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方力钧油画《从1830年至今》原型)

2023-03-04 15:08: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方力钧中国画家

方力均,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 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中文名

方力钧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

出生日期

1963年月日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职业

画家

个人简介

方力钧

1963年生于河北邯郸,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居住在北京,职业画家。 重要参展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东方之路、东方之路、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亚洲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透视:中国新艺术、是我、开启通道、开放的边界、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等。 2013年8月14日,方力钧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也许,无论东、西方,当代知识分子都变得有点泼皮了。

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越来越感到无可奈何,而且我们已经无法象卡夫卡和杰克梅蒂时期那样,感受到环境的压迫,揭示荒诞的存在以宣泄内心的压抑,并标明自己的独立意志。 而今天我们几乎分不清我们与环境的界限,我们以为自己的独立,也许正是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嘲笑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嘲笑自己,我们不得不变得泼皮。

艺术人生

方力钧作品

1980年,方进入中等美术学校学习艺术时,正值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无论社会还是艺术,都出现了对文革及其艺术的反省和批判的思潮。 这使他看到与他幼年接触的文革艺术不同的东西。 他喜欢知青代艺术家的那种以自己方式表达的艺术,从这种艺术家身上,他看到了艺术可以不按上面教导的那样去做。 同时知青代艺术家的写实主义风格,给他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这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在那个年代所能接触和受到影响的有限的艺术信息,这使他在校期间更迷恋于对写实技巧的学习。

1985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时,正值文化批判热兴起,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 美术界开始轰轰烈烈的以全面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为标志的“85美术新潮运动”。 方象85新潮的许多艺术家一样,读了很多难懂的哲学书,但这对方没有带来影响,只是西方哲学中对人道主义的强调,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种对个人生存价值肯定的思潮,而且伴随着追求世俗生活享受的风气,用当时最流行的话说就是“玩人生、玩前途、玩……”。 当时方20多岁,整个大学生活他除了进一步追求写实技艺外,更迷恋于享受自由的生活。

也许玩人生的背后的自由主义思潮,与80年代末的民主思潮有着很深的联系。 方当然参加了这场运动,并且目睹了其悲惨的结局。 善、恶、好、坏、真理等这些价值的颠倒,再次给方带来心灵的冲击。 方在创造第一批油画时曾说过:“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不能是被欺骗的。

别再想用老方法教育我们,任何教条都会被打上一百个问号,然后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里去”。 当然,现实中的国家意识形态并没有被方扔进垃圾堆。 对待这种难题,方与他的前两代艺术家不同。 他们不相信以对抗的形式建构新的价值观念的努力,他们认为拯救只能是自我的拯救,而以泼皮幽默去表现的无聊感,便成为他们用于自我拯救和自我嘲讽的最好途径。

前面我曾反复用泼皮幽默来描述方和玩世写实主义的特征,而所谓泼皮,是我把中国的一个处世俗语引作的文化概念。 含义兼有玩笑、痞气、放浪、无所谓,看透一切意味。 周作人先生1924年在《破脚骨》一文中谈到类似的意识倾向:“破脚骨,官话曰无赖曰光棍,古语曰泼皮曰破落户,上海曰流氓,南京曰流户曰青皮,英国曰罗格”。 他将其与西班牙“流氓小说(Novelasdeplcaros)”相提并论,还提到《水浒传》的“泼皮牛二”。

林语堂更“竭力称颂放浪汉或流浪汉”,认为“在这自由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自由受到威胁的今日,也许只有放浪者和放浪精神会解放我们,使我们不至于都变成有纪律的、服从的、受统治的、一式一样的大队中的一个标明号数的兵士,放浪者将成为独裁制度的最后的最厉害的敌人”,“现代一切文化都靠它去维持”。

著名的汉学家JohnMinford也提出类似的想法:“在这个后毛时期的荒原上,一股新奇的、土生土长的文化正在自然而然地发展着,它能够被称之为那种或许稍带一点刺激性的'流氓文化'(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翻译的单词,它的词义散见于Loafter,Ho-odlum,hobo,bum,punk的词意中)”。

玩世、泼皮幽默作为一种在精神上自我解脱的方式,不但是后'89时期的一种标志,甚至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方式,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许多例证,尤其政治高压时期。 如魏晋之际的士大夫,多以狂士自嘲,并以放浪形骸的生活作为对付高压政治的方式,来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 当时的名着《世说新语》多有记载,如《任诞篇》:“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阮籍更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遍阅元代散曲,此类作品更是比比皆是。 如关汉卿:“我是浪子班头……半生来弄柳拈花,一世里眠花卧柳……天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周仲彬:“问甚鹿道作马,凤唤作鸡。 葫芦今后大家提,别辨个是和非”;刘时中:“浮生大都空自忙,功也是谎,名也是谎”。 明沈括的《梦溪笔谈》谈及这些元文人时说他们“皆有滑稽无赖之作”,明孙大雅在《天籁集序》中论及当时曲作家白朴时也用了“玩世滑稽”这个词。

因此,这种以放浪、泼皮的方式表达的无聊感与虚无感,是中国士大夫历来对政治黑暗的一种逃离方式。 我们从近代知识分子林语堂等重提放浪及90年代泼皮幽默的艺术思潮中,再次看到这种相似的方式,不能说是一种偶然。 甚至我们从最具大众化和中国特色的大肚笑面的“弥勒佛”的造型的形成和流行中,看到一种玩世是如何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不平之事。 ”从弥勒佛的笑到方力钧创造的泼皮的笑,我似乎看到某种联系。

方力钧在他1988年最早创作的《素描NO.1—3》,就出现了他延续至今的符号——光头。 他就是光头,光头在现实生活中就很突出和个色,而且往往与流氓、泼皮及反面角色有某种联系。 只是最早的光头以成群而无个性的排列,反映了他最初体验到的人被意识形态教育、规定的感觉,既有一种沉闷,又显示出泼皮式的叛逆意识。 1989年以后,他的光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形成典型的泼皮幽默语符。

其一,通过作品人物表情的嬉笑,或是发呆,或是背影和后脑勺,或是打哈欠之类的无聊表情,使画面表露出一种无意义感觉的情绪,而带有泼皮感的光头加上无意义表情,就形成一种以无意义——消解现有意义系统的带叛逆、嘲讽意味的形象。 而且这种光头形象又多选择自己、自己的朋友作为模特儿,也使这种嘲讽成为自我嘲讽,成为对意义系统的自我逃离的形象。 其二,以蓝天、白云、大海这些空阔场景代替了最初人物背景的堵塞处理。

作为一种意象,海阔天空实际上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中国有句俗语“退一步海阔天空”。 既不屈从意识形态,也不采取对抗的方式,这种泼皮式的滑稽、无聊的形象,便成为一种“事不关己”和“不在场”的角色,使自己在内心获得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同时,作为一种诗意的对比因素,反衬和加强了泼皮与无意义形象的强度。 其三,强调非表现性的无笔触处理,使画面始终保持一种无情绪性的中性感,表达出平静与冷漠,突出“不在场”的气氛。 其四,色彩始终倾向纯净、鲜亮,保持内心从自我解脱、净化出的愉悦。

1993年的部分作品,色彩处理开始出现艳俗倾向,这也许是中国的环境色彩带给他的刺激,他更早地意识到消费文化的泛滥,尤其是中国城市环境色彩的艳俗倾向,他曾不止一次为这种庸俗的色彩充斥中国而感慨,我清楚地记得他有一次从苏州回来,说起苏州淡雅的文人园林如今被艳俗化时的那种表情,我想我见到那种情景会是一种愤怒,而当时方的表情是在无奈中又带着玩世式的嘲笑,一种仿佛“既然无力回天,何必自寻烦恼”的的感觉,他作品色彩的艳俗化,来自他的那种泼皮的个性,以庸俗和艳丽的色彩来加强嘲讽和自我嘲讽的话语强度。

1993年的后,他的话语方式由泼皮形象突然转向类似潜泳场景的描绘,画面趋向沉静、漂亮。 我以为这一类的作品显示出他个性的另一面――清醒和理智,当他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时,他对人生的无常和无助采取的是一种近乎旁观式的冷静态度,潜泳即作为他的的这种态度的内心意象――是把潜伏的某种预感和征兆用最日常化场景表达出来,平静甚至漂亮但有某种危机感。 象人在水底潜泳时的某种感觉:在平静中,你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只有你自己的那种无助感觉,以及更强烈地感觉到你不知道随时会怎么样的无常感觉。

方力钧非常喜欢游泳,我想他肯定更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并以此来表达一种人生的感觉,甚至他的这个系列中就有一幅是直接画鲨鱼的。 方力钧曾经作过一件装置作品,是一些表面看来洁白、干净的水泥贴瓷砖的方墩,但是里面是一些诸如蚯蚓、蚂蚁之类的小生灵,然后他想通过录象把这个方墩的制作过程和方墩一起展示,这个作品虽然始终没有展出,但是,却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潜泳式的系列作品。

1996年,他又回到1993年的艳俗色彩的风格中,沉静的水底露出泼皮和平庸的笑脸和艳丽的花朵,或者说自此他开始在这两种风格线索中并行工作。

光头泼皮这个符号的产生,一方面作为一种生存感觉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也是方力钧个人化的形式嗜好――光头在这里是简洁的代名词。 我们从他还没有进入美术学院的1984年画的两幅《乡恋》中,就可以看到他的画面充满对简洁而浑圆造型的偏好。

他有一次对我谈起他在美术学院学习时,一位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画一堆纸团,一位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个没有多少变化的浑圆的陶瓷罐子,方说其实一团纸容易表现,学生很容易陷入对光线、明暗的关心,也容易出效果,而造型准不准确,不大容易发现;而一个浑圆的罐子体积变化少,没有那么多明暗吸引你,但稍不留神,造型的准确度就容易暴露出来,方力钧在谈这两个作业时,充满了对后者的敬佩。

其实,这也是他对简洁、单纯的偏好在起作用,而且,这一直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追求高纯度色彩感觉,还是人物造型的单纯,笔触的不露痕迹,以及不管他的光头人物多么泼皮,都给人感觉到他骨子里的那种冷静和理智最终在起作用――一种良好的控制力,以及对一种“不动声色的完美”的追求。

方力钧在90年代后期以来,制作了多幅巨大的版画,方力钧学版画出身,他一直期望在版画是上有所突破,版画尤其木刻,历来适合制作小品,诸如书籍插图之类。 而方力钧的版画追求完整的独幅创作,以及巨大和气派。 巨大而能保持刀法的流畅,是方力钧的木刻版画的技术难题,也是方力钧在版画制作上的贡献,他使用工业电锯等工具。

因此刀法流畅、气派和具有一种语言的力度,使他的版画游泳系列作品,出现和油画、丙烯的游泳系列迥然不同的风格,尤其刀法力度的表现力,迥异于油画、丙烯的无笔触感,而显示了一种力量,因此,与油画、丙烯的游泳系列的宁静比较,版画的游泳系列给人的是一种搏击和动感。

相关报道

“当代艺术不是骗钱的”

方力钧作品不断地靠近自由自在的形式。 作为中国千万元级的当代艺术家,方力钧与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并称为“当代艺术F4”,光头的他和他的“光头”人像系列,一起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泼皮幽默语符,表达了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被国外画廊争相收藏,最高拍卖价曾达到千万元人民币一幅。

但是在国内,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没有获得学术界的相应认可,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频频爆出“天价品”是西方投资者操纵、发动的一场“阴谋”。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拍卖会上频频流拍,中国当代艺术家正面临市场和评论界的双重质疑。

“狗、羊在冬天要掉毛,以长出新毛,这并不会影响机体的生长。 艺术品价格就像动物换毛,升或跌都正常。 具体到我个人而言,没有感觉到金融危机有什么影响,在市场很火之时,我就不是特别火,市场退的时候,我也没有退得厉害。 当然,如果说听到作品拍卖价格如坐电梯般下降时心跳毫无加速,那也是不可能的。 ”方力钧说。

他希望这次个展能成为一个案例,把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土壤结构、生态关系展示出来,引发学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梳理和总结。 “普通人都知道当代艺术的时候,它已经很热闹了,但它拱出地面之前的面目呢?艺术作品有不同价值属性,时代对物质欲望高涨,价格复盖了精神产品其他价值,很多人只是看到当代艺术价格抬高了,揣测当代艺术为西方人服务,充当艺术家骗钱的机器。 无论艺术和艺术家,都被误解了。 ”

“吃”什么,“排泄”什么

方力钧作品的光头人物,有时嬉笑,有时发呆,有时甚至是一个背影或是后脑勺,再或者是打哈欠之类的无聊表情。 此次展览艺术总监、原广东美术馆馆长、现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认为,“呐喊加调侃”的“方力钧样式”曾是一个时期中国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符号和象征。 金融危机过后,市场逐步趋于理性,当代艺术正进行良性的结构化调整,“艺术家应该从以前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把目光投到当下,而不仅是以前的‘大批判’、‘大脑袋’、‘大嘴傻笑’”。

方力钧认为,对普通观众而言,能认识并记住他作品中的光头形象,他就已经成功了;对业内人士的看法,他强调,艺术家和作品是吸取和排泄的关系。 “你吃了什么东西,你就排泄出差不多相同因果的排泄物。 艺术跟人的生活一样,是共生的,有因果关系。 你生活的境遇、关心的东西不一样,所排泄出来的艺术品也就不同。

这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 生命毕竟是按它的需要去储备和排泄,而不是根据你想要向观众显示什么。 但是你为了保持你模样的一贯性、可识别性,你硬要把毒素留在体内,把有价值的东西排泄出去,这可能是对你最大的伤害。 这是一个问题:一个艺术家,到底是应该以自己的生命为主体,还是以自己被别人看起来的样子为主体。 ”

艺术创作需要上游滋养

方力钧的“水”系列作品。 阐述最初创作光头形象时,方力钧说,“1989年美院毕业,我的状态相当于一个人喝醉了,一头撞在墙上面,唯一的想法,就是翻越这面墙,可一旦翻过去之后,又面临去哪的问题。 世界辽阔,而当时的艺术只有一种声音,与之对抗的声音迅速被灭掉,最后我选择了一种分寸,有可能发出声音,又不被灭掉。 到2003年以后,我开始有了随心所欲的感觉,不断地靠近自由自在的形式。 ”

常提到“淘汰”的方力钧忧患意识非常强烈,可以说,他对创作的改变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保持光头品牌一贯形象的同时不断修正和微调。 在他2000年后的作品中,出现了光头的婴儿,加入了水,出现了具有生命寓意的昆虫——对于他这样高度风格化的成名画家,改变意味着风险和来自画商和画廊的阻力。 在拍卖市场,他的光头系列和水系列即便在金融危机中价格也没有出现大的浮动。

艺术家里的“劳模”

方力钧曾经很穷,最穷的时候他的理想是有足够的面粉,还能混点儿肉吃。 这几年,方力钧一幅画就能卖几百万元,甚至还没画完就被订购一空。 他说,“上世纪90年代起,我就对外吹嘘,是我决定市场,而不是追随市场。 我一直没有担心我的市场。 ”

1992年,中国新艺术展在澳大利亚举办。 很多艺术家由于卖掉了大部分作品而拿不出力作去参展,而方力钧由于惜售而保存了所有重要的作品,由此成为新南威尔士和布里斯班的主角。 他的光头和蓝天白云具有纯粹简洁的独特力量,再加上大尺幅的视觉冲击力,收藏家很快被迷住了,于是西方一些重要美术馆成了方力钧的第一批客户。 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也成了方力钧的天下,美国《时代周刊》把封面给了方力钧打哈欠的光头,他迅速成为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的标志性人物。

在当代艺术市场从巅峰急剧跌落的2008年,多个当代一线艺术家高调签约国际大画廊时,方力钧仍旧挂着招牌式的笑脸,公开说自己不跟任何画廊签约,不要铁饭碗式的卖身契,“正因为没有协议,双方都非常保护合作,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决不互相拖累。 ”面对商业,他非常自我地保持着一个他认为的独立艺术家的态度。

介绍当下的工作状态时,他说,自己算是艺术圈里的“劳模”,“我在艺术家里起床算早的,很少9点以后起床的,白天的时间就是在工作室里,只要不出差,每天大概都在工作室里。 下午5点以后,如果有采访或者客人来访,就在工作室接待。 6点半以后,开车进城,吃饭应酬。 ”今年以来,方力钧频繁到欧洲开展览,多数时间都在世界各地奔波,汲取新鲜的灵感,在艺术创作上,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各种新的方式,力图从不同的方面更好地描绘真实的生命。

方力钧:梦想有非常多的钱

方力钧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成名的一个。 外界普遍认为,他是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自我运作最成熟的当代艺术家。 方力钧理解这是积极的评价。

在采访过程中,他多次提到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 细谈之下,他的许多举动背后有着不同寻常的耐心、预见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此文力图呈现的也正是这点,一个绝非偶然出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方力钧强调,希望“时间线索”展现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不再让大众以为当代艺术是一夜暴富、唾手可得的。

即使在赤贫的岁月里,方力钧在朋友们中间还是乐呵呵、笑容灿烂的,甚至是最会搞恶作剧的。 他不愿意让人看出他的困窘,所以他的人缘在艺术圈中是最好的,很多人很早就看出他会是所有人中最成功的。 在绝大部分中国画家仍为生计发愁时,他的日子已经相当好。 他说,自己“脱贫是在1992年”,当时一个澳大利亚人花4500美元买走了几幅素描。

真正卖画是在1989年。 “12月的一天,我记不清买主是外国人还是华人,他来访问我的工作室,可能出于同情,他提出想买我一张版画,我说可以。 然后,我要价100元。 我们就蹲在地上交易起来。 当我的手指触到钱时,就看到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后悔,他边递钱边问我可不可以100元拿两张,我立刻拿过钱,说不行。 你真没看到,在那一刻,人性是最复杂的。 ”

在回答关于自己的作品动辄上百万元是否值的问题时,方力钧说,理想状态是,价值与价格能成正比。 但在时下,他无法估算。 如果说不值,对不起买家,如果说值,好像在误导,这有待时间评价。 他直言自己的功利性比别人都强。 “我梦想有非常多的钱,如果钱不给我带来麻烦,不造成危险,我希望钱越多越好。 ”

作为一个特别认可机会的人,他表示,必须要走的弯路自己都走过了。 每当遇到选择的时候,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做法:回到动物意识上。

艺术展览

1984《第六届全国美展》,广州

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1《方力钧·刘炜作品展》,北京

1992《方力钧·刘炜作品展》,北京艺术博物馆

1992/93《中国新艺术展》,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悉尼/昆士兰美术馆

巴拉特市立美术馆

巴拉特/堪培拉艺术学校美术馆,堪培拉,澳大利亚

1993《中国前卫艺术展》,柏林世界文化馆,荷兰鹿特丹艺术厅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奥登斯艺术厅

《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

《东方之路》,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中国新艺术展》,玛勃洛画廊,伦敦,英国

《毛走向大众》,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

1994《世界道德》,巴塞尔艺术厅,瑞士

《第四届亚洲艺术展》,福冈美术馆,

《中国新艺术展》,汉雅轩画廊,台北

《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巴西

1995《幸福幻想》,东京基金会,

《我们的世纪》,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

《光州双年展》,韩国

《第四段》,斯泰德里博物馆,荷兰

《中国前卫艺术展》,桑塔·莫尼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西班牙

《方力钧作品展》,贝勒夫画廊,巴黎

《方力钧作品展》,严肃的扎坎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

1996《北京,不,不是肥皂剧》,玛斯托,慕尼黑

《与中国对话》,路德维希论坛,阿中,德国

《题目,广岛》,广岛现代艺术馆

《四个交叉点》,法兰西画廊,巴黎,法国

《中国!》,艺术博物馆,波恩,德国

《方力钧作品展》,东京基金会

1998《透视:中国新艺术》,亚洲社会博物馆,纽约,美国

《黑与白》,当代中国,伦敦,英国

《5000+10》,当代中国,比堡,西班牙

《是我》,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中国

《方力钧作品展》,严肃的扎坎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

《方力钧作品展》,斯泰德里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

《方力钧作品展》,马克斯·普洛泰克画廊,纽约,美国

1999《开启通道》,东宇美术馆,沈阳,中国

《开放的边界》,48民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

《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林姆画廊,旧金山,美国

《第五届亚洲美术展》,福冈美术馆,福冈

2002年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图像就是力量”展。

2009年8月30日《Sea+Sky》,比勒菲尔德,德国

2012年“艺融两江”——长江汇当代艺术大展重庆中国

和平大使

3月10日,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预展拉开序幕。 在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任命艺术家方力钧为“和平大使”,任期两年。 方力钧将自己的一幅油画作品捐给了和平发展基金会,而这幅作品只有通过拍卖才能变换成资金,因此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参与了进来。

参考资料

1.方力均简历·名人简历网

下一篇:小牛电动车多少钱(加盟小牛电动车门店需要多少钱)
上一篇:史根治(史根治 许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