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露价格(黑松露价格表2021价格)

2023-03-04 20:07: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中国人看国外美食节目,最常提出的疑问就是:松露为什么这么贵?它真的很好吃吗?欧美一度将松露价格炒到了3.5万美元一公斤的天价,让它冠上了“黑色钻石”的称号。 这么昂贵的食物,西餐最常见的吃法却是削成薄片洒在意面上,并没有更多的加工,有时候甚至连泥土都不会清洗掉。

中国西南也产松露,但中国人并不爱吃。 就连云南人都对松露提不起兴趣,当地人叫它猪拱菌。 早年云南人想把猪拱菌出口欧洲,竟然被法国禁止。

中国人不爱吃,外国人也嫌弃?难道是中国松露品质不佳?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调查了中国松露的历史,终于发现了原因。

新来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跟我们一起探究我国松露被嫌弃的一生吧。

我国没有松露,只有猪拱菌


翻遍中国史书,你也不会找到一种名为松露的菌子。 古人并不是不爱吃菌子,相反,古人极其喜欢将菌子做成药膳,因此中国历代医科典籍都有记录当时常吃的菌子,南宋时还有人写了本菌中百科全书《菌谱》。 如果中国人在菌子烹饪比赛上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可这么会吃菌子的中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前从没有本土松露的记录,可见中国人并没有吃松露的习惯。

虽然书面记录里缺少松露的身影,但在云南菌菇的传说里还是有它的一席之地。 不过,这个席位大概是在地下室了。 以前,松露不上云南人的餐桌,反而是喂猪的食材。 林中放养的母猪常常从树下拱出松露而大快朵颐,所以云南人叫它“猪拱菌”。 在四川,松露的土名字还有些不吉利。 因为松露没有根茎,无依无靠的样子像个孤儿,所以被称为“无娘果”。 两地百姓都不爱吃它。

不过即便备受当地人嫌弃,在抗战时期,松露也有过发光发热的时候。 当时红军长征,走到这些山区的时候,不少战士就是靠着松露果腹。 古代饥荒时,松露也是救命的菌子。

因此本地人也对松露怀有一份救命粮的敬意,可谁也没想到,在西方,松露竟然是被称为“黑色钻石”的世界最昂贵食用菌。

欧洲人为何奉松露为至宝?

松露的在欧洲经历的起起伏伏一生

松露在欧洲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人看待松露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可以吃,但没必要。

世界上最早吃松露的人其实来自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 当时的松露也被视为贵族专享,有一块泥板专门记录了民间儿童向国王献松露的故事。

欧洲吃松露则是在其两千年后,古罗马美食家阿比西斯记录了一种松露料理。 这种料理颇为复杂,开创了葡萄酒、鱼子酱和松露搭配的吃法。 这种吃法在松露复兴后再次被欧洲人奉上神坛。

不过在古罗马帝国覆灭后,松露的相关食谱和其他典籍一起被教会束之高阁,贵族们并不了解还有这样一种美食存在。 同样地,这时的松露倒是欧洲农民桌上的常客。 然而不久后松露连贫民都不吃了。 原因在于它的生长方式。

松露是一种与植物共生的真菌。 欧洲松露常常与橡树共生,生长在其树根根部。 松露成长时会大力吸收周围土壤的养分,供给给自己的同时也会分享给橡树。 看起来是件互利共赢的事,其实不然,得到好处的只有松露橡树这对大盗,周围的草本植物都会因为营养干枯而死去。 因此松露生长的树林里,地表常常寸草不生,像是被烧焦了。

中世纪的农民非常迷信。 他们认为这是恶魔降临的征兆,于是也认为松露是恶魔的果实。

长此以往,被迷信笼罩的欧洲就没人会吃松露了。

那后来,它又是怎样起复,再次登上欧洲人餐桌的呢?

15世纪,欧洲正在经历文艺复兴的洗礼。 这时的欧洲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教会的桎梏,凡是教会反对的事物他们都有兴趣尝试。

于是,松露就这样重新回到了欧洲人的视野。

松露在成熟时会释放出浓厚的香气,据说这种香气是模拟动物求偶时散发的异香,以此吸引动物食用,好将它的孢子扩散出去。 因此松露成熟的季节,闻到味道的母猪会格外兴奋。

欧洲人注意到这种奇特的现象,他们不理解背后的原因,倒是将它归纳为“松露有催生情爱的效果”。 这显然是关于松露的又一误解。

不过这次的谣言让松露受到了追捧。 以法国作家大仲马为代表的一派文人对松露推崇至极,他们在自己的小说里各种夸大松露的功效。 大仲马更是意味深长地暗示:“你只管吃就好了,吃完记得要感谢上帝。 ”

经过这批文人墨客的自来水宣传,松露很快风靡全欧洲,从当年的恶魔果实,摇身一变成肾宝果实。

在下一个阶段,它又洗去了低俗色彩,正式成为菌种贵族,餐桌上的奢侈品。

19世纪初,奠定了现代法餐雏形的名厨卡汉姆正处于事业巅峰。 他曾是英国国王和俄国沙皇的御厨,规范了法餐高级料理的标准做法。 这位影响力巨大的厨师在一次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晚宴中担任主厨,他端上了一条香槟浸渍的三文鱼,令人惊叹的是,三文鱼的鱼鳞其实是用松露仿造的。 香槟、鱼、松露的经典组合重出江湖,征服了所有客人。 松露作为一种纯粹的食物,受到了所有人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我们所说的松露都是法国产的黑松露。

松露有许多品种。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四十种松露。 大部分不具有食用价值。 最受瞩目的法国产黑松露。

松露热是伴随法餐流行而开始的。 他们的宣传下,人们相信法国黑松露才是最高端的食材。

然而,意大利人也想来分一杯羹。 意大利特产一种白松露。 其香味和黑松露有所不同,但同样浓郁诱人。 当意大利人想要推广白松露时,掌握了松露市场话语权的法国人跳出来贬低白松露。 白松露市场因此萎靡不振。

直到1949年,一个意大利酒店大亨利用明星效应策划了一次营销,让玛丽莲·梦露参与年度最佳白松露评选。 白松露才一战成名,打开了销路。 由于白松露产量较低,如今,白松露已经是世界上最贵重的天然食材了。

改革开放时,中国人第一次听说菌子竟然能卖出天价,大家都很好奇松露到底是个什么金贵玩意儿,却不知道我国西南地区的“猪拱菌”“无娘果”就是欧洲人嘴里的“黑色钻石”。

那么,中国松露又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呢?

我国的松露是怎么被发掘出来的呢?

1985年,我国第一次报道了中国松露——太原块菌。 块菌,是松露的学术名称。 虽然是突破性的发现,但很遗憾,太原块菌不具备商业价值。

随后几年里,学者们又在四川省会东县知道了“无娘果”这种东西,经过研究,终于确定这种黑松露具备商业价值,和法国黑松露的形态微观特征高度相似,很可能拥有共同的起源,经过迁移成为了两个姊妹分支。

这种黑松露在法国的分支则名为派尔高黑块菌,中国的分支被命名为中华块菌。

此时,法国黑松露已经能人工种植了。 法国人仿造松露喜爱的环境专门它们打造树林,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成熟期就带着狗去树林里挖掘松露。 这类人被称为松露猎人。 每年成熟时节,松露产地的小镇都会举行松露节,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法国从松露产业里获取的利润非常可观。

中国松露的发现惊动了世界。 松露的痕迹遍布全世界,但这还是第一次发现和法国黑松露如此相似的品种。

中国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

然而1995年的《纽约时报》却刊登了一篇《中国松露入侵》的报道,指责松露市场上有人用中国松露以次充好。

这话从何说起呢?我国学者深入研究过,中国松露不只和法国黑松露形状相似,就连那种特殊的香气也几乎一模一样,根本不存在中国松露次一等的情况。

然而《纽约时报》借中国松露土名“猪拱菌”称中国松露品质不佳,中国人当它们是猪饲料。 这段话让中国松露遭受巨大打击,成交价格只能达到欧美产地的十分之一。

显然,当初法国人打压意大利白松露的情景再次上演,只不过主演变成了中国松露。

我国学者坚持研究,从各方面论证了中国松露的优质。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松露渐渐得到了一些关注和承认,但进度仍然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除了欧美产地的打压外,竟然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 这又是谁拖了后腿?

原来在我国发现松露后,云南四川产地的农村就兴起了挖松露致富的浪潮。 这些地区多山多原始森林,农耕艰难,也没什么特产,基本都属于贫困地区。 当地百姓好不容易有了发财机会,个个都瞄准了松露。 不管松露是否成熟,品相如何,一旦发现通通挖走。 这的确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许多人挖一个月的松露就能赚到上万元,足够全家一年的开销。

但在这种盲目挖掘下,松露地下的菌丝被破坏,产量不断下降。 当地又没有保护性挖掘以及人工种植的意识,农民们为了多挖松露,过早采收,导致松露的独特香味还没来得及形成。 另外,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消费松露的习惯,中国松露只能经过长途转运在欧洲市场出售。

松露的品质非常依赖新鲜度。 采摘五天后香味就会消失。 这样一来,中国松露在欧洲市场上的表现的确不佳。

近年来,我国已经借鉴法国建设松露产业链,各产地逐渐培养起了保护性挖掘的意识,关于松露仿生种植的研究也年年有突破。 中国松露的品控逐渐改善,得到市场认可。 与此同时,中国食品行业里也越来越多松露的机会。

也许不久后,中国松露就能像法国姊妹一样摆脱“被嫌弃的命运”,登上高端食材的餐桌,为产地百姓带来更长久的改善。

你会支持中国松露吗?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记得关注点赞和评论哦。 我们下期再见。

下一篇:纯甘蔗红糖多少钱一斤(红糖治湿气一治一个准)
上一篇:玉石分类价格表(藏玉石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