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什么)

2023-03-04 09:54:3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1

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中山装再次进入人民的视线,掀起一阵热潮。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

作为民国时期最具有特色的中华民族服饰,究竟具有怎样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含义呢?

中山装,顾名思义,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而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在民国十八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表示遵奉先生之法。 形制: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中山装的诞生,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袍服制一统天下的局面,颠覆了中国人原有关于传统服装与身体空间的观念。 中山装的流行,也代表着服装平等化观念的出现,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一场震撼性的革命。

中山装具有中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 曾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服”。 中山装做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不朽贡献,广州革命政府

确立了“中山装”这一名称。

中山装为什么不能随便穿

中山装不能随便穿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中山装在民国曾被定为国服,是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服装。 等级,规格自然不是一般服装可比的。 第二,中山装在穿着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礼仪。 适合比较庄重的场合和比较隆重的场面。 第三,穿着的时候,要把所有的纽扣都扣上,要保持端正的态度和挺拔的身姿。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第一,中山装之所以在中国的服装中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就是因为它的设计者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中山先生。 它被设计出来的时候,受到各界的欢迎和追捧,在民国,中山装和旗袍一起被定为中华民国的国服,至今它的身份地位都与众不同。 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出处和曾经的辉煌等级待遇。

第二,中山装在穿着的时候有严格的规定礼仪。 它更适合比较庄重的场合和比较隆重的场面,比如各大颁奖礼,国家大型的政治会议等,都是可以穿着的。 在这样的场合中,中山装是不分年龄和颜值的 ,都能穿出大气庄严的气氛来。 虽然这样的场合,大部分人都穿西服,但穿中山装的人格纹引人注目且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穿中山装的时候,必须要把所有的纽扣都扣上,黑色的中山装最好内搭白色中式立领衬衫来彰显黑白配的精致感。 整体效果更有中国的氛围和气场。 穿中山装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持端正的态度和挺拔的身姿。 这是对中山装的尊重,也是对整个场合的尊重。 如今的年轻人在重大的节日中,比如国庆节的时候,都会想到要穿中山装或者汉服来表达自己是中华炎黄子孙的心情,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件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k0kaujt7@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子成人父方解油盐非易事全诗朗诵(枕上诗书全文阅读)
上一篇:当你从我眼前慢慢走过是什么歌(你懂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