增强朗读效果,可选择合适的民乐作为背景音乐,会使感染力更强。如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诗,配上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哀婉悲凉的旋律正与诗中苍凉沉郁的情景相合。师生饱含深情的朗诵,传达出杜甫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诗人胸怀坦荡、忧国伤时的爱国之情激动着每一个朗诵者、聆听者。朗诵王维的《使至塞上》可配琵琶独奏曲《塞上曲》、《山居秋暝》配古琴曲《高山流水》或《渔舟唱晚》。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古诗文,启人情思,激发想象,增进理解,诱人遐想。

相关关键词:兰亭集序朗读
下一篇:江南四大才子 电视剧(江南四大才子被翻拍过吗)
上一篇:六一的来历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