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基本常识

2023-03-05 11:23: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声音基本知识电影中的声音指人声、各种音响、音乐三大声音元素,以此构成听觉印象。

我们必须对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音调:声音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声音的振动频率。

频率快,音调就高:频率慢,音调就低。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大小来决定。

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或称音品、音质。

也是声音的重要属性。 混响:在一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声音由于多次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再消失,称为混响。

拟音:用人工方法模拟影片中所需要的各种音响。 声音的空间感:由于声音在不同空间里传播时混响时间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得空间色彩。

声音的环境感:通过不同的具有典型的声音,使观众对所处环境产生感觉。 声音的立体感:由于各种发声体的位置不同并和听者的距离不同,所产生声音的强度差、时间差以及混响等因素的变化,可使听者确定发声体的相对位置和具体方位。

声音的运动感;由于声源的移动,会产生音量、音调等的变化以及位置方向等的变化。 运动慢时,变化也慢。

在电影录音中,必须运用各种录音手段对声音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创造真实的空间感、环境感、立体感、运动感等。 一、立体声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在1881年前后,法国人就做了电话线双耳效应的试验,把剧场的节目通过双声道送到用户家中,用两声道耳机聆听。

以后美国也做了双耳电话的实验。 这些可称为双声道的试验阶段。

到1920年,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制了三通道左中右立体声唱片。 1926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开始用中波台播出立体声节目。

1937年立体声电影问世。 到5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版立体声节目磁带。

至60年代美国完善了立体声广播,制定了标准。 全美国约有300个广播电台采用所制定的标准进行广播。

这一阶段可称为实用和应用阶段。 在以后的30年中,立体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立体声系统争相竞争的阶段。

二、立体声的简单原理立体声的重放效果正是应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道模拟实际声源的方位,组成与实际声源空间位置相对接近的听觉效果,这样就具有了各声源的展开感、分布感和宽度感。 提高了声音的保真度和清晰度,使声音显得有层次和临场感。

使听众享受到完美的音色和音响。 立体声的最大特点是高保真度。

三、道尔贝光学立体声系统道尔贝光学立体声是35毫米电影立体声系统,它属于准四声系统,即4—2—4系统。 道尔贝光学立体声影片在影院放映时,其中三声道分别由银幕后的左、中、右三组扬声器和另一组装在观众厅的环境扬声器放音。

在普通影院放映时,则同样能放出单声的效果,影片就能兼用了,这种兼容性是其他立体声系统所没有的。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声音基本知识

电影中的声音指人声、各种音响、音乐三大声音元素,以此构成听觉印象。 我们必须对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音调:声音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声音的振动频率。 频率快,音调就高:频率慢,音调就低。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大小来决定。 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或称音品、音质。 也是声音的重要属性。 混响:在一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声音由于多次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再消失,称为混响。 拟音:用人工方法模拟影片中所需要的各种音响。 声音的空间感:由于声音在不同空间里传播时混响时间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得空间色彩。 声音的环境感:通过不同的具有典型的声音,使观众对所处环境产生感觉。 声音的立体感:由于各种发声体的位置不同并和听者的距离不同,所产生声音的强度差、时间差以及混响等因素的变化,可使听者确定发声体的相对位置和具体方位。 声音的运动感;由于声源的移动,会产生音量、音调等的变化以及位置方向等的变化。 运动慢时,变化也慢。 在电影录音中,必须运用各种录音手段对声音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创造真实的空间感、环境感、立体感、运动感等。

一、立体声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1881年前后,法国人就做了电话线双耳效应的试验,把剧场的节目通过双声道送到用户家中,用两声道耳机聆听。 以后美国也做了双耳电话的实验。 这些可称为双声道的试验阶段。 到1920年,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制了三通道左中右立体声唱片。 1926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开始用中波台播出立体声节目。 1937年立体声电影问世。 到5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版立体声节目磁带。 至60年代美国完善了立体声广播,制定了标准。 全美国约有300个广播电台采用所制定的标准进行广播。 这一阶段可称为实用和应用阶段。 在以后的30年中,立体声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立体声系统争相竞争的阶段。

二、立体声的简单原理

立体声的重放效果正是应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道模拟实际声源的方位,组成与实际声源空间位置相对接近的听觉效果,这样就具有了各声源的展开感、分布感和宽度感。 提高了声音的保真度和清晰度,使声音显得有层次和临场感。 使听众享受到完美的音色和音响。 立体声的最大特点是高保真度。

三、道尔贝光学立体声系统

道尔贝光学立体声是35毫米电影立体声系统,它属于准四声系统,即4—2—4系统。 道尔贝光学立体声影片在影院放映时,其中三声道分别由银幕后的左、中、右三组扬声器和另一组装在观众厅的环境扬声器放音。 在普通影院放映时,则同样能放出单声的效果,影片就能兼用了,这种兼容性是其他立体声系统所没有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4)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 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

二、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 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决定。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5、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

6、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的单位是米。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 噪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必须加以控制。

2、声音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在水中传播

固体中第一

气体排第三

另外,真空不传播声音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声源振动在周围的物质中激起声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而在真空中没有这些传播声音的介质,因此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与物质种类有关,一般地讲,在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大.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传回耳朵里就是回声.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上,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乐理知识作者:风的去向 文章来源:北京影音俱乐部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3记谱法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乐曲的不同内容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 如为古琴用的古琴谱,为锣鼓用的锣鼓谱,以及我们现在普遍应用的五线谱、简谱和在我国民间应用的工尺谱等便是。

各种记谱法虽然在其发展中不断地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记谱法能够完美无缺地记录音乐。 如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细微差异,许多装饰音的奏法等,都还需要演奏者凭其各自不同的理解来加以具体的分析和处理。

正确的记谱对创作和表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音乐的人应该很好地掌握记谱法,特别是对学作曲的人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基础乐理--谱号前面已经讲过,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 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

这种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G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 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 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

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 C四线谱号(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

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

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基础乐理--音的分组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 其他各组依次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如cde等。

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如CDE等。 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如A2B2等。 基础乐理--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 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个音则都构成全音。 基础乐理--音律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

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并成为确定调式音高的基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为大家所熟知的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种。

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但"纯律"和"五度相生律"在音乐生活中仍继续发生着影响并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音级的介绍音级是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它有基本音级和变化两种。 前者在乐音体系中具有七个独立的名称,钢琴键盘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后者是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用字母体系和唱各体系两种方式来标记:字母体系:c、d、e、f、g、a、b唱各体系:do、re、mi、fa、sol、la、xi目前国内的音乐基础知识业余考级里所指的音级是调式音级。

调式音阶中的各音就叫做调式音级。 每个音阶中的主音也就是调式音阶中的I级音。

每个调式音阶的主音不同但标记永远以主音为I级。 do、re、mi、fa、sol、la、xi、do例:C自然大调标记:la、xi、do、re、mi、fa、sol、laa自然小调标记:i ii iii iv v vi vii i大调音阶用大写字母标记,小调音阶用小写字母标记。

练习提示:1.弹出标准音用来听辩主和弦和主音,把主和弦和主音听辩正确后即能确定你所做的题应是什么调式。 2.弹奏题目中的调式音,用第一步确定好的调试音阶来判断此调式音的音阶。

乐理知识-音及音高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一、基础知识 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 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 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 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 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快慢的程度。 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强弱的程度。 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的高低范围。 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 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 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

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 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

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

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 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

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

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二、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折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

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

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则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试以《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为例,不管你用人声来演唱或用乐器来演奏,用小声唱或是大声唱,虽然音的强弱及音色都有了变化,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

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变的话,则音乐形象就会立即受到严重的破坏。 因此,不管创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对音高和音值应加以特别的注意。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民族音乐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当丰富的表现能力。 如在戏曲音乐中,打击乐器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异常明显的,这是世界音乐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学习的。

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复合音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不仅全段在振动,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

由发音体全段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听见的声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的音叫做泛音。 这些音是我们听觉所不易听出来的。

三、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在钢琴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 现在最大的钢琴包括有八十八个音高不同的音。

除此之外的音在音乐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

下一篇:乐理常识分册歌曲
上一篇:科学小常识手抄报图(三年级科学手小常识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