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就是政府对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进行控制对吗)

2023-03-05 00:14:1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9

从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多个年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对内解放思想,持续改革,对外走出国门,扩大开放,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沐浴着阳光,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但回首过去,改革开放的春风并不是一下就吹遍了祖国大地,改革开放之路困难重重。

以往我们似乎总是只能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优势和益处,即便是在1978年12月份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宣布未来党要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就面临着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现实

从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1980年的物价上涨、1985年的物价上涨和1988-1989年连续两年的严重通货膨胀,中国勇敢迈出了向市场经济体系探索的第一步,然而遭受了重创。

而在温铁军看来,上世纪80年代中国市场体系几近崩溃的原因,根本上竟是因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太过于透明了,具体如何呢?

一、何为通货膨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经济发展速度取得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然而,通货膨胀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遇到过并且未来也无法避免的重大难题

诚然,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十分平稳,但也无法完全杜绝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现实之下,世界经济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

然而对于通货膨胀的根本成因和本质至今都未能得到解决。 许多专家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频繁爆发的两次通货膨胀进行了分析,试图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为未来提供一些建议,结果发现或许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没有那么简单,其背后的成因极为复杂。

在世界范围内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尤其是在西方社会中,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在理论上对于通货膨胀的总结十分丰富,但不同观点之间存在许多差别,这也侧面表征了每一次通货膨胀,每一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爆发的通货膨胀都有不同的成因和表现。

一般来说,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派别,其中“物价派”代表认为通货膨胀鲜明的表现为普遍的物价水平或者是总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表现为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在持续、剧烈的上涨。

而在“货币派”看来,通货膨胀主要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并且从而带来的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就是货币的过度发行。

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持续到现在,仍旧存在许多种不同的定义和观点,但是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背后势必存在许多复杂的成因,但考虑到中国初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特殊背景之下,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太透明了。

二、第一次通货膨胀:1979-1985年的经济危机

1.经济体制带来的全方位的价格波动

粉碎敌对分子之后,全国对于经济建设步入正轨的呼声异常高涨,尤其是邓小平开始重新回归到中共中央核心领导班子之后,再一次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蓝图中。

为了促进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全国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

除此之外,也提出如今中国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许多弊端,包括过多地依靠行政办法来管理经济,计划太死,管制太多,导致企业权力太小以至于无法很好的发挥出价值规律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国家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要将单一的计划调节改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此对价格进行重新调整和界定。

二是将企业从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改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在保证国家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管理权,三是政府在进行宏观管制的同时,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市场和计划、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意见下发之后,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在某一段时间里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和价格的波动,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行了所有农产品价格的调整,缩小了工农产品交换的差价,改善不合理的比价结构;

工农小商品市场的贸易发展和小商品的价格波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产品的价格波动。 在经济体制改革之下,全国经济发生了一定的好转和进步,但是旧的、不合理的工业品价格体系固定不变,并且许多生产资料特别是初级工业领域的生产要素价格偏低,成为了引起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由于工业品价格在整个物价指数中占据的比重较大,而价格的提高有需要强大的财政实力作为支撑,在当时连年财政赤字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亟需采取措施来应对和缓解价格不合理变动带来的问题。

2:国家宏观调控:有效得到了遏制

根据当时的相关数据表示,这一次价格波动从1978年开始持续到1984年,在七年的时间里,物价指数分别为0.7%、2%、6%、2.4%、1.9%、1.5%和2.8%,可以看出在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最高,1983年的通胀率最低。

尽管比起其他国家,这一次通货膨胀的峰值水平不高,但对于当时第一次进行经济体制确立和改革,经历第一次物价波动过程的中国来说,通货膨胀率平均涨幅为1%的年均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有专家分析指出,这一段时间由于国家对于市场经济还尚未完全放开,商品物价基本上仍旧处于计划控制之下,经过及时的宏观调控,使得通胀压力基本在1981-1984年之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所以让通货膨胀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更多的人将这一段时期价格不合理的变动称作为结构性的物价上涨,而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

三、第二次通货膨胀:1989-1990年的经济危机

1.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

经历了上一个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带来的问题之后,中国对于市场经济有了初步的了解得与其应对,于是国家开始了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根据中国中央政治局和七届人大会议对1987年经济形势向好发展的判断,使得原本一度因为经济形势不稳,国家财力承受力不足等许多因素阻挠之下,在价格改革上也终于开始把步子放开。

在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不仅在程度上进一步深化,还将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域扩展到金融、银行、财政、流通等更多更全面的行业。

然而进入1988年之后,社会经济发展中同时暴露出来的几个方面的尖锐矛盾将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上日程,邓小平表示,“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改革是绕不开的。

物价总水平的急剧上升,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因素,为了促进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国家结合前几年的物价改革经验,加强了物价管理工作,也陆续发布了物价指导性规定,要求实行全国统一限价,所有行业必须遵循国家发布的价格。

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1987年中国经济继续过热,增长率达11.6%,1988年为11.3%,预算外投资膨胀无法控制,1988年7月份,物价上升幅度已达19.3%,创历史最高记录,各阶层群众产生通货膨胀预期。

但此时,仍准备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结果成为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抢购风潮的导火索。

2.国家透明的宏观调控:使得中国市场体系几近崩溃

对于这次强烈的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中国政府明确必须要对此进行宏观调控,然而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了有限的控制之后,不仅没有有效降低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的通货膨胀率,反而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历了第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从上述列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导致这次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供给不足,而消费太多,大家纷纷涌进市场抢购,但是国内还无法提供足够多的产能来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

而中国在尝试将上次“成功”管控经济危机的经验再次运用到这次通货膨胀之后,却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尚且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的中国,在市场经济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极为有限,恰逢当时正处于西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大量投资的阶段,在中国产业中呈现出西方产业的金融资本主导阶段。

所谓的“金融资本”,按照温铁军的话来说,金融是一种“很虚”的产业,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动荡,但并不会产生实在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更加不知道应该如何对此进行有效调控,只能照搬西方经验。

社会零售物价在1986年经历了短期回落之后,在次年又重新高涨,政府为了应对此次社会经济危机,在1988年5月份政府宣布物价补贴由暗中补贴转为明补,政府也一再公开表示要下定决心克服价格改革的阻碍,到7月份开始尝试着将一部分商品完全向市场开放。

由于“价格闯关”消息的传播,民众们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突然加强,引发了社会中一股强烈的抢购风与挤兑风,而这又使得社会中商品得稀缺程度进一步加深,于是在1988年社会零售物价总体水平同比增长已经到了18.5%的程度。

可是,当时中国政府实在是缺乏经验,所有的政策措施都是通过报纸来发布消息与人民进行沟通,当时《人民日报》将中国要完全学习西方,将所有的商品都放进市场当中,此后粮票也将失效,于是为了手中的资金不会流失,一时之间民众冲进市场哄抢,公司企业也囤积物品,导致整个市场体系一时之间面临崩溃。

因此,在温铁军看来,正是因为中国如此高度透明的价格机制,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对于价格的每一步变动都会提前通过报纸等媒介告知人民群众和企业等,使得原本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价格波动演变成为了更加剧烈的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

人们在接收到国家官方发布的价格变动的信息之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势必会造成投机活动,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调控措施就相当于在股市中提前发布了哪一个股票要跌,哪一个股票要降,如此反复,肯定会造成整个产业甚至于整个市场的彻底崩溃。

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使全国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步子能够迈开来,中央政府不断在放开权力,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经济主题的地位日益加强。

市场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政府也并非万能的,在严重的社会危机背景之下,有时候地方没有经过全国统一实施的干预也会助推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加剧。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临建立全球货币秩序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唯有吸取经验和教训,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才是应对一切危机的根本。

下一篇:热水器清理一次多少钱(热水器清理一次多少钱?)
上一篇:颗粒机价格(塑料颗粒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