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港口区属于哪个城市)

2023-03-04 15:27:5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9

港口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辖区

防城港市港口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是防城港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防城港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也是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区总面积409.8平方公里,由企沙半岛、渔氵万半岛两个半岛构成,下辖企沙、光坡两个镇和白沙万、渔洲坪、王府、沙潭江四个街道办事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港口区常住人口为244280人。

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0.19亿元,增长7.2%。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中文名

港口区

行政区划代码

450602

行政区类别

县区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面积

338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企沙镇、光坡镇、白沙万街道、渔洲坪街道、沙潭江街道、王府街道

政府驻地

防城港市港口区建政路

电话区号

0770

邮政区码

538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4.4280

著名景点

仙人山公园、簕山古渔村、龙马明珠景区、伏波文化园

火车站

防城港火车站

车牌代码

桂P

地区生产总值

420.19

历史沿革

防城港市港口区中国历史悠久,在秦以前为百越(粤)地的荆州南境。 汉至东晋为合浦郡合浦县地。

南朝宋、齐为宋寿郡宋寿县地,属交州。 梁、陈为安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罢安京郡为安京县。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钦州为宁越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为都督府。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都督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钦州为宁越郡。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京县改为保京县。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宁越郡复改为钦州。

宋时期为安远县地,隶广南西路(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改保京县为安远县),元属钦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钦州路为府。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降为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为县,属廉州,隶雷州府;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复为州。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钦州升直隶州,析州属防城、如昔二司置防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防城县1951年2月前属广东,1951年3月至1955年6月划归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1965年8月再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 防城县1949年12月解放。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设立地级防城港市,下辖港口区、防城区和上思县,隶属防城港市。

1996年,港口区面积338平方千米,人口约9.5万人。 辖2个街道、3个镇:白沙万街道、渔洲坪街道、光坡镇、公车镇、企沙镇。 区政府驻渔州坪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港口区总人口106403人。 其中:渔洲坪街道16966人,白沙万街道32425人,企沙镇26991人,光坡镇17171人,公车镇12850人。

2003年港口区行政区划(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001 渔洲坪街道 辖渔洲、珠砂港、车辽3个社区。

002 白沙万街道 辖沙万、插排尾、仙人湾、兴港4个社区。

100 企沙镇 辖南港、东港2个社区;华侨渔业村、北港、坳顶、山新、炮台、赤沙、虾箩、牛路、板辽、企英、大船、向阳12个行政村。

101 光坡镇 辖大坡社区;红星、红沙、潭油、光坡、新兴、中间坪、大龙、沙螺辽、栏冲9个行政村。

102 公车镇 辖垭港、冲孔、公车、沙港、白沙、王府6个行政村[4]

行政区划

港口区行政区划一览(辖4个街道、2个镇):[5]

名称

下辖村、社区

渔洲坪街道

辖:渔洲、珠砂港、车辽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白沙万街道

辖:沙万、插排尾、仙人湾、兴港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沙潭江街道

辖:冲孔社区、金海湾社区、东海湾社区、沙潭江社区、和坪社区

王府街道

辖:公车、沙港、白沙、王府四个行政村

企沙镇

辖:南港、东港2个社区;12个村民委员会。

光坡镇

辖:大坡社区;9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位置

港口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的结合部。 她三面环海,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西与越南隔海相望,全区总面积378平方公里,港口区三面环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西行40公里可进入越南,北距南宁150公里,东至北海170公里。 由企沙半岛、渔万半岛两个半岛构成。

港口区

地形

港口区

港口区地处滨海丘陵地带,境内丘陵起伏。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土质多为红壤土,海滩及海湾为第四系复盖层。 进港航道表层为黄色、灰色的中砂或细砂、粗砂,以中砂为主,厚度1-3米。 下层为深灰色细砂质瘀泥。

港口区境内山丘多为低丘,最高点103米。

气候

港口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偏北风,风力一般3-4级。 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侯宜人。 年平均气温22℃,日照充足,年均光照1500小时,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为2822.9毫米,无霜期达到360天以上,可谓春秋相连,夏长无冬。

水文

港口区较大的河流有防城河,发源于防城港市北部的十万大山,注入防城港湾,全长98公里,流域面积843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18。 5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为58。 7立方米/秒。

港口区海水潮汐为全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位为2.27米,平均潮差为2.55米,最大潮差为4.93米。 港口海湾内水域风平浪静,平均浪高0.56米。 风力在7-8级时,湾内水域的海浪浪高1-1.2米,台风时最大浪高为6米。

海岸线

港口区海岸线长达317公里,滩涂面积1.2万多公顷,已经开发6000多公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港口区有土地面积40741公顷,在总面积中,耕地面积1769公顷,水域面积13368公顷,其它面积为25604公顷。

海洋资源

北部湾渔场盛产各种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800多种。 港口区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鱼类、虾类、贝类、蟹类等等量大质优。 港口区在海水养殖方面,则是以对虾、大蚝养殖为主,同时发展蟹、贝、鱼等名特优品种。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港口区总人口16万人。

港口区有汉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港口区常住人口为244280人。 [2]

交通

港口区业已形成港口、铁路、公路、水路为主的交通网络,以南昆铁路、南防铁路、桂海高速公路、钦防高速公路为依托,铁路通过南防线经南昆、湘桂、黔桂、京广铁路同全国铁路干线联网。

港口区的公路通东兴、钦州,接南宁高速公路贯通全国公路网;港口区民用航空经南宁可中转全国各主要城市。

港口区水路优势明显,适于大宗物流的转运和进出口,防城港是华南地区能接卸15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的少数几个港口之一。

防城港可利用的海岸线长66公里,防城港现拥有泊位4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7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防城港可以建成万吨级到3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115个。

企沙港是北部湾主要的渔货集散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大渔港。 到2008年底有300至500吨级泊位17个,最大靠泊能力达1000吨。

经济

综述

港口区享有国家给予的沿海开放城市、民族自治、边境贸易及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的投资开发优惠政策。 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012年港口区实现生产总值242.0亿元,增长10.0%。

2012年港口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亿美元大关,达到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和出口总额均排全市第一,进出口总额在广西县(市、区)排名第二。

2013年港口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86.47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10.09亿元,增长2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25元,增长10.3%。 2013年防城港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6亿吨,增长5.4%。

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0.19亿元,增长7.2%。 [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2858元,增长5.1%。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4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4.0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65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62.5%、35.1%,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0%。

第一产业

港口区

防城港市港口区结合农业区域面积小、农业规模不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2012年全年港口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0亿元,增长5.2%,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分别增长4.6%、5.6%、11.6%、5.0%。

2012全年港口区共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0.64万公顷,增长4.2%,其中粮食0.42万公顷,增长3.8%;经济作物0.08万公顷,增长5.7%;蔬菜种植面积0.14万公顷,增长4.8%。

第二产业

港口区养蚝基地

港口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发展临海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已建成了大海粮油、新海油脂、南磷化工、岳泰饲料、万鑫钢铁等一批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中电防城港电厂在2007年投产,初步形成了以粮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水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体系。

2012年港口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26.75亿元,增长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23.06亿元,增长18.7%,增幅分别比上半年和1-3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2%,增幅与上半年持平,比1-3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513.07亿元,增长17.4%。

渔洲城工业园区,港口区新兴的工业园区,2005年入园企业有11家,其中南磷化工厂和华塑厂已经产生效益,欧派食品厂、新绿环阻燃建筑材料厂和元一海产品冷冻加工厂正在抓紧建设。 渔洲城工业园已经成为港口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工业园区

防城港企沙工业园位于企沙半岛西侧,是广西大型临海临港工业区。 企沙工业园区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为龙头,主要发展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能源、修造船及其它配套或关联产业。

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区位于港口区企沙半岛公车镇万鑫路以东、企沙一级路以西,主要有装备工业、机械制造、新型化工、商贸物流等。

防城港钢铁基地2012年5月,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的业主。 项目按1000万吨钢规模规划,其中年产铁850万吨、钢(坯)920万吨、材860万吨,并预留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产品主要是热轧薄板、热轧宽厚板、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等国内大量需求优质钢材。

中国西部第一座核电站——中广核集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于2010年7月30日正式动工。 一期工程总投资256亿元,预计2015年建成投运。 防城港核电厂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东面约8km的红沙澫南侧光岭至山鸡啼一带的丘陵及滩涂处。 [6]

第三产业

2012年港口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同比分别回落16.9个百分点、34.1个百分点、6.3个百分点。

2012全年港口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9亿元,增长16.6%,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

2012年港口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6%、7.8%、20.2%、4.5%、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分别下降0.6%、30.8%。

社会

城乡建设

2010年港口区加快大西南工业园区和企沙工业园的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全年共划拨工业园区征地拆迁经费9690万元,基础设施经费694万元(其中从资金所融资中拨付330万元)。

2010年投入9319万元,大力支持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全年共拨付工程进度款14881.9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517.42万元,自治区投资887.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52.9万元。

医疗

2011年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5.62万人,参合率为98.01%,圆满完成自治区和市提出的“2011年参合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任务。

2013年全区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420人、7430人、5521人,占全年任务的116.4%、106.1%、100.4%。 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356万元、118万元、5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4.3%、107.3%、106%。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7]

民生

至2013年10月港口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0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8%;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2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3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3.9%;农村劳动转移就业培训2515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0.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4%,控制在3.8%目标以内。

旅游景点

港口区绵延300多公里的原生态海岸线,有着诸多原生态旅游景点。

港口区主要旅游景点有:绿岛、沙耙墩、天堂滩、蝴蝶岭、马鞍岭、玉石滩、石龟头、钓鱼台、国际灯塔等。

西湾旅游景区

西湾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西湾游开设了南北两条线路,全程时间2小时左右。 南线:“海上胡志明小道”起点——万吨码头、集装箱码头——月亮湾——20万吨级码头,该线还可远眺防城港火电厂及专用码头。 北线:西湾跨海大桥、明珠广场——北部湾大道滨海长廊——月亮岛——北部湾广场。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是一个以海洋为主题、书体俱备、名家荟萃的大型书法石刻主题文化公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海洋诗书苑,2012年10月25日在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揭幕。

簕山古渔村

簕山古渔村位于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半岛中段东部沿海,地处钦州湾西岸,距离防城港市中心约25公里。 村庄占地约400亩,村前为一片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浅海沙滩。 簕山古渔村是广西现存较完整的古渔村之一,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部湾沿海渔村历史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仙人山公园

仙人山公园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中心,传说仙人吕洞宾驾鹤到此而得名。 仙人山公园占地面积347892平方米,最高海拔196米,是防城港市区的至高点,2013年已建成大门洗墙灯、洗瓦灯;阶梯洗墙灯、投光灯;山体庭院灯、照树灯等多种灯型的2000多盏节能LED灯以及监控、音乐等设施基本安装完毕。

伏波文化园

伏波文化园

伏波文化园,位于在广西防城港市西湾海堤中段,由伏波文化园景观及伏波雕塑群两部分组成。 其中,伏波文化园景观包括亲水休闲绿地、绿化景观带、休闲长廊等;伏波雕塑群设在伏波广场上,即一座高约25米的伏波将军主题雕塑,以及与伏波文化相关的一些群雕、海上小岛大型汉代战船雕塑。 还将以伏波文化园为基础,建设伏波文化博物馆、伏波碑林、仿古战船等等。

龙马明珠景区

龙马明珠景区

龙马明珠景区,以海洋文化为主线,重点表现海洋文化对广西防城港市建设成长的深远影响。 该景区地处防城港市环西湾17余公里长景观带的咽喉要位,占地面积约46447平方米,景区主要包括龙马明珠景区广场、景区景观绿化、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西湾跨海大桥夜景亮化、地下通道以及广场雕塑等设施。

地区特产

对虾

市境沿海地区的名贵产品,主要品种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花虾。 对虾经济价值高,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大蚝

学名近江牡蛎,属海产双壳软体水生动物,多分布于有淡水流入的浅海湾内。 大蚝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

青蟹

市境沿海地区的名贵海产品,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 青蟹学名叫锯缘青蟹,它的背甲呈青绿色,体扁椭圆形,胸板呈灰白色,两边共有五对附肢。 成熟蟹一般每只半公斤左右,大的(公蟹)可达1~1.5公斤。

光坡鸡

防城港的光坡鸡是一种肉用型地方良鸡种,在光坡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户外放养。 鸡的外貌特征为羽毛、嘴、脚、皮肤均为黄色。 体形略似圆,前驱较小,后驱丰满。 其肉质鲜美,骨细肉多,香脆可口,营养价值高,1983年由13个港商集团代表参加的广西畜禽产品肉质鉴定评比会上获得第一名。

红衣花生

港口区红衣花生产于北部湾光企半岛,即光坡镇、企沙镇,其营养、药用价值显着,果仁含有30.6%蛋白质、51.2%脂肪,还有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

所获荣誉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8]

参考资料

1.港口区概况·人民网

2.防城港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西防城港港口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3.2019年港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防城港港口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4.港口区历史沿革·区划地名网

5.行政区划·广西防城港港口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6.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7.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8.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下一篇:西黄丸价格(西黄丸价格 正品)
上一篇:麒麟菜(麒麟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