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火箭的科学小知识短一点

2023-03-05 11:29:4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

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 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

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电子系统是重要的系统之一。 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

各种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 和这些电子系统有关的电子理论和技术有通信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天线、检测理论和技术、编码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而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

它们的发展使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进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实时处理更大量数据的能力,进而使飞机的性能(机动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飞行、自动着陆等)大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学探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侦察预警等)日益扩大。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

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 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

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 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

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 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火箭百科名片 火箭(rocket)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

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 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助推器等。

如用于投送作战用的战斗部(弹头),便构成火箭武器。 其中可以制导的称为导弹,无制导的称为火箭弹。

有同名篮球队,因其所在城市休士顿为美国航天科技中心而得名。 目录[隐藏] 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

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 早在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推导出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称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ω为发动机的喷气速度,Mo和Mk,分别是火箭的初始质量和发动机熄火(推进剂用完)时的质量。 Mo/Mk被称为火箭的质量比。

由这个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与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同时随火箭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 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氢液氧推进剂,发动机的喷气速度也只能达到4.3~4.4公里/秒。

因此,单级火箭不可能把物体送入太空轨道,必须采用多级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 火箭用于运载航天器叫航天运载火箭,用于运载军用炸弹叫火箭武器(无控制)或导弹(有控制)。

航天运载火箭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组成,有的还加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的联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几种。

串联就是把几枚单级火箭串联在一条直线上;并联就是把一枚较大的单级火箭放在中间,叫芯级,在它的周围捆绑多枚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级;串并联式多级火箭的芯级也是一枚多级火箭。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通过连接一分离机构(常简称为分离机构)实现连接和分离。

分离机构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和弹射装置(或小火箭)组成。 平时,它们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连成一个整体;分离时,爆炸螺栓或爆炸索爆炸,使连接解锁,然后由弹射装置或小火箭将两部分分开,也有借助前面一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后的强大射流分开的。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入防热、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正式名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 航天飞机并不是飞机,并不属于飞机的范畴。

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 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由美国研发。

1986年的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此次事故除了造成人员死亡,还造成了12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所有航天飞机停飞3年的结果。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却在降落前发生空中解体,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些事件都表明,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其实并不高。

扩展资料:

组成部分

航天飞机实际上是一个由轨道器、外贮箱和固体助推

火箭助推器

器组成的往返航天器系统,但人们通常把其中的轨道器称作为航天飞机。

1、轨道器:轨道器是航天飞机的核心部分,是整个航天飞机系统中唯一可载人、可重复使用的部分。

2、固体助推器:固体助推器的作用是助推,用于补充主发动机推力的不足。 以供再用。

3、外贮箱: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是液体燃料液态氧和液态氢。 液体推进剂不装在航天飞机上,而是装在一个独立的可以抛弃的外贮箱里面。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减少航天飞机轨道器的尺寸和重量,否则航天飞机的轨道器非常庞大。

美国研制过5种型号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现号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苏联研制过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988年对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成功地进行了无人轨道试飞,其后,由于苏联1991年解体,计划终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航天飞机

火箭(rocket)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 火箭按用途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探空火箭是用于将科学仪器以抛物线轨迹送入地球大气层的上部区域,使其进入近地空间的一种火箭。

探空基本结构火箭包括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稳定尾翼等。 大多数探空火箭为单级或两级火箭,也有为3级、4级的。

动力装置通常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简化和缩短发射操作时间。 探空火箭对火箭姿态和飞行弹道的要求不象导弹和运载火箭那样严格,一般不设控制系统,仅靠稳定尾翼或火箭绕纵轴旋转来保证飞行稳定。 需要精确定位和定向时才设置控制系统。

除探测火箭基本结构外,探空火箭系统还包括有效载荷、发射装置和地面台站等: 有效载荷大多装在箭头的仪器舱内。

仪器舱的直径有时可大于箭体直径。 有效载荷采集到的信息通过遥测装置发送到地面台站接收处理,或者在火箭下降过程中将有效载荷从火箭内弹射出来,利用降落伞等气动减速装置安全降落到地面回收。 有效载荷的重量和尺寸取决于探测要求,一般为几公斤到几百公斤,最大可达几吨。

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

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 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 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 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 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 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 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

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结构和有效载荷。

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和控制系统,有时还可根据需要在火箭上装设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推进系统是火箭飞行的动力源。

固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的推进系统包括发动机、推进剂贮箱、增压系统和管路活门组(见飞行器推进系统)。

箭体结构的作用是装载火箭的所有部件,使之构成一个整体。 通常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和液体火箭的箱体构成箭体结构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还包括尾段、级间段、仪器舱结构和有效载荷整流罩等部分。 箭体结构应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

在完成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箭体结构的重量和体积越小越好。 减轻箭体结构重量的途径,除设计技巧和工艺方法外,结构型式和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

有效载荷是火箭所要运送的物体。 火箭的用途不同,有效载荷也不同。

军用火箭的有效载荷就是战斗部(弹头)。 科学研究用的火箭的有效载荷是各种研究仪器。

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则是人造卫星、载人和无人飞船或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

为什么海滨的空气特别清新呢?

海浪每天不断地拍打着海岸,海潮时涨时落,给海滨带来美丽的景色和悦耳的涛声,同时也带来了湿润的海滨空气。

海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的吸入量,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在城市内的一般公共场所,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为10-20个,室内含40-50个,绿地草坪可为100-200个,而海滨可达1万多个,为室内的几百倍呢!

负氧离子是带负电的离子,有杀菌的作用,在空气中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大量的负氧离子提高人的交感神经的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还能增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因此,海滨建有很多的疗养院,因为,海滨空气对患有肺气肿、高血压、神经衰弱、哮喘、贫血等疾病的人有治疗作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使人精神振奋。 (中国龙网)

狮子座流星雨的由来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

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下一篇:主副卡怎么用?(主副卡怎么用)
上一篇:卫星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