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科学小知识(有关机器人的科学小知识)

2023-03-05 11:02: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4

科普知识读后感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日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出征遨游太空,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上演伟大和神奇,这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兴奋之余,总有许多疑惑萦绕心头.例如:为什么不能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完成科学实验,非要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茫茫的太空里有四项特别优良的天然条件:绝对没有空气,绝对没有污染,零下270度的低温条件以及不受任何地球引力的干扰.尤其是第四项条件,它在地面上的任何实验室里都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航天飞机是在太空里飞行,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实验带到航天飞机上去做或者带到遥远的太空上去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让实验在与地面上完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科学奇迹.最吸引人的要数在太空科学试验全新的生产加工方法:冶炼新的合金材料、各种新材料的焊接、制造质地绝对纯净的玻璃、提炼合成新的化学药物等……看完整篇科普文章资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想:我们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将来去揭开一道道深邃、神秘的科学难题,去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去引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

写字机器人 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

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 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 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

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机器人汽车焊接生产线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 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 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铆接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 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 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z/q801485006.htm 详情请见后面的。

20世纪的伟大发明 随着2001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迈着坚实的步伐跨进了21世纪。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原子能的应用,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信息技术的腾飞,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约75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

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人形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 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我们说机器人的出现并高速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让机器人替人们干那些人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都是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地方。 服务机器人还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 现在社会上对机器人有很多迷惑,有人认为机器人无所不能。

这些朋友是从电影、电视、小说中认识机器人的,他们眼中的机器人是神通广大的万能机器,当他们看到现实的机器人时,他们会认为现在的机器人太普通,不能称之为机器人。 有人认为机器人是人,形状必须像人,不像人怎么能叫机器人,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机器人样子不像人,这使很多机器人爱好者大失所望。

还有人认为机器人上岗,工人就会下岗,无形中把机器人当成了竞争对手,他们没有想到机器人会为人做许多有益的事情,会推动产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的定义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 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

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 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机器人指挥 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尝试着说明到底什么是机器人。 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 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在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 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

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 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了人类。

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 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它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

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卡佩克提出的是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引发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 虽然科幻世界只是一种想象,但人类社会将可能面临这种现实。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

原发布者:WL课件库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1模块二1机器人的基础知识机器人的基本属于与图形符号234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器人的举例分析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技术单元提要本模块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基本术语与各类图形符号,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等,并介绍了几种实际产品的技术规格和机构简图。 学习要求学习完本模块的内容后,学生应熟练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术语和各类图形符号的含义;能够读懂并解释机器人技术规格书的内容,能够熟练绘制出机器人机构简图和各种机械结构的运动简图;掌握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问题,理解机器人的位置与变量的关系,了解运动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的一般表示方法,能用上述所学解释机器人的位置、姿态和运动的关系。 学习单元一机器人的基本术语与图形符号一、机器人的基本术语1.关节关节(joint)即运动副,是允许机器人手臂各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机构,是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连接,如图2-1所示。 A、B两部件可以做互动连接。 图1-13不同坐标结构的机器人一、机器人的基本术语高副(higherpair)机构简称高副,指的是运动机构的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例如,齿轮副和凸轮副就属于高副机构。 平面高副机构拥有两个自由度,即相对接触面切线方向的移动和相对接触点的转动。 相对而言,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机构。 一、机器人的基本术语一

Robotics科学基本上涵盖了现在大部分的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我也是因为项目的原因在一年前接触到这方面,所以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仅供参考:

Robot vision : OpenCV

Mapping:SLAM

Localization & Tracking :Gaussian filter 。 各种各样的算法

Planning & Control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 motion model(velocity,odometry。 )

虽然学无止尽~ 不过书山有路。 可以拜读 Sebastian Thrun 教授所著的 Probabilistic Robotics 一书(由MIT出版社出版),方能大体了解机器人科学的奥秘。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军用机器人已经大量涌现,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相继研制了智能程度高、动作灵活、应用广泛的军用机器人。

目前军用机器人主要是作为作战武器和保障武器使用。 在恶劣的环境下,机器人的承受能力大大超过载人系统,并且能完成许多载人系统无法完成的工作,如运输机器人可以在核化条件下工作,也可以在炮火下及时进行战场救护。

在地面上,机器人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排除爆炸物、扫除地雷;在波黑战场上,无人机大显身手;在海洋中,机器人帮助人清除水雷、探索海底秘密;在宇宙空间,机器人成了火星考察的明星。 现在世界上正在研制或已投入使用的军用机器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本次军事机器人介绍周将每周介绍一种军用机器人。 欢迎观注。

2004年10月26日 第一天 地面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主要分为智能机器人和遥控机器人。 按其功能可分为:排雷(弹)机器人、侦察机器人、保安机器人,甚至还研制有地面微型军用机器人。

全自主机器人美国于1984年开始研制第一台地面自主车辆,可以在人不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在道路上行驶。 992年美国研制出时速75公里的自主车。

目前仍有许多技术难题未解决。 但地面自主车的研制大大推动了遥控机器人的发展。

排雷(弹)机器人使用排雷机器人不仅可以加快扫雷破障的速度,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人员的伤亡。 如美国研制的"交通警察"战场机器人,它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可用于探测建筑物、掩体、隧道等处的地雷;"蜜蜂"式控雷器则具有较快的飞行速度,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发现地雷的位置,并通过自身携带的炸药对地雷进行引爆。

在1982年爆发的马岛战争中,英国海军就曾用法国研制的的机器人,清除阿根廷布设的水雷。 而英国陆军的排弹机器人在拆除恐怖分子放的各种类型的炸弹工作中屡建奇功,备受欢迎。

排爆机器人英国研制的"手推车"排除爆炸物机器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排除爆炸物机器人。 目前,最新研制的 SuperM(超级手推车)的摄像机可以在距地面65毫米处工作,因此它可以用来检查可疑车辆的底部。

SuperM机器人采用橡胶履带,最大速度为55米/分,它有一整套的无线电控制系统及各种设备,其中包括一部彩色电视摄像机、一支猎枪和两个爆炸物排除装置;该车由两组耐用的12伏电池驱动,并装有一个电动制动系统,使其在通过陡坡时能准确地动作。 侦察机器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场环境更加复杂,使用机器人不仅可以进入难以涉足的恶劣环境中侦察,而且一旦机器人不幸被"俘",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程序自动引爆"以身殉职"。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GSR侦察机器人是由M114装甲人员输送车改装的,上面装有15台微处理器、卫星导航接收机、声学临近传感器、激光测距机、磁罗盘和一台高分辨率的摄像机等。 摄像机装在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平台上。

如果没有外部导航,该车可以自主地跟踪其它车辆越过障碍物。 保安机器人保安机器人可用于军事基地等重要设施的保卫工作。

具有代表性的保安机器人是由美国研制的"徘徊者",它是一辆重1.8吨的6轮全地形车,它可以按照预编程序的路线,沿着这些设施的外部边界进行巡逻。 当发现入侵者时,操作者通过声音传输系统使机器人与入侵者对话,若入侵者不合作,怀有敌意,操作者就可命令机器人攻击入侵者。

当该地区受到大规模进攻时,操作者就可调动多台机器人进行阻击,以便为保安人员争取时间。 地面微型机器人专家们对微型机器人备加青睐,认为它们体积小,生存能力强,具有广泛的用途。

现已研制出一种只有昆虫大小的名叫"扁虱"的机器人,它可附在敌人装备的部件上,混入敌人防线,侦察敌人的目标,也可向敌人的通信系统中注入一个功率脉冲进行干扰,或钻到敌人的装备中去,破坏发动机等关键部位。 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微型军用机器人的研究,随着发展,军用微型机器人有可能改变21世纪的战场。

步兵支摄机器人"突击队员"遥控车是由格鲁曼航空公司与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共同研制的。 它是一个重约160千克的菱形车辆,由电动机驱动。

能以16 公里/时的速度在崎呕地形上行驶。 该车采用光纤通信,可将车载电视摄像机的图像传送给操作员,同时将操作员的指令传送给它,装上机枪时,其总高度也只略高于1米。

它能完成步兵通常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包括反坦克任务。 车上可以配备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机枪、催泪性毒气弹等。

2000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国首台类人型机器人研制成功。 11月30日,全国各大报都在显著位置发表了这一消息。

许多人问:何为仿人型机器人?仿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了什么?世界及中国仿人型机器人发展到什么水平? 从前面几篇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机器人并不像人,有的甚至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这一点使很多机器人爱好者大失所望,很多人问为什么科学家不研制像人一样的机器人呢?其实,科学家和爱好者的心情是一样的,一直致力于研制出有人类外观特征、可模拟人类行走与其基本操作功能的机器人。 由于仿人型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

教育决定国家未来的命运,科技影响社会前进的方向,青少年则代表时代繁荣的希望。

当前,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纷纷强化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世界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势头很猛,对其它教育内容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科技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科教体系、指导思想和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等都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小学科技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情感的教育。 小学科技教育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参与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科技活动。

为此我们制定了小学科技教育的一些具体目标。 一、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一,从小树立科技兴国、科技为人类谋利益的坚强信念,要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初步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动手能力、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简单的劳动技术。 第三,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较广博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丰富多彩教育途径 (一)活动课堂1. 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 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地球·太阳·月亮”等。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教育。 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设立《科学遐想》信箱,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还要常常举行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学之谜讨论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学做小风车、小降落伞,观察种子发芽、四季变化等,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2. 兴趣小组 学校可以成立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如船模、航模、车模等。

调动一切师资力量增加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努力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兴趣小组活动以诱发兴趣、发展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原则,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我们还要注意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科技活动积极分子。 这些“小科迷”们在科技兴趣小组里学习制作船模、车模、遥控船模、操纵飞机模型、学习养花种草。

建立的科技小组多了,单靠自然老师辅导不过来,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都可以兼职当起科技辅导员。 他们可以边参加培训,边辅导学生,既保证了学生科技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又提高了自身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

3.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确立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从中进行科技教育。 建立共建文明军事基地、少年之家、社会实践锻炼基地等。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既是必要的科技教育实践,又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我们以科技教育为主题,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如游览科技馆、参观少儿活动中心、博物馆等。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能收到较好效果。 (二)学科德育 结合学科实际,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教育阵地、教育资源展开科技教育活动。

在进行科技教育活动时十分注意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利用德育阵地介绍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和伟大贡献。 教育时把掌握科技知识、为国效劳、为人类谋利益观点放在重要位置,解决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

同时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求索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完善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求知欲望和崇高的科学献身精神。 (三)学科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实科技教育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扩大科技知识,掌握和应用科学方法,确立科学思想,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求课堂教会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揭示事物本质,以探索大自然的种种奥秘,探求成功之路。

三、探索有效的教育原则(一)“整体协同”原则 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是为达到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定要在保证各项工作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 同时,科技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时,决不对其他素质教育降低要求。

要注意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整体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层次递进”原则 整个教育过程,由于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因此必须体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递进的“层次递进”原则。

包括:兴趣层次递进、知识层次递进、操作技能层次递进、创造能力层次递进。 (三)“愉快兴趣”原则 从学生的“乐学”、“兴趣。

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算长,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英格伯格在大学攻读伺服理论,这是一种研究运动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跟踪控制信号的理论。 德沃尔曾于1946年发明了一种系统,可以“重演”所记录的机器的运动。

1954年,德沃尔又获得可编程机械手专利,这种机械手臂按程序进行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编制不同的程序,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英格伯格和德沃尔都在研究机器人,认为汽车工业最适于用机器人干活,因为是用重型机器进行工作,生产过程较为固定。 1959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分类机器人的分类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 一般的分类方式:示教再现型机器人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机器人"最终是机器还是人?机器人会不会全面超越人类,机器人会不会成为人类的颠覆者,机器人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是祸还是福?这些问题早已超越了机器人科学工作者思考的范畴。 随着机器人科学的发展,有关伦理的、社会的、哲学的思考越来越多。

虽然现在机器人都还只是工具,但我们不能永远把机器人简单地当作是一种工具,因为他有其他工具所不具备的人类特征:智能性。 或许有一天,人类必须思考:"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这句话是不是仍然可以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是时候对机器人问题展开全面的哲学思考了!一、机器人会成为生物吗?关于机器人的定义,现在还没有准确的说法。 不过,从现有的机器人来看,机器人肯定还只是机器。

现有的机器人都只是仿人的机器。 比如说,汽车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它虽然可以比人还有效率,但它终究还是个机器,就跟洗衣机或是电风扇一样,代替了人们某些方面的工作。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工具就是人的某种器官的延伸。 现有的机器人也只是人的某种或某几种器官的延伸,因而也只是工具。

不管人的定义是怎样的,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人首先是生物,这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物质基础。 机器人会不会是生物呢?现有的机器人大都是金属、导线和硅晶体的产物,肯定不是生物,以后的机器人会不会是呢?我们现在无从判断。

从物质成份上来说,人体所包含的元素、比例、结构方式等或许有一天都可以被复制。 不过,我想,有一个问题是,即使人工可以制造出肌肉、神经、骨骼、血液、皮毛等,但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人呢?这首先是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灵长的猿猴最接近,猪狗、虫鱼甚至花草都比机器人更接近人。 克隆人当然是生物,但克隆人还是有人类母体的,他具有母体的基因特征。

我们所讨论的机器人,显然不应该具有人类母体的基因等特征,否则,将会在伦理上陷入与克隆人同样的困境。 克隆人,不在我们要讨论的机器人范畴内,机器人也绝对不能通过对人类克隆的方式来制造。

二、机器人会在综合能力上超过人吗?不过,即使是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机器人,也与螺丝刀等纯粹意义上的工具有着本质区别。 因为机器人首先必须是有智能的,他的任何行动都是需要经过其"大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做出的,这就具有了显著的人类特征。

如果我们能把电脑的运算过程也看作是一种思维的话,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像人一样,做事是经过了脑子的,而螺丝刀显然是没有脑子的。 智能性,是机器人与普通工具最大的区别。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现有的机器人即使也只是一种工具,但他与普通工具不同的地方是,机器人不是人类某几种器官的简单延伸,从其设计原理上说,机器人从思维到做出反应的方式上是完全仿人的。 谁也不知道,随着机器人科技的发展,机器人会不会完全具有人的所有能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机器人即使不是生。

下一篇:教育的常识书(教育的常识书籍)
上一篇:柴油车跟汽油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国内不建议买柴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