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贴膏药多少钱(王一贴膏药多少钱一盒)

2023-03-05 00:26:3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5


八十回里出现了一个人物,叫做王一贴,这是个很特别的人物。


自从70回黛玉建桃花社开始,一路下来全是风声鹤唳。 尤其是血洗怡红院后,司棋撞墙、芳官出家、晴雯下线、香菱病危,大批姐妹离散,大观园到处是柳折花残。


这还不算,被虐待的迎春也哭着回家来,其实她也快下线了.......这时候的剧本气氛,简直压抑到令人窒息。


就在这遍地哀鸣的背景下,跟贾府八杆子打不着的王一贴出现了。


这个貌似打酱油的小角色,跟主流剧情完全不同,他很轻松、很幽默,在红楼后半部分里,算是难得一见的搞笑点。



不过这里有个很严峻的问题:


本书一共留存了八十回。 以个体命运起始于香菱,又结束于香菱这一点来看,从这里一刀砍断是故意的,绝非无心所成。


那是说,第八十回太重要了!作为断本的收尾,跟开篇一样,具有不可言说的深远意义。


在这样重要的时候,写一个跟剧情没啥联系,跟贾府没啥瓜葛的江湖术士,匆匆飘过,作者用意何在?仅仅为了博人一笑,轻松一秒吗?


显然不可能的!


事实上曹雪芹很擅长悲中作喜、苦中作乐,也擅长乐中生悲。 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仅仅调节气氛,而是为了讽刺挖苦!


每一个气氛反转中,都包着最好的辣椒粉。


01 王一贴和他的狗皮膏药


王一贴有句台词说:“没当家花花的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的........


这个词听上去是不是有点耳熟?嘿嘿,对啦,卓语已经统计过了,在红楼梦里这个词一共出现了三次。


27回里王夫人驳斥宝玉胡诌的药方:


“阿弥陀佛,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


25回马道婆对贾母说:


"还怕哥儿禁不起,倒折了福。 也不当家花花的........


不当家花花的,据说是东北口语,反正贾府里只有王夫人说,看样子不是什么流行语。 但马道婆也说过,最后收尾这回王道士又说一次。


马道婆是何种人物,不用我多说了。 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巫婆,良心大大的坏了!


王一贴尽管貌似没啥恶毒,可他自己承认卖了一辈子假膏药,完全的江湖骗子。 贾府下人能当面骂他“油嘴的牛头”,其人品人格,也可见一斑了吧。


更关键是,这两人职业是一样的哦,念同一本经,拜同一尊像啊!



这就有意思了,是这路人的口头禅吗?反正曹雪芹从不随便用词,他这样安排,您能说没点用意?


再接着看:马道婆是宝玉的干妈,王夫人是宝玉的亲妈。 王道士姓王,王夫人也姓王。


有意思吧——为啥每个跟王夫人语出一致的人,都要跟她有点共同点?你不要跟我说,纯属巧合吧!


马道婆和王一贴,都是欺骗众生的神棍,而贾府里最喜欢供养、结交神棍的人是谁?王夫人!看,他们信仰一致(都是假修行),灵魂一致。


马道婆和王一贴,打着神的旗号,其实专干残害生灵、骗人钱财的勾当。 贾府里每天手拿念珠吃斋念佛,但却最擅长满手沾血、满盆攒钱的人是谁?王夫人!看,他们的人生模式一致。


马道婆和王一贴,跟普通的坏人不同,普通人干一次坏事可能就被绳之以法,而他们却有信仰大旗的保护,就算吃过亏的人都对他们无可奈何,顶多远离他们好了。


而在贾府里,可以随心所欲把内心的愚昧嗔恨恶毒都变现,不受约束的是谁?王夫人!看,角色又是一致的。


王一贴的狗皮膏药,一向自称包治百病,吹的神乎其神。 那就是王夫人脑袋里的狗屁管理经!她目所能及都是教坏宝玉的人,总以为只有自己出手,才能维持大局。


殊不知,她每出手都是狗皮膏药,粘到哪里哪里皮烂,粘到哪里哪里恶心。


再延伸一步,狗皮膏药就是程朱理学,就是腐朽的社会制度,封建统治者自欺欺人的所有招数。


至于马道婆的神符是什么,大家可以自己去想想,我就不揭露了。


反正的反正,曹雪芹拿马道婆王道士来影射王夫人,这笔法毒到极致啦!


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巫婆、老牛头、人面兽心、江湖骗子,就是那个千人尊万人敬,左右贾府内帷命运的人——王夫人!



我知道看到这里,一定又有人呲牙咧嘴了:你们疯了吗?作者写的有这么复杂吗?


呵呵,面对这种读者什么解析都无力。 不过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个信息,江苏省已经连续13年高考试卷涉及红楼梦,去看看那些考题和答案吧。


以今年为例,考题是: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 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简答题,共六分。 官方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答案: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每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


怎么样,资深红迷们有多少能得全分?尤其是最后一点,有几人想到?


文盲王熙凤随便呕了一句,如果我说她这话里有含义,还不被某些粉骂死?可是官方答案就是这样哦。 她是随便呕的,不代表曹雪芹随便好吧!


无关紧要的地方都不随便,到了八十回这么肃杀、这么压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反而随便搞搞笑,毫无寓意吗?


02 天齐庙和狰狞神鬼


下面跟随卓语来细品这段故事。


次日一早,梳洗穿带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 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 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


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 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 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


天齐庙是王一贴的地盘。 王一贴既然影射王夫人,那天齐庙就影射王夫人居住的荣禧堂。


书中大面积的描写过荣禧堂,格外突出其恢宏高大、轩昂壮丽,正堂陈设更是天威万丈,反映出荣国公当年的显赫,可谓如日中天。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卓语微头条《红楼梦细节解密:荣禧堂》)



而这里写天齐庙是: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 两个特点都跟荣禧堂一样。


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这句悲剧了,说明什么呢?这就是贾府,当下的贾府啊!被王夫人管了若干年,糟蹋成这样子。


当然,贾府之衰不是她一个人促成的,但作为家产管理者、贾府的执行董事长,起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吧。


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这句就更悲剧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即便如此还要面露凶恶,唯恐天下不乱。 这是影射贾府里上窜下跳的当权派。


狰狞神鬼之像——王一贴成天就守着这些东西,反过来说,这些东西便是王一贴的全部世界。 这是影射王夫人,内心深处全是狰狞恶鬼。



烧香还愿——宝玉来这里还愿,还什么愿呢?晴雯被撵走后宝玉大病一场,如今病好了需要谢谢神,所以来还愿。 然而病因何而起呢?不就是这些狰狞神鬼搞出来的吗?


如今反而要来谢恩,这是影射宝玉无奈的命运。 在君权父权的压制下,他无路可逃。 父母之命永远是正确的,永远要无条件顺从。 即便是伤天害理、丧心病狂,也要俯首听命、感恩戴德。


03 膏药和面筋


一时吃过饭,众嬷嬷和李贵等人围随宝玉到处散诞顽耍了一回。 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 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当家的老王道士来陪他说话儿。 这老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人射利,这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亦长在宁荣两宅走动熟惯,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作“王一贴”,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


当下王一贴进来,宝玉正歪在炕上想睡,李贵等正说“哥儿别睡着了”,厮混着。 看见王一贴进来,都笑道:“来的好,来的好。 王师父,你极会说古记的,说一个与我们小爷听听。 ”王一贴笑道:“正是呢。 哥儿别睡,仔细肚里面筋作怪。 ”说着,满屋里人都笑了。


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后面王一贴自己说了,他压根没什么药,都是骗人的。 那为啥贾府人都说他的膏药灵呢?


呵呵,两个字就可以解释:愚弱!


愚昧智弱的人都是如此。 邪教神棍如何大行其道,大家去了解下就行了。


贾府一众人等为何如此愚弱?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王一贴这种神棍,是王夫人的最爱,贾府人谁敢不趋之若鹜?


其次他影射了王夫人。 众人面对王夫人时,谁敢说过真话,还不都是马屁精,山呼万岁?在权力的高压下,众生都是愚弱的!


肚里面筋作怪——面筋作怪,就是面虫作怪,跟肚里的蛔虫一个意思。 谁是宝玉肚里的蛔虫?


“花解语”是上过回目名的,别管是否真解语,反正贾府人都认定她最了解宝玉,最能做宝玉的蛔虫。 更关键是“作怪”二字,宝玉病因源于怡红院血洗,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是谁,大家都明白的。


所以,众人哄笑那肚子里作怪的面筋,便是指袭人。 曹雪芹很擅长暗骂解恨。



04 其效如神


宝玉也笑着起身整衣。 王一贴喝命徒弟们快泡好酽茶来。 茗烟道:“我们爷不吃你的茶,连这屋里坐着还嫌膏药气息呢。 ”王一贴笑道:“没当家花花的,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的。 知道哥儿今日必来,头三五天就拿香熏了又熏的。 ”


宝玉道:“可是呢,天天只听见你的膏药好,到底治什么病?”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 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 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出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 其效如神,贴过的便知。 ”


宝玉道:“我不信一张膏药就治这些病。 我且问你,倒有一种病可也贴的好么?”王一贴道:“百病千灾,无不立效。 若不见效,哥儿只管揪着胡子打我这老脸,拆我这庙何如?只说出病源来。 "


这段里主要描写了王一贴自吹自擂,把膏药吹得神乎其神。


不过呢,曹雪芹从来不会浪费笔墨。 只为铺垫个膏药,一句话即可,哪里需要围绕着它,拖拖拉拉搞这么一大段。


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大家仔细听听,觉得耳熟吗?如果你什么都没想到,说明历史书看的太少了。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官方措辞,每当统治者吹捧所谓的正统文化时,都用这套——在礼乐宾服之下,自然会四海宴清、八荒率职。


只不过,这种上下各得其所的美好蓝图,一直都只停留在文字里,朝朝代代相传。


当然,本文没空谈论它的虚伪无聊,只想告诉大家曹雪芹干嘛嘚吧嘚吧写这么一大段。



其效如神,包治百病,影射的是封建统治者自诩的治国理念和制度。 不过事实很打脸,其实啥都治不了,全骗人的!


打脸到什么地步呢?


茗烟说“连这屋里坐着还嫌膏药气息呢”,王道士就说自己从不把膏药拿进屋里。 你看,不仅外人嫌弃膏药,制膏药的人,自己也嫌弃。


既然包治百病,应该爱若珍宝啊,放鼻子上闻闻也是好的嘛。 干嘛人人嫌弃,如避蝇臭呢?这叫什么事啊!


只管揪着胡子打我这老脸,拆我这庙何如?——


看懂红楼后,你会非常惊异于曹雪芹的胆量!他真是满身反骨,一腔愤懑啊!


这是句典型的骂人话,不仅骂王夫人,而且把普天下如王夫人一类的统治者都骂死了!天齐庙,也就是齐天庙,那不就是指天子的庙堂吗?不是代表君权神授吗?


看看王一贴说的:揪着胡子、打我这老脸、拆我这庙.......艾玛,想想这画面都过瘾。


再回思下作者所处的时代,矮油,感觉胆战心惊的,要多大的胆才敢这么写?好在乾小四没看出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反过来站在曹雪芹的角度看,尽管骂出来是很爽,但也是一场撕心裂肺的痛楚。


想想那一个个下线的美好生命吧,想想那一个个被撕裂的灵魂,全都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临到八十回,尽管不是大结局,但已经跟结局差不多了。


过尽千帆都是苦,一腔忧愤向谁诉?!


这个时候的作者,该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恨。 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他,无论怎么骂,骂死那些权势者也不为过。


所以,王道士这段故事,可不是开胃小菜,而是最后的包圆汤、收底酒。 里面字字句句都是影射。


前半部分主要骂当权者,后半部分主要骂势利小人。 本文限于篇幅,只给大家解析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下回解析,敬请期待。


87版红楼梦秦显家的和王夫人,是一个演员扮演的。 导演选演员很有眼光。


但遗憾的地方也很多,比如不理解王道士的价值,对天齐庙里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完全无表现。 对原著中所有残酷的真相,都进行了弱化或删改。


整体是削弱思想性,只表现富贵生活。


卓语将在头条号里持续不断的解读红楼原著,引领读者细品其中玄奥。 敬请关注卓语,等待精彩更新。


#红楼梦# #文化# #曹雪芹# #王夫人# #贾宝玉#

下一篇:惠州大亚湾门票多少钱(惠州大亚湾门票多少钱?)
上一篇:狮子猫多少钱(狮子狗多少钱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