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d格式(vcd格式用什么软件打开)

2022-04-25 04:35:11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125

vcd格式(vcd格式用什么软件打开)Vcd格式(用什么软件打开vcd格式)

整理旧东西,居然找到了一台马拉塔的VCD机,让久违的长期VCD回到了脑海。

现在的年轻人习惯于通过各种智能设备进行娱乐,所以不再接触CD和DVD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CD的概念是音乐唱片,DVD是电影。但是,VCD不一样,因为它已经完全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

其实VCD应该还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产品——中国的电子技术和产品规格基本上跟得上国外,这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也有过引领世界的产品。虽然短暂,但也值得回忆。这是VCD。

这段历史特别值得回顾-

VCD的前身当然是CD,80年代成熟,主要由索尼和飞利浦驱动,定位于高端音乐市场。

光盘的本质是将声音信号数字化,并记录在光盘上,所以人们自然会怀疑视频信号是否OK。MPEG标准化组织应运而生,并于1992年发布了第一个标准MPEG-1,但分辨率太低(352×240,远低于当代录像机采用的NTSC/720×480和PAL/720×576),几乎没有引起重视。于是,一家小公司有了机会,正是曾经大名鼎鼎的C-Cube(位于美国的C-Cube推出了一款基于MPEG-1解压缩技术的芯片,引起了安徽现代电视科技公司总经理蒋万猛的注意。双方一拍即合,与韩国现代成立了合资公司万艳,发布了VCD影碟机并推向市场,从而创造了一个上百亿的产业。

技术上,VCD播放器的核心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MPEG-1视频解码技术,二是光驱和数据读取。现有成熟的光盘技术也可以用来生产VCD光盘。不同的只是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同。这也使得VCD价格便宜,容易模仿制造。大量品牌和产品投放市场,几百元的VCD播放器成为中国家庭必备。在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更受欢迎的vcr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VCD。

然而,技术变革如此之快。随着人们对更好生活质量的追求,VCD必然会走下坡路。不仅最早研发VCD的万艳在混战市场中很快被人遗忘,整个VCD行业在1998年后也逐渐走向衰落,最辉煌的时候也不过是五年多,犹如昙花一现。

技术上,VCD只是过渡产品,技术定位相对较低。CD的容量设计用于存储完整交响乐的未压缩数字音频。光盘的驱动和读取部分就是根据这一要求设计的。录制数据密度低,容量在650MB左右,比特率也比较低,1.5Mbps左右,这种录制密度和码率对于音乐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视频播放来说有些勉强。如前所述,VCD的清晰度甚至与时代电视相差甚远。正因如此,虽然VCD在中国很受欢迎,但在发达国家却几乎不受重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当时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使得VCD在中国成为第一,而不是在技术积累较多的日本或西欧。与此同时,快速的市场需求使得这一历史机遇如此辉煌。

但客观来说,当时中国整个电子行业还是太幼稚了,机会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国内市场的混战和低价倾销。营销虽然赚了快钱,没有时间考虑技术积累,但最终还是失去了这个机会。随着几个曾经风光无限的VCD企业倒闭或破产,几年就销声匿迹了。

有人意识到技术缺陷,希望引进CVD和SVCD,提高性能,延长产品寿命。然而,这种改进仅将清晰度提高到350行,但是相同的记录密度将减少视频播放时间。这个小小的改进似乎也没有被市场所接受。用户不太在意清晰度的轻微提升,更在意看碟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MPEG在1994年就提出了MPEG-2标准,其分辨率提高到了720X486,达到了当时NTSC电视的分辨率,未来可以应用于HDTV。高清电视有三种格式:720P(1280×720P)、1080i(1920×1080i)和1080P(1920×1080p)。但是这个标准并不能在现有CD机芯的基础上做细微的改进来实现,而是需要重新设计。国内只会组装的VCD工厂掌握不了,做MPEG解码的芯片公司解决不了。

为了适应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日本于1994年下半年提出了高密度数字视盘DVD的初步规范。1995年,日本两大公司东芝和索尼达成统一格式协议,1996年,样机投放市场。DVD的最小单片存储容量可达4.7GB,远超CD的650MB,最高码率可达10Mbps。而且,为了提高存储密度,DVD采用了更短波长的激光,后来又提出了蓝光DVD,这些都是颠覆性的进步,涉及光、机、电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

然而,真正彻底打败VCD的并不是DVD。DVD有版权,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中国家庭能买到的产品。它针对的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直到20年后,几乎没有家庭拥有DVD播放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普及。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传输已经普及,并且已经实现了诸如雷霆和电驴等软件的下载。很多网吧也用大量存储的视频吸引顾客。到了2000年代,许多家庭都接入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在电脑上观看在线视频。他们不再需要使用激光光盘。后来,电脑几乎淘汰了光驱。从2010年代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通过WIFI或者4G、5G看视频更方便。

回顾VCD短暂的辉煌时期,真的很尴尬。VCD在全国流行了大约五六年。虽然短暂,但也成就了不少企业,借此机会展翅高飞,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背后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家。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霸王段永平离职后创立了BBK公司,vivo手机是其品牌;部分BBK创造了oppo手机,据说一加手机和BBK有关系。

在芯片方面,MPEG解码器的研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C-Cube曾经风靡一时,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被另一家芯片公司LSI收购。LSI也生产视频编解码芯片,当然生产线比较长,包括很多系列,但现在已经成为博通的一部分。

很多公司都生产了MPEG解码芯片,其中一些还拥有DVD解码芯片或者其他音视频处理芯片,还有一些则退出了这个领域,转投其他产品线。很多公司在这场VCD芯片盛宴中起步或变得强大,至少获得了不少收入。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国芯片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虽然出现了u盘控制器、MP3控制器、SSD控制器、比特币矿机等多个机会,但这场VCD盛宴无疑是最早、最大的一场。

万燕公司的投资人之一蒋万梦,后来退出VCD行业,专注于广电系统专用设备,还有一个现代电视技术研究院。另一位投资人孙,曾被DVD论坛授予终身成就奖,如今已成为3D智能视觉技术专家,活跃在新技术领域。

时光荏苒,VCD时代已经过去了20年,很多人都失去了印象。现在一些投资者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新的机会中,比如区块链、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量子通信、5G移动通信等等。似乎比当时有更多的出路。不知道谁能飞得更高,但肯定会有落地的,就像VCD时代一样。

VCD的历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熟悉的产品其实只持续了五六年。以此作为衡量其他技术的标尺,发现非常相似。即使是比较著名的磁带和DVD,主导市场的时间也只有几年。这种对时间的错觉往往会导致我们对当下的世界产生错误的认识,以至于无法从曾经的“辉煌”中自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VCD的辉煌和迅速衰落,其实见证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产业脉络,也培养了无数人才,从而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当我们再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时,也许就不会那么迷茫和盲目了。

一波又一波,团团圆圆,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本文参考并引用百度搜索资料。)

下一篇:三个月以上的宝宝玩什么玩具好 宝宝三个月了适合玩哪些玩具
上一篇:dear friend歌词(dearfriend罗马音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