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识假辩假小常识

2023-03-05 09:40: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6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3.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获得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1. 小朋友,当你一人在家时,一定要关好门窗。 如有人敲门,先要从猫眼或门逢中看清来的人是谁,再决定是否开门。 不管来的人有什么理由,即使是自称是你的爸爸妈妈的朋友的人,请你都不要给不认识的陌生人开门。

2、小朋友,如果你同爸爸或妈妈在逛街或游公园时,万一与爸妈走散了,应该马上去找警察叔叔或保安叔叔,一般找穿着制服的叔叔阿姨比较安全(如慈客隆二楼电梯口就有保安)。 一些大商场和小区门口都有保安室,一些银行里面有管保安的叔叔伯伯。 如果身边找不这样的人,可找商店里卖东西的叔叔阿姨,也可找一些学校或工厂门口的管门卫的老爷爷。 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去找大人,防止被坏人拐骗。 举个例子讲,如果你在峙山公园与爸爸妈妈走散了,你先要考虑找穿着制服的保安叔叔,如果找不到,请你找玩游戏卖票的工作人员。

3、小朋友,单独外出时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种饮料,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凉或偏僻的地方玩耍。 发现坏人,或者碰到紧急的事可以打110报警救助。

4、小朋友,请你记住自己家里的地址和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手机号码。 还要记住自已的叔叔伯伯、舅舅、阿姨、外公外婆的电话或手机号码,以便碰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联系。

5、小朋友,不要随便买路过摊位上的烤羊肉串等东西吃,路边的东西是不卫生的。 吃了很容易生病。

6、/小朋友,不要玩宠物,如狗啊,猫啊,一是容易被狗、猫咬伤或抓伤,得狂犬病的,二是容易得其他传染病。

二、小学生不要随便去游泳

5、小朋友,快放署假了,夏天秋天的署假里,能游泳是挺舒服的事,但几个小朋友偷偷地在江、河、塘或水库中去戏水、游泳,是很危险很危险的事。 每年各地都会发生在河里、水库里因玩水游泳而被淹死的情况。 如果你想去游泳,也应该跟着会游泳的大人一起去,但也不要去水库里游泳。

在商品经济社会,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商贩坑害消费者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真假,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上当受骗。

识别各类假冒商品,有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自己査阅书籍来学习一下,也可以在平日里多多观察和学习。 (1)做个细心的人。

对于自己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能够给予细心的观察和体味,这样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物品的特性,也就能更好地辨别真伪。 与真品相比较,假冒伪劣商品总会有些细微之处的差别,如价格、外形、颜色等,只要认真对比,细心观察,就可以识别出来。

一般来说,假冒商品在价格上会更低廉,而且做工、用料都会较差,在商标、生产日期、截止日期、商品条形码等细节之处也会有些差别。 (2)注意防伪码和防伪电话。

判断商品真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査看防伪码或者打防伪电话。 如果打防伪电话时打不通或者总是占线,就说明是假冒商品。

如果发觉是假冒商品的话,马上给“315”消费热线打电话进行举报,以免别人上当受骗。 (3)买东西不贪图便宜。

便宜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也许所购买的商品就是假冒商品。 因此,我们不要肓目地去贪图便宜。

当遇到便宜的商品时,一定要仔细地研究一下并认真地思考一下。 对于一些难以辨别真伪的商品,最好到正规超市或者商场去买,这是保证买到真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一篇:防骗小常识儿歌(防拐防骗小常识)
上一篇:关于生活常识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