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成都机票价格(1999年中国客机坠毁在温州)

2023-03-03 17:02: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7

温州特大空难

一架中国客机,高空失控后,坠毁在浙江温州的农田之中,飞机粉碎性解体,机上61人全部遇难。

在调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架飞机已经察觉到故障,并有效地从7000多米的高空降落下来,却在距离地面只有700米的时候彻底失控坠毁。

那么,这架飞机在行驶中究竟都遭遇了什么?

导致它坠毁的真正原因是意外,还是人为呢?


从天而降的飞机

这架中国客机出事的时间是1999年的2月24日。

此时距离这一年的春节刚刚过去9天,虽然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开始准备复工了,但是过年的气息依然十分浓郁。

生活在浙江温州瑞安市阁巷镇柏树村的居民,有不少人在2月24日这天下午4点左右出门散步,感受黄昏时分难得的宁静。

突然,所有人都听到空中传来了奇怪的震耳欲聋的声响,当所有人都抬头寻找时,正好目睹了一架飞机以极快的速度飞过一排楼房,最终坠落到村外农田之中。

一声巨响之后,坠毁的飞机上冒出又浓又高的巨大黑烟,数不清的飞机碎片被溅飞上天后还在不断下落。 黑烟中火光闪烁后,飞机残骸顿时熊熊燃起,而且愈演愈烈。

村民们全都被这一幕惊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喊了一群人跑去飞机坠毁现场。

飞机坠毁的地方距离柏树村东北部只有500米左右,正好位于一大片农田之中。 村民们赶到时,就看到飞机已经摔得粉碎,在地上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

根据后来调查人员的测量,那个深坑的直径达到了15米,深度足有3米。

原本田地里的泥土和庄稼被砸得一塌糊涂,很快也被火势引燃,堆在坑外燃烧起来。 光是被砸起后溅落的泥土,就堆出了2米高。 当时有两村民正在田地间劳作,都被烧伤了。

村民们望着这熊熊大火也不知道该怎么救人,只能赶紧去找村委会的干部,让他们想办法。

下午4点31分,瑞安市报警台接到了村干部的第一个报警电话,消防大队火速派出了消防队员。 消防车仅用了8分钟就赶到了事故现场,但是因为该村路况太差,坠落的地点就在一片松软的菜地之中,消防车根本开不过去,只能站在500米远的田埂处。

消防队员们立刻将水枪和泡沫喷管对准了飞机残骸,勇敢地迎了上去,其他的消防队员则提着水桶和泡沫桶紧随其后。

但是火势实在太猛了,大量的航空燃油喷涌而出,现场温度极高,不少消防队员裸露在外的头发和眉毛都被烫焦了。

但消防队员哪里顾得上这些,一边迎险而上,一边疯狂地呼喊着,希望能够找到任何一个幸存者。 但是直到猛烈的火势被遏制住,也没有幸存者回应他们。

茫茫夜色中 成功扑灭了大火的消防队员们没有任何喜悦,只有悲伤的情绪蔓延开来。


高空中的抢救

当消防队员们在柏树村田地上展开救援的同时,空管部门也在拼命地寻找失事飞机。

这架失事飞机是一架从俄罗斯引进的图-154客机,也是俄罗斯第一种按照西方标准设计的客机,属于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这架飞机当时正在执行从成都到温州的航班,飞机上全都是经验丰富机组人员,不管是机长还是副机长,都有远超4000小时的飞行经验。

飞机上执行任务的高级工程师,总飞行时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万6千小时,领航员也是有着1万2千小时飞行经验的老资历。

按理说,这样的航班配置会发生意外的几率很小。 这些机组人员也完全没有因为经验丰富,就对这一次寻常的飞行任务掉以轻心。

因为新年假期刚刚结束,无论是机组人员还是乘客,心情都很不错,整个飞机内的气氛十分融洽。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但谁也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意外正隐藏在这片和谐之下。

飞机顺利地起飞了,并且按照计划缓缓升高、前行,如约来到了江西上饶市的高空中。 客舱内的乘客们有说有笑,各自分享着过年期间发生的趣事。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驾驶舱内气氛渐渐凝重起来。 根据后来的调查可知,此时驾驶舱内的机组人员已经紧张起来了,因为他们在起飞后不久便发现,控制飞机方向的摇杆位置过于靠前。

受其影响,飞机的机头与机身总是无法保持水平状态,机头一直处在向上抬起的状态中。

不过总体飞行状况平稳,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机组人员从不敢在这种事情上马虎,他们决定采取安全稳妥的方式,慢慢降低飞机的飞行高度,同时对摇杆进行检修,并向地面塔台通报情况。

但是,直到飞到上饶市上空,机组人员也没能矫正好摇杆、缓解机头前倾的状况。 就连客舱内的乘客都察觉到不对劲,站起来朝着机头方向移动,希望能够通过改变载重结构,来将翘起的机头压下来。

可惜这样的方法也失败了。 机组人员依然没有放弃,一边保持与地面塔台的联系,一边继续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们发现驾驶舱操作杆一直处在又“轻”又“松”的状态中,显得很不对劲,好像是没有接好,就出现了脱离的状况。

机长决定按照地面塔台控制中心的要求,缓慢将飞机降下来,同时进行紧急迫降。 在机长和其他机组人员的操作下,飞机顺利地下降到了1200米的高度,接下来只要继续严格按照要求步骤操作,飞机就能安全落地了。

在飞机继续下降到700米的高度时,帮助飞机降落的襟翼和起落架也顺利放出,但是意外就在此刻到来了——飞机突然失去了控制,伴随着仪表盘疯狂的警告声,飞机朝着地面俯冲而下,出现在柏树村散步的居民视野中。

最后伴随着一声巨响,飞机还是坠毁了。


罪魁祸首是一颗螺母?

收到柏树村干部的通知后,空管部门终于确定了失事飞机的位置。

当他们赶到现场后,顿时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田地间砸出的深坑已经被大火烧得焦黑,机身摔得堪称粉碎,方圆500米内随处可见残骸碎片。 机上一共61人无一幸免,救援人员甚至找不到一具完整的遗骸。

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的遇难者家属哭得撕心裂肺,跪在地上站不起来。 为了给这些家属一个答复,中国民航局成立了调查组,对这次事故展开了调查。

调查组依次排除了天气、恐袭等因素,很快也找到了已经严重受损的“黑匣子”。

其中,驾驶舱语音记录仪记下了机组人员的对话,包括机长发现驾驶摇杆位置太过靠前,机头不断向上抬起,以及机长要求旅客和乘务员都挪到前排,调整载重结构等话语。

机长有一句话引起了调查人员的高度注意。 机长说:“一加油门,机头就翘起来。 摇杆位置和舵面不一致。 ”

难道说,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就存在于摇杆上吗?

调查员继续根据“黑匣子”记录下的数据展开调查。 而在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后,他们还找回了飞机升降舵操纵系统舵机等部件,发现垂直尾翼上方的摇臂很不正常。

有一处部件的拉杆与摇臂是通过自锁螺母进行连接的。 但是因为这是一架从俄罗斯引进的飞机,所以此处所用的螺母应该是俄制规范螺母,而不应该是自锁螺母这种自锁螺母比俄制规范螺母大了1毫米的误差。

不管是用在何处的高精密仪器,就算是一毫米的误差,也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已经凭着往日的经验,意识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并绞尽脑汁进行了挽救,但依然无法将仅仅1毫米的误差补足,也无法阻止飞机的失事。

由于缺少线索,就算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依旧无法确定这1毫米的误差,究竟是出现在俄罗斯大修时,还是出现在西南航空维修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身为这架图-154客机的运营维护公司,西南航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公司的组织纪律性和飞行作风都比较松散,在机务维修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让人难以想象,这一切悲剧的源头,竟然是一颗小小的螺母。 不管那1毫米的误差发生在何处,若是事前西南航空的维修人员能再仔细一些,能够将这1毫米误差修正回来,这一切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此次事件也给所有的航空公司敲响了警钟,从国外进口的飞机不一定就是“万能”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端正专业的工作态度,将潜在的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才是他们真正应该做到的事。

下一篇:台球桌价格是多少(晒晒何鸿燊曾经爱吃的食物)
上一篇:水温传感器价格(一个小温度传感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