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岛之战(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2023-03-04 15:22:1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川中岛之战八幡原之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

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廿二年)、1555年(天文廿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永禄七年)前后十二年间,围绕着信浓境内的领地问题,在善光寺平附近,以犀川、千曲川汇流处的冲积平原(即“川中岛”)为中心的区域,分别发生五次战争或对峙。 其中爆发于永禄四年9月9至10日(1561年10月17至18日)的第四次对阵(八幡原之战),是战况最为激烈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参战双方伤亡率最高的战役之一。

名称

川中岛合战

地点

川中岛(现在的长野市)

结果

双方平手

主要指挥官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

时间

1553.4—1564.10

交战各方

武田信玄,上杉谦信

背景

武田晴信

川中岛之战

武田氏所处的甲斐四面环山,自然环境恶劣,釜无、笛吹两条河流常年泛滥,水旱灾害不断,农业产量不高。 而在当时的日本,农业对于一个领国的意义非常重大。 据记载1598年(庆长3年)甲斐与邻国信浓的石高分别为227616石和408358石。 在武田信玄时期,甲斐的石高比这还要少得多。 在武田氏由守护大名转变为战国大名之后,甲斐恶劣的自然环境既威胁到武田氏在战国乱世的生存,也严重阻碍了武田氏称雄的道路。

在继任家督之后,武田晴信开始了他东征西讨的一生。 基于上面所述的原因。 晴信也将扩张的目标定在了信浓。 但是晴信选择了信虎没有成功的道路一入侵诹访,并且取得了成功。 至1553年(天文22年)村上义清逃亡越后,信浓国大部已经归于晴信之手。 但是以村上义清和小笠原氏为首的部分信浓豪族并不服从于武田的统治,他们投靠越后的上杉,给信浓的稳定带来了隐忧。 为了进一步巩固信浓,同时彻底收服信浓全境,与上杉一战是必然的。

长尾景虎

长尾景虎

此时的长尾景虎逐步统一了越后,将目光转向了领地之外,此时越后之地已经和武田的领地接壤,双方摩擦不断。 加之景虎是一个严于律己、严以待人的人,所以在他眼里,晴信这个为了一己私欲发动战争的人是十恶不赦的。 在北信浓豪族们纷纷相投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 为了援救各路豪族、击退武田军,以确保领地和居城的安全,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长尾家族决定出兵迎战,迎战的地点,叫做川中岛。

川中岛

川中岛地区位于北信的千曲川与犀川交汇处,北靠善光寺,距离越后首府,长尾景虎居城春口山城仅70千米。 而且川中岛粮食产量很高。 “信浓十郡的田地总量约为49000町步,在这之中,川中岛的高井郡就有7800町步,川中岛四郡总共约为20000町步。 “所以川中岛地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武田方如果控制了川中岛,一方面可以完全控制整个信浓,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构建前沿军事基地,直接威胁信越国境从而在与越后方的对抗中占据主动。

而越后方控制川中岛则是保证国境线安全的必要措施。 在长尾景虎的父亲长尾为景时代,川中岛地区的高梨、井上、岛津、栗田、市河等地方豪族便己经受越后方控制,成为保证越后国境安全的前沿阵地。 然而武田晴信对信浓的侵攻威胁到这一地区后,当地的地方豪族也开始动摇,越后本国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长尾景虎毅然出兵。 五次川中岛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经过

八幡之战

川中岛之战

八幡之战,也称布施之战。 在天文二十二年(公元1553年)四月展开,武田信玄率兵至北信浓葛尾城(埴科郡坂城町),而村上义清向上杉谦信求助,同时北浓豪族高梨、井上、岛津、须田和栗田等族,藉与上杉谦信的亲密关系,联合上杉谦信和村上义清,对抗武田信玄的侵略。 而上杉谦信答应村上义清等人的求助,支援高梨氏对武田信玄的战争,最后,高梨氏败阵,而武田信玄则称霸信浓国,上杉谦信为了保卫越后居城的春日山城的安全,正式和武田信玄宣战,以求保障领国安全,并且探究武田信玄的实力。

四月二十二日,武田信玄攻陷葛尾城后,,追击村上义清等人的联军,在八幡遭到村上义清和上杉谦信及北信浓豪族的五千联军攻击,武田军抵抗村上联军的攻击,武田军在劣势下退兵。

四月二十三日,村上义清的联军反击下,迅速夺回葛尾城,将守城的武田将领于曾源八郎斩杀。

四月二十四日,武田信玄避开在苅谷原的对战,并且退兵回中信浓的深志城,而村上义清乘着士气旺盛的军势,收复埴科郡坂城町内的城池、小县的和田城和塩田城。 形势不利的武田信玄则退兵回甲斐。

五月十一日,武田信玄归回甲府,其后在同年七月二十五日,再度率兵一万由甲府出发,进驻信浓的佐久郡,八月一日,在小县长洼城与村上军对阵,攻陷和田城,将城主以下的敌将尽杀。

八月四日,武田军攻陷的高鸟屋城和内村城,将笼城的敌将一律处斩,翌日,攻陷村上义清根据地的塩田城,村上义清再度逃亡。 之后,武田军攻陷塩田城附近的十六座城池,将擒获的老弱妇孺,带回甲斐当奴隶。 武田信玄再度制压塩田平一带的势力。

武田军乘着士气旺盛,朝著川中岛南部推进,而村上义清则向上杉谦信求助,答应义清的上杉谦信率兵八千向信浓北部进发,在布施(现今长野市)与武田军对战,武田军抵不住上杉军的攻势,不断拖延战事。

九月一日,于八幡(现今更埴市)败于上杉军的攻击,武田退兵回荒砥城(现今更科郡上山田町),越后的上杉军势从北信浓筑摩郡入侵。

九月三日,上杉军火攻青柳城(现今东筑摩郡坂北村),翌日攻陷会田虚空藏山城,之后上杉军攻击麻绩

城,笼城的武田军作出激烈的抵抗,最后被上杉军攻陷,在荒砥城的武田信玄,放火烧城,并且往塩田城撤退。

九月十七日,上杉军从埴科郡攻入,攻击坂木南条城,并且火烧城池,武田信玄从塩田城出发,截击善光寺平的上杉军的支援,九月二十日,上杉军撤退回越后。 武田信玄在十月七日退回塩田城,其后路经信浓深志城,并且在十月十七日退兵回甲斐。

第一回川中岛合战的主要战场在川中岛南部和东筑摩郡北部发生的,武田与上杉两军的对战都是全面冲击的,虽然战况对武田军不利,但武田军在善光寺平的突袭上杉支援队,扭转了战事的结果,总算获得小胜利。

双方备战

武田信玄

川中岛之战

武田信玄在天文二十二年(公元1553年)接二连三的对抗上杉军的攻击,真正感受到敌军的强劲和坚固难破的军势,使武田信玄深切明白到自己的实力未能够和上杉谦信队对决,必须寻找盟友。 武田信玄寻找同盟者必须一方面满足自身需求,一方面了解潜在盟友的要求。 骏河的今川义元为源氏正统,与足利幕府同属一支,加之地理位置较好,上京路途中没有强敌,所以今川氏一直期望向西发展,一路上京,进而制霸全国。

然而骏河以东的北条氏与今川氏关系不好,今川义元争夺家督之位时北条氏是站在他的反对派一方的,今川义元如果想上京,背后的北条氏康无疑是一大牵制。 而北条氏在关东地方的最大敌人管领上杉氏于1550年(天文21年)投靠上杉谦信以后,北条氏在面临来自越后的威胁的情况下也有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今川方还是北条方都是毫无疑问不愿与武田信玄为敌的。 在今川义元部将太原雪斋的接洽之下,三方于骏河善德寺达成协议。

信玄将女儿嫁给北条氏康之子北条氏政,北条氏康将女儿嫁给今川义元的儿子今川氏真,加上此前信玄为义信迎娶今川义元的女儿,甲骏相三国之间达成同盟关系。 甲骏相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武田、今川和北条的三国同盟的成立使武田势的东、南两面的潜在敌人化解后,能够专心致志对付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在天文二十二年秋,执意上洛的谦信得到特别的赏赐,后奈良天皇赏赐一把剑和金杯,表扬他在平定越后和消灭邻近的敌人有功,上洛接受赏赐。 以此得到幕府将军的支持,不过,得到幕府的支持并不是景虎的全部目的,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得到幕府的许可讨伐文书。 所谓许可讨伐文书,顾名思义,就是许可某个人进行战争的文书。 获得了这个文书,就等于获得了战争中必要的出师之名,这样对于景虎统领越后国那些不太愿意从属于自己的势力有很大的好处。

犀川之战

犀川之战,在天文二十四年(公元1555年)发生。 天文二十三年七月,信浓的下伊那郡和佐久郡爆发动乱,乱党的势力日益增加,当中还有很多野武士加入。 同月二十日,武田信玄率兵由甲斐出发,往信浓招降知久氏,并且平定下伊那郡的动乱。 并且在同月,武田信玄的长子武田义信平定佐久郡的叛乱,攻陷小诸城和内山城,将乱党的军事指挥和三百余众的野武士一律处斩。

天文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小川(现今上水内郡小川村)的大日向主税助送来书函,信内感谢武田将领长坂虎房尽力的保护他们,日后策划发动上杉家的内乱,并且表示愿意归顺武田家,同月二十六日,信玄送出书函,表示愿意支援他们的行动。 于是他们在上杉家臣中挑拨是非,最后上杉家发生内讧。 在同年十二月时,越后刈羽郡的北条高广向武田将领甘利忠昌示意愿为武田内应,并且劝喻武田信玄共同举兵。 于是北条高广在北条城(现今柏崎市)举兵叛乱。

天文二十四年(公元1555年)初,上杉谦信攻击北条高广,而信玄也派出援军支援北条高广,在天文二十四年二月,上杉谦信降伏北条高广的叛变。 最后,武田信玄得到大日向主税助帮助,占领安昙郡千见城(现今北安昙郡美麻村),并且在糸鱼川防备上杉军势的入侵。

四月,上杉谦信率兵八千往北信浓进发,七月,攻陷了善光寺东面的横山城,而信玄方面率兵一万二千往信浓,善光寺的堂主栗田氏在旭山城笼城,与上杉谦信对阵。 而武田信玄的本阵则在犀川旁的大冢城。

七月十九日,武田军与上杉军在川中岛再度开战,上杉谦信率兵渡过犀川迎击武田信玄的进攻。 两军在互相厮杀中,武田信玄将书信送给上杉军中内应,策划其叛变,但上杉谦信在战事繁乱中无意间截获其中的书信,谦信立刻将密谋策反的将领军法处决,但不能压止上杉军笼罩著军心不稳的士气,战事持续,使两军没有任何优势。 最后,两军在犀川两岸对峙,战事陷入胶著状态。 两军互有攻守,但双方并没有任何占优之处,而且两军对峙已经足足三个多月,军士已经长期疲倦,士气亦因战事拖延而变得颓废和产生喧哗。

最后,在武田信玄的邀请下,今川义元派出使节调停战争。 在十月十五日停战条约成立,而双方举出的停战条约条件是将北信浓的诸豪族归还,并且两国以川中岛为界限,不作任何挑衅性的行为,最后两军撤兵回国。

上野原之战

川中岛之战

上野原之战,是在弘治三年(公元1557年)发生的,葛山城位于善光寺的后山,是上杉谦信的落合一族(葛山众)的根据地,葛山城是善光寺的户隐往越后的主要通道的城池,是个防守越后的前方城池。 在弘治二年(公元1556年)三月,武田信玄与葛山众的菩提寺静松寺的住持相交多年,在武田信玄的调备下,以该寺的住持来煽动落合一族的支持。 同年八月八日,武田信玄写信督促真田幸隆尽快攻陷尼饰城(现今长野市长代町),以确保由小县经地藏峠往川中岛道路畅通。

而另一方面,上杉谦信在弘治二年三月,突然宣告退隐,使上杉家产生混乱,而家臣长尾政景劝告上杉谦信,挽留了上杉谦信的退隐意向,在同年八月十七日,上杉谦信正式宣告取消引退。 武田信玄乘著上杉家混乱,挑拨著对谦信反感的老臣箕冠城城主大熊朝秀在越中起兵反叛,而陆奥国会津黑川城的芦名盛氏的将领山内舜通出兵援助大熊朝秀,并且和越后赤谷的小田切安艺守共同牵制著上杉势的东面。 而大熊朝秀由越中出兵,往越后攻击,最后,八月二十三日,上杉谦信派遣上野家成平定大熊朝秀的战乱。

弘治三年(公元1557年)二月,信玄藉越后下大雪,上杉谦信难以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由北信浓出兵,并且在葛山城的内应协助下,攻击葛山城。 二月十五日,武田军攻陷了葛山城,而城主以下的敌将皆战死。 经过葛山城攻略后,武田信玄掌握善光寺平的中心部份的统治,之后,武田军更攻陷谦信方面的长沼城(现今长野市)和大仓城(现今上水内邵丰野町),并且劝降饭绳神社(现今长野市)和户隐神社(现今上水内郡户隐村),而户隐神社的三院的长尾秀虎往越后逃走。 武田信玄收到饭绳神社的神主仁科千日的书信,表示归顺武田。

二月十六日,武田信玄进占善光寺平的消息传到上杉谦信后,上杉谦信写信予越后的色部胜长,催促他尽快出兵参阵,但色部胜长并没有理会。

三月十八日与四月二十一日,上杉谦信再度送出书信请求色部胜长的出兵援助。 在此期间,武田信玄出兵攻击饭山城(现今饭山市)的高梨政赖,而政赖则向谦信请求援军,而上杉谦信则在三月二十三日催促长尾政景率兵参阵。

四月十八日谦信亲自率兵一万往信浓进发,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在善光寺布置主营,而武田信玄则迅速地夺回山田的要害(现今上高井郡高山村)和福岛城(现今须坂市)。

武田军统帅信玄公

四月二十五日,武田军放火烧毁敌军数座城池,并且将本阵转移到旭山城,之后攻击依附上杉势的岛津月下斋的鸟屋城,更向小川城(现今上水内郡小川村)和鬼无里(现今同鬼无里村)施加压力,迫令他们支持武田军。

五月十二日,上杉谦信攻击高坂城(现今上水内郡牟礼村),并且在城池附近用火攻攻城,翌日,向坂木城和岩鼻城(现今埴科郡坂城町)进攻,上杉军的连带攻势,令到武田信玄措手不及应付,上杉谦信占上风,之后率兵回高梨政赖的饭山城。 在上杉谦信返回饭山城期间,武田势的豪族市河藤若则占领野沢之汤(现今下高井郡野沢温泉村),市河氏的援军在信玄的请求下,联合上野仓贺野城(现今群马县高崎市)城主上原与三左卫门越过草津道,准备支援武田信玄。 而在塩田城内的五百馀的足轻,在真田幸隆的指挥下,向武田信玄的本阵进发。

七月五日,武田军攻击北安昙郡的小谷城(现今小谷村),并且奇兵特袭攻占越后的糸鱼川的要冲地方,此地的占领使谦信的后方支援断绝有著具威胁性的军事战略,

八月,上杉军一万兵与武田军二万三千兵在长野若规的上野原发动对战,最后在长尾政景的援军下,上杉谦信突破糸鱼川的武田军的进攻,返回越后,而武田信玄经过上野原之战后,在善光寺平附近的势力完全覆灭,使武田信玄的军事布置被打破了。

八幡原之战

八幡原之战,在永禄四年(公元1561年)爆发,是五回合的川中岛合战中最激烈和悲壮的战争。 说到川中岛合战中,很多人想起谦信与信玄的对决那一幅绘画,但实际上,第四回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史上最具代表的激战的,而且两位在战略和行军调配上,都是平分秋色。

永禄四年八月十四日,在将二万留守部队在春日山城作防守之用,谦信亲率一万六千大军在春日山城出发,翌十五日,到达善光寺,并且将三千兵留守作兵站基地,作日后退兵和补给的支援,而主力部队则继续南下,翌十六日,在川中岛南部的妻女山建立本阵,而在东北约三公里便是武田信玄的海津城,由高坂昌信的二千兵防备着。

八月二十九日,武田军撤离茶臼山的本阵,渡过千曲川,往海津城移动,企图引诱谦信率兵行动,并且在上杉军的侧翼攻击下去。 但上杉军却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主动出兵维护补给和退兵路线,战事再陷入胶著状态,由对峙至今,两军没有任何冲击,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当天,武田信玄为了制订战略方案,于是在海津城召集诸将开军事会议,信玄的军师山本晴幸向信玄提出以下战略,他说:“兵分两路,先派遣别动队迂回行军,在上杉军的背后发动奇袭,迫使上杉军往川中岛逃走,而主力部队则在川中岛迎头痛击上杉军,使两军前后夹击,方为有效地消灭谦信军。 ”准备奇袭妻女山的别动队由高坂昌信为主将,马场信房和小山田信茂为副将,率领一万二千大军在午前零时从海津城出发南进,并且在途中转右,向上杉军的右翼进攻。 而信玄亲率其馀的八千士兵往川中岛迎击上杉军,在午前四时,从海津城的往广濑出城,渡过千曲川,往八幡原进发。

但是上杉谦信提早率兵下山。 在九月十日午前二时,在敌军的密布下,一万二千大军浩浩荡荡地下山,然后渡过千曲川,往八幡原进发,而上杉谦信调配甘粕近江队一千兵留守妻女山。 在此同时,武田军主力部队已经在川中岛等待上杉军的来临,而武田别动队亦准备攻击妻女山的上杉军,战事随即爆发。

决战当日在九月十日早上开始,在川中岛一带泛起一阵阵的浓雾,在浓雾之下,武田主力部队正在等待别动队攻击妻女山的消息,而作战计划亦准备在午前六时攻击上杉的军队,但是妻女山的消息没传来,却遇到了上杉军主力。

上杉军以车悬之阵对峙,信玄看到之后,命令诸将们改变阵形迎击上杉军,信玄大喊:“准备,鹤翼之阵!迎击!”武田军转变了鹤翼阵形,随即不断地横向扩展,形成了包围上杉军的阵形。 实战经验丰富的信玄瞬间作出判断,使武田军在士气低落下,作出适当的布置阵形,使武田军的士气鼓舞起来。 另一方面,上杉军的“车悬之阵”以车轮旋转的动态,全军作出圆形的转动,然后每支部队则轮流攻击武田军,令到武田军陷入攻非攻、守非守的劣势。

战斗的开始,占上风的上杉军慢慢向前推进,山县队与杮崎队的对决,杮崎三百兵的奋战,击破山县队的攻势,令到武田军不断向后退,上杉军的其中三队部队正在武田信繁部队面前,信繁抱著必死的战意,抵挡著上杉军的攻势,而信繁的部下纵使受伤亦极力奋战。 信玄此时向诸将说出振奋军心的讯息:“诸队必抱著战死沙场的决心,纵然别动队不能救援我们,但也要奋战到底,愿我们能取胜。 ”

而攻击妻女山的别动队却遭到甘粕队的拖延,使合击上杉谦信的受到极大的阻碍,在信繁与上杉军亘相攻击时,其中一支上杉部队在大雾中辨认了武田军大将是信繁,并高呼武田信繁的位置,其馀的上杉部队听到后,向著信繁部队进攻。 而武田信繁则马首是瞻,向上杉军突击下去,其英勇奋战将上杉军的攻势逐一击破,但是上杉军的攻势一波接一波,最后信繁部队亦渐渐被包围,而诸角虎定支援信繁,更在他面前迎敌,最终他和武田信繁相继被上杉军讨死,武田信繁和诸角虎定战死的消息传到本阵后,武田信玄悲痛不已。

山本勘助明白此战是啄木鸟战法的失败导致而成,令到武田军陷入苦战,勘助抱著战死的觉悟,为此战的失败负责。 而原隼人佑昌胤察觉到勘助的动态,并劝阻他的行动,但勘助没有理会,然而立刻杀入敌阵,踏上战死的命途。 而根据《武田三代记》记载著勘助的结局是“山本勘助晴幸入道鬼斋,今日的战术被识破,我方诸将各一迎敌而被讨死,而我们正等待西条山(妻女山)先方的归来,痛定思痛,决定策骑深入敌阵,前后左右都是敌军,勘助杀伤敌方七名骑兵,杀死敌方十三名骑兵,最终被敌军讨死。 ”

武田主力部队在川岛与上杉军激战中,在妻女山的别动队被甘粕近江部队拖延时,从川中岛方向传来两军亘战中干戈发出响亮的声音,别动队听到之后,高呼呐喊之声,振奋军心,并奋战不懈力求突破,而甘粕近江部队的一千兵顽强抵抗下,最终别动队成功突破攻势,朝向主战场进发,最后,在上杉军的侧翼猛烈地攻击下去,此时为午前十时至十一时之间。 一面倒的战况突然间完全逆转,武田主力部队在别动队攻击下,全力反击,在激战之间,初鹿野忠次、油川彦三郎信连、安间弘家和三枝守直等勇将相继战死,幸运地,武田军猛烈反击成功了,迫使上杉军往川中岛北部撤退。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在整个五次战役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因此也有人单独把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叫做川中岛合战。 这一战,双方皆意外伤亡惨重,一般战役的伤亡人数很少超过三分之一,因为一旦超过就会士气动摇,军心涣散。 可是这场川中岛之战,上杉军阵亡三千一百多人,伤兵六千人,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二。

武田军战死四千五百多人,受伤超过一万两千多人,伤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八。 以最后结果看,说武田军获胜或许可以接受,但武田在这次战役损伤实在太惨烈,如果再从“卓越的大将不应轻易让优秀部下丧命“的立场出发,信玄折损了武田信繁、诸角虎定、山本勘助诸多名将,这场胜利似乎应属于上杉政虎,他手下的主要大将都没有在这一战役中丧生。

盐崎之对阵

在永禄七年(公元1564年)发生,在永禄四年最大规模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后,双雄在永禄七年再度碰头,早在永禄五年,武田信玄与北条氏康的联军反击在上野、武藏的上杉势力。 上杉谦信疲于奔命去应付,加上冬天的来临,犀川以北的地区已经被冰封,令到上杉谦信被迫围攻下野佐野城(现今杤木县佐野市),等待雪融才退兵。

如此同时,武田信玄攻陷了奥信浓的饭山城,继续去越后攻击。 最后,上杉谦信在永禄六年四月二十日,援军被武田、北条联军所延误,处于劣势的上杉谦信,在六月,退兵回越后。 之后在永禄六年十二月,武田、北条联军,继续攻击上野的上杉势的诸城,然且上杉谦信也再度出兵关东,翌七年四月,武田、北条联军从上野转战关东各地区,分散了上杉谦信的军力和战事。

永禄七年,武田信玄派遣密使,诱使会津黑川城的芦名盛氏出兵越后,而武田信玄则从川中岛往春日山城出发,实行夹击上杉领地。 三月十八日,武田军抵达信浓与越后的边境,并且攻击要点野尻城(现今上水内郡信浓町),而越后因领内动汤不安,武田军藉此继续攻入越后,侵略村落。 而芦名盛氏也在四月出兵越后,攻击越后菅名庄(现今新潟县五泉市),得知情报的上杉谦信从关东慌忙地退兵,最后击败了野尻城的武田军,使武田信玄的计划告吹。

不久,飞驒国的樱洞城(现今岐阜县益田郡荻原町)城主三木良赖和广濑高堂城(现今同吉城郡国府町)城主广濑宗城的爆发斗争,而武田信玄也牵涉其中,高原诹访城(现今吉城郡神冈町)的江马时盛表态支持广濑宗城,而他们更向武田信玄请求支援和依赖。

而且三木良赖和江马时盛的儿子辉盛也向上杉谦信请求支援,一场小国内的小斗争,演变成武田和上杉两雄的争斗,武田信玄派遣山县昌景支援广濑宗城,而越后上杉军也支援三木良赖。 武田军入主飞驒国,开拓了机会攻击越中等地,更可藉此在越中和信浓夹击上杉谦信。 聪明的上杉谦信知道这个腹背受敌的危机稍处理不慎,不单是保护不了春日山城,严重的将招致灭亡。 上杉谦信也下决定,再度在川中岛和武田信玄决战。

上杉谦信在永禄七年七月下旬,从春日山出发,二十九日抵达善光寺,八月一日,在更级八幡社(现今更埴市)祈求消灭信玄。 八月三日,渡过犀川,并在川中岛布阵。 翌日,向常陆的佐竹义昭发出书信,信中要求佐竹义昭能够出兵牵制北条氏康的军队,以方便他从川中岛进入上野国、武藏国。 而武田信玄的信浓军从塩崎城出发,双军在川中岛对峙六十日,不分胜负。

如此同时,在关东的上杉势力.下野佐野城的佐野昌纲突然变节,反叛上杉谦信,向北条氏康投降,使上杉谦信计划打破,最后退兵回饭山城,修补城池的防备,以防信玄的入侵,在十月一日,退兵回春日山城,谦信的退兵,代表著长达十一年的川中岛合战终于画上句号。 而信玄也继续漫长的征战岁月。

战争总结

经过五次川中岛之战后,武田信玄巩固了北信浓,再也没有继续向北进军越后进而占据东方沿海地区的战略企图。 武田信玄被迫向东海道方向的美浓、上野方面发展。 在今川义元败亡于桶狭间之战后,撕毁甲骏相三国同盟,开始攻略骏河,目标转向上洛。 上杉谦信也被迫将扩张的方向转向越中,全力进攻关东。

由战略层面分析,战后数年间,武田家在关东方面取得主动权,上杉方据点如武藏松山城、上野箕轮城等一一遭其攻破;上杉谦信则未再出兵信浓,改在飞驒及关东方面与武田信玄角力,亦未有显著成效,仅得在越中方面扩张其势力。 殆1569年信玄骏河攻略成功,终于迫使“相越同盟”成立,上杉、北条必须联手对抗武田。 因此,前一阶段双方以北信浓为中心的对抗,可视为以武田方的战略胜利告终。

后世评价

新田次郎,在《武田信玄》中便描写为信玄本军和支队会合前是上杉军胜利,会合后是武田军胜利。 新田次郎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此次战役之后,上杉实力彻底被赶出川中岛,而判断信玄获胜。

喜爱政虎的作家海音寺潮五郎则因为政虎最后砍了那三刀,而断定是上杉谦信获胜。

相关争议

啄木鸟战法

从生物学来说,啄木鸟是以吃树里虫子为生的。 啄木鸟吃虫的时候,一般都先在树上找到一个小口(或者是啄出来一个),然后在树的另一面狠命啄,这样虫子就会因为害怕而从这个小口中逃出,这时候,啄木鸟只要在这边一等,就会等到丰厚的美食。

山本勘助这次的主要想法,也与此类似,先是派出别动队从后山绕过去攻击上杉军,迫使他们下山,再派出军队在其退路上设伏,一定能够击溃上杉军。

这一计可以说十分巧妙,既能够避免与上杉军在山上的决战,又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信玄看后异常高兴,当即决定采取这一计策,并开始着手分配军队配置,最后的军队配置表大致如下。

本阵配置

主将:武田信玄。

主要将领:武田信繁(信玄的弟弟)、武田义信(信玄的长子)、诸角虎定(武田信繁的老师)、山本勘助等。

兵力:8千人。

别动队配置

主要将领: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等。

兵力:1.2万人。

最后还要说一句,由于山本勘助此人存在与否有很大争议,所以很多人也认为此计策是信玄本人想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另一著名战将马场信房所设计。 最近几年,不少学者开始对第4次川中岛之战的真实过程持怀疑态度。 据现场考察,妻女山的后山地形极其陡峭,很多地方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而且那个时代的晚上,照明基本靠月亮,很难想象1.2万大军能够在晚上如此轻易地行军,所以是否真的有“啄木鸟战法”还有待考证。

山本勘助

山本勘助在《甲阳军鉴》一书中被描述为武田信玄的军师,书中将其描述为一个瞎了一只眼的跛子。 不过在近代,许多日本史学家提出了质疑,典型的就是实证主义史学家田中义成认为《甲阳军鉴》一文不值。 除了这本书以外,关于山本勘助当时未见有其他记载,所以认为山本勘助是一个虚拟的人物。 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新发现的史料证明,山本勘助确有其人,只是”军师“之名却是后人附会。

看破战术之谜

按照计划而定,信玄的计谋使谦信难以察觉。 但最后却失败了。 一般说法是武田军在准备战事前,为士兵充饥,海津城内升起炊烟,使谦信识破了信玄的突袭计划而提早拔营下山。 上杉的哨兵道:“信玄的今夜行动将以兵分两路,一队在妻女山发动袭击,一队将在八幡原封断我军的退路。 ”获悉消息的谦信迅速地作出行动,向士气低沉的士兵说了鼓舞的话:“时机已到,我们要杀出重围,返回家乡越后。 ”士兵听罢后,马上重拾士气,而上杉军能在深夜中撤兵而不被武田军发觉,是用纸制武田军的旌旗来欺骗武田军。

在武田方准备实施啄木鸟战术,埋锅做饭,准备军粮的时候。 上杉谦信从炊烟之中,得出了武田将要发动总攻的信号。 然后主力悄悄下山,直奔八幡原。 然而,上杉谦信如果知道此时武田信玄就会在八幡原呢?这一战可以说是决定了双方生死之战,如果失败,兵力处于劣势的上杉,绝对没有安然撤退的机会。 武田必会趁胜侵入越后,此时上杉应该求稳才对。 这也是山本勘助提出啄木鸟战术的原因之一。 然而上杉主动出战,且主力直指武田信玄本阵所在,后世归因于谦信惊人的判断力。 然而这终究只是猜测,是误打误撞,还是武田军有内鬼,有待于更多史料的发现。

车悬之阵

有史学家质疑上杉军是没有可能运用了车悬之阵作战,质疑一是上杉军刚从妻女山下山往川中岛推进,以纵形的列阵行军,并立刻在八幡原改变阵法,施以车悬之阵连番进攻武田军,对于上杉军来说,“车悬之阵”是新式战法,上杉军在训练该阵法上仍然是新手阶段,要连番进攻武田军,并使武田军陷入劣势下是非常困难。 质疑二是根据《甲阳军鉴》记载,武田军的兵种布阵上,并非以骑兵布置,而是每队都以枪兵为前列,铁炮队为中列,最后才是骑兵队。

以上杉谦信的优秀军事战略的智识,以车悬之阵能够成功击破武田军的鹤翼阵,机会率是颇微。 但是为什么上杉军仍然以压倒性的优势攻击武田军?原因是武田军估计不到上杉军洞识他们的隐匿行动,并且迅速攻击武田军,使他们措手不及迎击,失去了主攻的优势。 根据《武田三代军记》记载,最早的冲突是上杉军的杮崎和泉守的二千部队先攻武田军,而武田军的山县昌景和内藤昌丰防守著其进攻。 另一说是杮崎队进攻武田信繁,然而信繁抵挡不住杮崎的突击,最终使两军亘相攻击,开启了史上最悲壮的川中岛合战,此时为午前七时半。

后世纪念

川中岛古战场

川中岛古战场

川中岛古战场位于长野县长野市小岛田町。 相传战国时期,上杉政虎(谦信)与武田晴信(信玄)展开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八幡原战役)时,武田军的大本营就设在附近。

川中岛古战场虽名为“战场”,但此地并未发生战争。 其名源于它地处武田军胜利的八幡社境内,周边农田中散布敌方将士首冢、“三大刀七大刀遗迹”的石碑(大正时期建造)。 实际上,双方交战的最前线距此地2~3千米。 现南长野运动公园(相传山本堪助葬身于此,墓地设于流经八幡原史迹公园东侧的千曲川对岸)和国道18号西侧存有“合战场”的地名,因此被认为是两军激战的最前线。

川中岛古战场于1969年NHK大河剧《天与地》播出前后开始修建公园。 在八幡原史迹公园内开展迁移石碑、树立铜像(武田信玄手持军配,抵御上杉谦信的剑)、建设长野市立博物馆等工程。 该博物馆还获得了1981年日本建筑学会奖,并入选“全国公共建筑百选”。

现已铺设连接善光寺和上信越道长野IC的县道,此地也成为了观光景点,八幡神社参道两侧遍布特产店。 于八幡社的鸟居前可远眺妻女山(相传上杉谦信曾在此布阵),背靠姨舍山。 据当地民众称,当地组织了“川中岛合战解说会”志愿者组织,为游客讲解甲越合战。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是日本历史小说巨匠海音寺潮五郎创作的关于上杉谦信的一部小说,作者以恢宏而不失温婉的文学笔触,勾勒了一代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文笔洗练,刻画人物细致,尤其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了川中岛之战,战争场面大气,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电影作品

天与地

《天与地》

《天与地》是1990年日本出版界巨子角川春树亲自导演的古装战争巨制,在加拿大拍摄的外景重现了日本战国时代两军对垒的气势和格局。 剧情描述上杉谦信在武将辅佐下灭兄成为越后国领袖,并以无敌的骑兵团威震四方,有"越后之虎''称号",而在群山环绕中的甲斐国国君武田信玄同凯空窥越后国丰饶土地,施计贿赂谦信的文臣武将,谦信囚禁了叛将的妻女却不忍心取二人性命,因其笃信佛教而不忍杀戮,但命运却逼使他跟武田信玄展开长达十二年的争霸战。 本片在剧情阐述方面比较复杂,对不黯日本战国历史的观从形成一个负担,但在制作上不惜工本,服装布景摄影都美仑美奂,作战场面亦精彩可观。

大河剧

天与地

《天与地》(天と地と)是NHK于1969年1月5日—12月28日制播的第七部大河剧,全52回。 原作是海音寺潮五郎,本作也是大河剧第一部彩色作品,之前六部皆是黑白片。 本剧描写的是战国时期北陆之雄上杉谦信成长的故事,他从一个软弱的人道主义者脱胎变化为一个战神的心路历程。 在日本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川中岛合战中,黑甲的上杉和红衣的武田共同构成了“天与地”的主题和意象。

参考资料

1.川中岛合战·大人物网

下一篇:动感单车多少钱一辆(健身单车)
上一篇:陆骏(陆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