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来历(苏东坡成竹在胸来历)

2022-05-09 12:23: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67

“胸有成竹”:

著名成语“胸有成竹”,出自文同、苏轼两人间的一次绘画交流。

宋熙宁八年(1075年)10月,文同调赴陕西洋州任知州。洋州城北有篔筜谷,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携妻来此悠游,观竹、画竹,品尝竹笋,“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对竹子作了细微观察,比如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光影……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盐亭县府志》载,一次,文同在与苏轼的绘画交流中说道:“画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文同画竹的至理名言,经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一文转述而广为流传,后被衍化为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相关关键词:胸有成竹的来历
下一篇:交通安全知识手抄报(122交通安全手抄报内容资料)
上一篇:30岁男人成熟昵称(网名指在网上使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