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刘昕去哪了)

2023-03-04 13:48: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刘昕,男,教授、中国首位劳动经济学博士在我国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

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中文名

刘昕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专业方向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人物经历

1987-1991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劳动经济学)[1]

1991-1994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劳动经济学)

1994-1997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劳动经济学)

1997-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3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要成就

开设课程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硕士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专业硕士(MPA)薪酬管理

IMPA课程ChinaLaborMarketPolicy

研究方向

主攻方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组织设计与职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主讲课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组织结构与职位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主要兼职: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签约专家;担任多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与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人事部经济技术职称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家组成员;《人才资源开发》杂志学术副主编;《人力资源》杂志领衔专家。

主持完成50多家大中型国有、民营、合资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项目涉及航空、电信、保险、电力、建筑、制造、投资、信托担保、电子、化工、养殖加工、电视台、研究所等多种行业。 同时,为中央电视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河证券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公安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同仁医院和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

曾出访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州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韩国国立忠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

主要学术作品

1、专著:《人本之道: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沉思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52、专著:《现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制度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3、教材:《薪酬管理》(第四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第一版出版于2002年11月21日)。

4、教材:《薪酬福利管理》(CHRP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指定教材),刘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5、译著,《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八版),[美]罗纳尔·多伊兰伯格,罗伯特·史密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第六版中文版最初出版于1999年8月)。

6、译著:《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五版)(译著),1999年8月版,[美]雷蒙德·诺伊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第三版中文版最初出版于2001年4月)。

7、译著:《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美]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六版中文版最初出版于1999年7月,获2002年第12届中国图书奖)。

8、译著:《领导:世界顶级CEO的智慧》,梅瑞狄斯·D.艾什比,斯蒂芬A.迈尔斯编著,辽海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9、译著:《人事管理经济学》(第六版),[美]爱德华·拉泽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与三联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年2月。

10、译著:《中层主管成功宝典》,[美]吉纳·加若法洛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8月。

主要论文编辑语音

1.“360度反馈的管理能力开发功能及其实践启示”,《江海学刊》(核心期刊),2009年第4期。

2.“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风险及其防范: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另外一种反思”,《流通经济》(核心期刊),2009年第7期。

3.“扩大内需中更应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2009年1月上半月刊。

4.“营销助力政府绩效提升”,《光明日报》,2009-02-21。

5.“中国就业弹性的再估算”,丁守海,刘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09/02。

6.“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失业分析:规模、特点及对策”,丁守海,刘昕,《教学与研究》(核心期刊),2009/01。

7.“走出高绩效管理的误区”,《人力资源》,2008年8月上半月刊。

8.PerformanceappraisalforcivilservantsinChina:Evolution,CurrentIssues,andImprovementofthe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forCivilServantsinChina,TheFourthSino-U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Administration,7-8,June,2008.Newark,NJ07102

9.“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外包体系:制度设计与经验启示”,《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10.“绩效审核与改进会议的作用及其实施要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1月。

11.“绩效考核误差管理”,《经济纵横·管理@人》,2007年12月。

12.“HR的能力塑造及途径选择”,《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07年10月。

13.“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几点建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10月。

14.“从公务员绩效考核到政府绩效的全面更善——美国联邦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变迁及其思考”,《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第三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董克用主编。

15.“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其基本对策”,《经济纵横·管理@人》,2007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

16.“美国联邦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演变与发展”,《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7月。

17.“如何看待我国银行高管人员的薪酬之争?”《经济纵横·管理@人》,2007年5-6月合刊。

18.PersonnelSystemReforminChina:CountermeasuresagainstHumanResourcesRisks,theLaborandEmploymentRelationsAssociation59thAnnualMeeting,January2007,Chicago,theU.S.ConferenceActivities·1/5/2007,2:30p.m.?4:30p.m,ConcurrentSessions,3.1onflictandCooperationinEmploymentRelations"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ymposium)—PrivateDiningRoom2,

19.“论中国政府人事管理职能的战略转型”,《教学与研究》(核心期刊),200702。

20.“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创新及其实施建议”,《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200705。

21.“大学生就业难:正常中的‘不正常'”,《中国图书评论》(核心期刊),200705。

2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亟待梳理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行政管理》(核心期刊),200704。

23.“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认识”,《光明日报》(核心期刊),20060712,第三版。 (《中国人事报》20060726转载,《中国人才》2006年第8期转载)。

24.“需要平等协商对等交易”,《人民日报》,2007年3月26日,第十三版:经济周刊《观点》栏目。

25.“人才考核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才》,200705。

26.“HR战略与企业战略:在辩证中前行”,《人力资源》,2007年3月。

27.“打破‘大锅饭',留住‘小锅饭'——薪酬和个人绩效挂钩越紧密越好吗?”,《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07年3月。

28.“绩效改进:组织的永续发展之道”,《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06年8月。

29.“企业的社会责任:HR大有可为”,《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06年4月。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

30.“继承与发展中的现代日本企业工资制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9月,6600字。

31.“从薪酬福利到工作体验:以IBM等知名企业的实践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

32.“走出学习型组织的误区”,《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2月。

33.”民工荒'热的冷思考”,《北大商业评论》,2004年11月。

34.“中国企业亟待完成文化转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第8期。

35.“‘万民评议党政机关'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国人才》,2004年第7期,65-66。

36.“美国联邦政府薪酬宽带试验及其启示,”《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第1期。

37.“对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设问题的研究,”《财贸经济》(核心期刊),2004年第1期。

38.“领导人才:21世纪最为稀缺的人才,”《中国人才》,2003年第12期。

39.“全面提升国有财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三个关键环节,”刘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12月。

40.“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职业》,2003年第12期,12-13。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

41.“我国政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7月。

42.“绩效考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滑铁卢”,《职业》,2003年第7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

43.“新木桶原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工业企业管理》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科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

44.“从公务员加薪之争看公务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界》,2003年5月。

45.“警惕薪酬陷阱”,《企业研究·财智》,2003年第4期下半月刊。

46.“启动宽带薪酬”,《中外管理》,2003年2月。

47.“顾客第一还是员工第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报》,2002年11月12日。

48.“论企业家的四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7月。

49.“如何念好360度绩效反馈‘真经'”,《中外管理》,2002年1月。

50.“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2期。

51.“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9期。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年第11期转载。 )

52.“福利是否需要全部货币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期。

53.“加入WTO对中国就业问题的深层次影响,”《财经问题研究》(核心期刊),2000年第8期。

54.“英国最新福利制度改革评析,”《外国经济与管理》(核心期刊),1999年第9期。

55.“荷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启示”,《理论与改革》(核心期刊),1999年第5期。

56.“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及其对策研究,”《学术研究》(核心期刊),1999年第3期。

57.“人力资源开发:21世纪企业的立足之本——驳“传统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过时论,”《广东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第1期。

58.“等待性失业及其制度基础与制度变革,”《财经问题研究》(核心期刊),1998年第11期。

59.“走出文化建设的误区——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与改革》(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

60.“论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思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

61.“论合作型员工关系的处理模式”,《学术研究》(核心期刊),1997年第6期。

62.“论转轨时期政府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发展中的作用”,《当代经济研究》(核心期刊),1996年第3期。

63.“终止行政关系、确立产品关系、重建新的企业制度”,《管理世界》(核心期刊),1995年第2期。

64.“正视人才‘高消费',”《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5月28日。

65.“上大学,来年再考又如何,”《经济学消息报》,1998年10月9日。

参与课题

1.2008年12月至今,主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课题“的研究。

2.2008.6-2008.8,主持“优化首都城管执法队伍结构研究”课题研究,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委托。

3.2007.6-2007.12,主持“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问题研究”,北京市委统战部委托。

4.2006.6-2006.11,主持全球基金第四轮中国结核病项目人力资源建设子项目“起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5年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文本”,项目序列号:CHN-405-G04-T。

5.2006.9-2006.11,主持中国再保险集团内部管控模式及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研究

6.2005年9-12月,主持中央电视台青少频道职位分析、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7.2005年8-9月,主持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组织结构设计、职位分析、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8.2005年7月-12月,主持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体系设计。

9.2005年1-2月,主持天津泰达津联电力有限公司岗位评价以及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10.2004年4-9月,主持首钢密云铁矿职位分析、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11.2004年3月,主持中国电信集团海南省公司职位评价与薪酬体系设计。

12.2003年10月2004年1月,主持河南郑州百瑞信托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

13.2003年7-9月,主持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团队绩效评价及奖励体系设计。

14.2002年9月-2003年2月,主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河南省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

15.2004年4-12月,参与卫生部人事司“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课题,担任课题组唯一的外部高校专家。

16.2004年10至今,参与国家人事部工资福利与离退休司“建立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薪酬水平平衡比较机制”课题的研究。

17.2003年6-10月,参与教育部课题《转轨时期中国市场秩序研究》,承担分课题“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秩序研究”。

18.2003年8-9月,参与中组部“新时期人才管理战略”以及“新时期人才管理工具”的研究。

19.2003年1-5月,参与横向课题“中国电视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国家税务总局绩效考核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陕西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新华社记者、贵州省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专家、兰州大学教授、重庆大学副教授。

情况介绍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薪酬管理学会在中国大陆的首位签约专家;担任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1987年-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连续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学习,1997年成为中国首位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同年留校任教。

1998年8月-1999年8月,公派赴比利时从事中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比较研究。

2000年9月,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短期合作项目研究。 此外,先后出访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韩国国立忠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

2003年1月,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从事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年-201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参考资料

1.刘昕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下一篇:香港奇案之屯门色魔
上一篇:北京二锅头多少钱一瓶(小方瓶北京二锅头多少钱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