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妣是什么意思(中国墓碑上“故、显、考、妣”是什么意思)

2022-05-06 17:03: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310

1、“考妣的词意及用法”

“故”也好,“先”也好,“显”也好,都是加在“考妣”之前的,是对“考妣”的一种修饰。所以,我们先要知道考妣的意思。

考妣,原指父亲和母亲,不论是否健在。

《尔雅·释亲》:“父曰考,母曰妣。”成语有“如丧考妣”,说明考妣原意即为父母,和去世无关。

后来演变为专称去世的父母。《礼记·曲礼下》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也就是说,父母去世称考妣,妻子去世称嫔。

汉朝郑玄注释,“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于考也。 ”

意思是说,父亲抚养教育子女之德成,母亲相夫教子其德仪与父亲的功业相媲美,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时期家庭中父母的分工和地位,也反映了古人对父母的尊敬。

考妣词意的转换,应该和古人的谥法制度有关。古代达官贵人去世后常用一个字来评定其一生,称为谥号,普通的老百姓没有资格受谥。

但是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有功德的,出于对父母的感念,父母去世后,普通百姓也想模仿达官贵人们给父母弄一个谥号,于是“考妣”做为对父母的赞扬,就成了普通老百姓对父母的通谥,专指去世的父母了。

2、 “故、先、显”的意思及来历

“故”,即故去之意,是对去世之人的一种讳称,直接说“亡”或者“死”,显得不雅和不庄重,所以,才会用“故”字代替。

不过,墓碑都是给去世之人立的,所以这个故字用不用是不要紧的,加上这个字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大部分的墓碑中,直接说先考妣或者显考妣。而明清以前的老墓碑中,常常会发现这个字,说明古人树碑更讲究庄重,宁愿意思重复,也会加上这个字。

“先”,指先人,已经去世的人,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也表示父母已去世。

《简明古汉语词典》对“先”的解释中:“已故的,例:思厥先祖父”。所以,加先,直接证明是已经去世的前辈。

古人用词讲究庄重和雅,“先”是“亡”的讳称,又是一个敬词,所以在墓碑上加个先字,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怀念和和哀痛之情。先考妣,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

“显”,有显示、显赫之意,用在墓碑上,取声名远播之意,是对去世之人的一种溢美之词。而显字用在墓碑上,是从皇字演变而来的。

根据清朝徐乾学 的《读礼通考》,古人在祖、考及妣之上,都加一个“皇”字,

但元大德年间皇帝诏书改为“显”字,因为普通百姓不能称“皇”,虽然墓碑上的“皇”字的取义是美和大,但是皇帝身份显赫,不让普通百姓用“皇”,那么普通百姓只能改用“显”字。

由此可见,墓碑上用“显”字,是因为皇帝干预,由“皇”字演变而来,“显考妣”,也是对已故父母的一种赞美,说明已故父母“德行昭着,声名远播”。

3、“先”和“显”不得乱用

先和显,一个是对已故父母的尊称,一个是对已故父母的美称,按说用哪个都是可以的。

但是,古人其实是非常讲究的,因为古人的树碑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古人去世即可以树碑,而我们现在一般的规矩是父母都去世,且最后一个烧了三年,方可立碑。

古人对先和显的用法,最基本的讲究,就是看去世之人的亲人情况。

如果去世之人前面没有尚在世的长辈,下面已经有了孙子辈,这种情况可以算做德行圆满,可以溢美了,所以用美称,称为“显考妣”。

但是,如果去世之人去世时还年轻,前面尚有长辈在世,后面又只有儿子辈尚无孙辈,那德行还不圆满,立碑时只能称为“先考妣”。

现在,我们通行的一般是孙子为爷爷立碑,就是说给先人立碑时,去世的人已经有了孙子辈,这种情况下,去世的人前面一般已经没有了长辈,就不必用敬称,完全可以用美称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墓碑,一般都称为“显考妣”,只有在老墓碑上才会看到“先考妣”的字样。

相关关键词:考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温度计碎了怎么办(水银体温计碎了如何处理)
上一篇:他不爱我莫文蔚(他不爱我粤语版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