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是什么意思(为何考中进士被称为“折桂”)

2022-05-04 13:03: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11

谢邀!

折桂的由来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这句是说晋武帝在东堂亲切召见郄诜,在亲切的交谈中武帝问他:“你自我评价一下。”魏晋时期的文人时豪放不羁的,低调什么的和文人没关系,郄诜一听这问题,自我推销的绝佳机会啊,毫不客气的说到:“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啧啧,这Flag立的够高。

自汉以来就有月亮上有桂树的传说,折桂说明已经不属于地球了,才华有月亮那么高,所以才能跑到月亮上折了一枝桂枝。当然,这个时候时九品中正制,还没科举什么事呢。

到了唐以后,科举开始试行,请注意,科举是隋唐开始,但在唐代科举并不是取录官员的主要途径,要等到宋的时候科举才成为进阶官僚集团的主要途径。但对于非门阀出生的人而言,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就成了性价比最高并且最公正的途径。

科举之路,很难走,能够成为进士,那绝对是家庭保障到位、好运随身携带、从小就是学霸才能做到的,所以用折桂来形容中进士就有了几层意思:

1、我是高手。要成为进士必须从小就要经历数次考试,并且好运当头才能熬出头来,学识暂且不谈,至少绝对是久经考场的高手。

2、我是学霸。要中进士,不是一般读书人就可以做到的,至少得是学霸,读书人得身份本身就清贵,可况读书人中得学霸呢?

3、我是正统。在官场,进士出身和非进士出生,以后的仕途完全两回事,你是进士,说明你有成为九卿的可能,而且官场的起点高,朋友圈层级高。要是非进士,到副厅级就等着退休吧。

成为进士有难

1、性别。女性请走开,科举只有男性可以参加。

2、出身。商人家庭一边玩去,虽然有钱可以买文凭,但那不受正式官场待见;虽然可以成为国子监学生,但只是分部而且文凭没啥含金量;虽然可以做官,但除了运气好还得投胎到晚清。其他的罪犯、娼优、胥吏、僧道之类的,一边玩去,根本没资格。

3、家庭保障。投胎合适,出身不错可以读书了,但还得有钱,这钱不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数量,但必须得保证你可以专心读书。供养一名读书人在古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负担极重。以宋朝为例,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大约要花费几十万RMB,加上路费、补习费、住宿费、学术交流费用等,按照35岁的平均进士年龄计算,家中非富裕之家只能依靠全族、全村、整个宗族的资助。寒门士子和寒门状元之类的传奇,听听即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4、童生试。县试、府试一年一次,不算读书数年的费用,路费和住宿费得你自己承担。如果考了前20就有机会成为有编制得学生,可以得到政府得补贴,稍微改善一下生活。如果院试通过就可以获得秀才身份,有相应得赋税减免、见官不跪、不受刑罚等优惠政策,但录取率是10%,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前10%水平;如果考不过,麻烦三年后再来,一个三年又会冒出不少年青读书人,竞争是相当激烈。童生试的三关又叫做小三元

5、乡试。秋天举行,一般在八月,又叫做“秋闺”,在省会城市贡院举行,三年一次,考起就成为举人。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每个省固定录取135人,按照现在北大清华的录取比例,成为举人就相当于每个省考取清华北大的省级学霸。

6、会试。考取举人千万别高兴,得赶紧准备好行李向京城进发,因为第二年春天就是院试,算一算花在路上得时间,不抓紧不行。到了京城,你就得面临来自全国的学霸,还有往届生、往往届生、往往往届生,明朝中期以后每次参加会试的人数稳定在4500人左右,录取人数约固定在350人,录取率约7.5%。会式过关了你就是进士。

7、殿试。成为进士就获得殿试的资格,也就是在皇帝和顶级官僚大佬面前进行面试和难度不大的考试,这考试一般而言不存在淘汰,前三名就是状元、榜样、探花;4-50名左右叫做二甲进士,再靠后的叫做三甲进士。乡试、会试、殿试又叫做大三元

能够连中六元得,相当于完成千年以来文人最高地狱级难度关卡,是科举上得最高难度,自科举以来只有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连中六元)以及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二人而已。

可能你觉得进士无非就是全国前400名水平,在接受范围内。但请注意识字率,明代识字率率在0.5%-1%,清代提高到5%,要想成为读书人,首先你得成为全国5%的那部分,要想成为进士,你得成为0.00003%得那部分人

相关关键词:折桂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济南大学是几本(济南大学怎么样,是一本大学吗)
上一篇:古埃及猫的地位(古埃及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