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份西瓜多少钱(我国西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23-03-03 16:32: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1

西瓜因其在食用性上清爽解渴、味甜多汁,在种植性上生产适应性强、栽培周期短,在效益性上市场需求量大、增收效果显著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效园艺作物之一。 西瓜产品作为“菜篮子”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种植范围广泛、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模式多样、优势区域集中和市场体系优化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西瓜生产发展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均、生产上市集中、比较效益下滑等问题,

因此,分析总结当前我国西瓜产业现状,研判产业发展形势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十分必要。

我国西瓜产业发展概况

1.面积产量趋于稳定

2001-2016年,我国西瓜的播种面积平稳发展,基本保持在180万hm²左右,在 2012-2016年的5年间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2016年国内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189万hm²的最大值,但在随后的2017年,西瓜种植面积出现了明显缩减。 据FAO数据库显示,2018年我国西瓜的收获面积、产量分别为 149.91万hm²、6 280.38万t,占全球的46.25%、60.43%。

2.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由于西瓜具有较强的生产适应性,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光照、气候等生产条件比较适宜西瓜栽培种植,因而我国的西瓜种植范围分布比较广泛,在全国31个省区均有规模不等、产量不一的西瓜种植。 从全国区域布局来看,西瓜生产布局主要以华东和中南两大地区为主,两区域合计生产了70%左右的西瓜。 2018年产量前十的省份:河南、山东、江苏、湖南、广西、湖北、安徽、河北、新疆、浙江,占总产量的73.30%。

3.栽培模式多样化

随着塑料大棚等材料的应用,西瓜种植模式日趋多样化,从露地种植到地膜覆盖、小拱棚促成栽培、多层覆盖栽培、暖棚栽培,再到温室栽培、促进早熟栽培以及秋延后栽培等,西瓜的供市时间随之延长,基本实现西瓜的周年供应。 西瓜保护地栽培由于效益好,目前有逐年扩大趋势。

山西保德繁庄塔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西瓜栽培

4.市场价格随季节波动较大

我国西瓜市场价格全年呈现“U型”的走势,具有季节变化特征。 一般每年的1-4月市场上供应的西瓜以广西、海南等地区及东南亚等国种植的反季节品种为主,价格偏贵。 进入5月份之后,我国进入西瓜密集上市的阶段,5-9月期间的西瓜价格呈现快速下滑的态势。 10月份之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西瓜供应量减少,西瓜市场价格又迎来新的上涨周期。

西瓜产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西瓜产业面临良好内外环境和机遇,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进步和市场流通等方面实现良性发展。 但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内外复杂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西瓜产业也面临严峻考验。

1.灾害性气候和病虫害影响持续,生产应对能力较弱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对西瓜生产造成的影响明显。 近几年全国西瓜主产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低温、暴雨、寡日照,其中早春连续低温天气易造成瓜苗发育迟缓、座果率低、品质差。 病害与不良天气伴随发生,重茬问题日趋严重,成为西瓜病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化褪绿病毒病等新型病害在部分产区山东、浙江等地大面积爆发。 同时病虫害化学防治效果减弱,农药施用量难以有效降低。

2.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高

西瓜的成本利润率高于三大主粮、油菜、棉花,接近蔬菜平均水平。 但是西瓜消费价格弹性大,同季节不同水果品种间替代性强,价格季节性波动频繁且幅度大,这都决定了西瓜生产经营具有较高收益的同时具有较大风险。 同时生产成本增加和质量提升也推动西瓜成本进一步上涨,销售价格两极分化加剧。 由于瓜农缺乏对市场信息了解,生产存在很大盲目性,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设备有待改进,造成产品上市相对比较集中,西瓜价格季节性波动大,7-9月西瓜滞销、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

3.生产组织程度较低,产销缺乏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西瓜的种植多以农户自发种植为主,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生产组织程度不高,既难以施行标准化生产,也对产品质量保障方面造成不小的影响。 其次,生产与销售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也是国内西瓜产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主要问题。

4.生产成本逐步提升

随着国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资源被大量挤用。 农机、肥料、农膜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劳动者工资增加、土地租金提高,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长,尤其是人工成本增长幅度较大。 据不完全统计,西瓜产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0%-60%,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支出项目,西瓜属于劳动密集型作物,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生产环节只能依靠人工完成,人工成本上涨拉动了总成本的上涨。 优势产区绿色生产投入行为有所增多,但也存在有机肥使用种类比较单一,成品有机肥市场不规范、价格虚高,抗病虫害种苗供给不足等问题。

5.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西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除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仅有耕整地机械、铺管铺膜机、植保机械等通用型机械以及打瓜机等专用机械得以应用,而稼接、移栽、整枝、授粉、收获等重要环节仍主要依赖于人工,仅有新疆等干旱地区以及海南等设施西瓜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装备。 设施栽培西瓜的作业空间小、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机械化装备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不同产区种植习惯与栽培技术差异大,栽培面积以小农户为主,也给西瓜生产机械的研制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带来困难,因此西瓜生产中迫切需要开发集旋耕、开垄、施肥、覆膜于一体的耕整一体化机械、高效喷药机械、中耕施肥机械等。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西瓜采摘

6.产业链延伸不够,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西瓜采后加工、分级、包装、储藏、保鲜、运输等技术研究与应用较为滞后,仅停留在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水平。 西瓜产业加工方面基本为空白,仅有个别地区进行西瓜产品加工,如河南西瓜酱制作,广西桂林三金药业从事西瓜霜和西瓜霜润喉片生产,但整体占比不大。 西瓜外销物流运输形式依然较为简易(货车+草帘)。 我国西瓜种植以家庭生产为主,种植规模小,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瓜农商品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较弱,在产品优质优价、市场竞争力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打造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品牌建设、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任重道远。


西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生产规模保持稳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受土地价格等因素影响,未来西瓜面积增长潜力不大,但受益于栽培技术提升,单产有上升区间,西瓜整体产量趋于稳定。 伴随着农村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预计设施西瓜栽培面积将有一定增长,露地栽培面积可能会有一定量下降,精品西瓜栽培面积将不断扩大,反季节栽培面积会进一步扩大,西瓜产业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2.绿色发展将成为主导思想

研发集成西瓜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重点是顽疾性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发与流行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 西瓜生产体系构建将深入实施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准,以绿色科技创新技术为支撑,以提高西瓜质量安全、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降低农业投入品用量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逐步推动西瓜产业形成“空间布局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产地环境友好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总体格局。

3.产业技术研发以提质增效为导向

构建西瓜节本提质增效生产体系。 节本提质增效生产体系构建的重点在优势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上,不仅仅是单项技术提升,而是全产业链技术变革,同时部分技术也可以在其他生产方式上应用。 西瓜遗传育种将以优质、多抗、适合简约栽培的品种选育为目标,优质中小果型西瓜是未来育种的主要方向发展;同时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稀植免整枝等简约化栽培模式进一步普及;高效药剂将仍是西瓜病虫草防治的主要途径,绿色防控技术将更加被重视,化学农药施用量将小幅降低,病虫害防控的专业队伍逐渐增加;地域间西瓜产品流动性继续增强,对西瓜功能性成分提取、采后加工利用等将成为产后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机械化生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西瓜机械化生产将呈现人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发展的趋势,因地制宜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形、设施环境的农机具将受到青睐。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西瓜采摘

4.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西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各地将呈现出流通市场与生产基地的一体化整合的格局。 在环境、气候、设施、人力等生产要素最具优势的国内外主产区,应布局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西瓜生产县域产区,以产销一体化的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组织等适度规模生产组织为产业龙头,以产销直接对接或者最少环节对接方式来组织生产与营销,以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决定生产的品种类型、生产设施及营销模式,集成推广一批抗病虫害品种与简约化的生产技术,建立中低档与精品瓜互补的全国西瓜产业生产与经营方式。 同时,西瓜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与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产业优质优价、功能拓展和价值增值。

西瓜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下,西瓜生产的质量、绿色、效率需求将更加突出,需要依靠品牌化、绿色化、高效化来构建我国新形势下的西瓜生产体系,需通过科技支撑培养出新主体、新业态、新动力,并推动形成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体系。

1.加大西瓜抗病虫害品种选育,以良种为载体推动西瓜生产绿色发展

西瓜品种选育要与市场多元化需求与品质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应将复合抗病虫性、抗逆性、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列为育种选种的重要目标。 选育适合简约栽培的西瓜品种。 进一步深化并规范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大孢子诱导DH育种等技术,提高生物技术在常规育种上的应用规模与效率,选育出一批革命性西瓜品种,真正实现以品种创新带动产业变革。 针对性的培育具有明确高抗性的品种,根据不同地区栽培形式和特点,大力引进当地适宜品种或进行专用品种或专有品种的培育研究,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在不同生态区和种植模式下推广适宜品种。

2.加快简约化生产技术推广,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高效转变

建立以高效、设施化、绿色为目标的西瓜规范栽培技术体系,重点开展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加快简约化技术、减肥减药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在产业中应用和推广,促进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同时加强配套标准规范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制定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模式西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构建工厂化育苗网点供货网络,完善西瓜优质化配套栽培技术和商品品质优化技术。 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要求,通过提出生产管理的量化指标,明确各种条件下的种植要求和栽培技术,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和灌溉,统一指导西瓜采摘,保障绿色安全生产。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西瓜采摘

3.进一步加大西瓜向优势产区集聚,实现适度规模生产与经营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在稳定土地产出率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选择自然环境和生产要素最具优势的地区,布局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西瓜生产县域产区,大力扶持产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补贴,以多种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带动西瓜产业聚集,突破单纯生产合作的局限,积极开展产前和产后营销服务,发展西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利用不同区域资源差异的特点,形成不同季节、不同类型、不同消费需求的主产区域以及优势县域,将西瓜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优势特色园艺产业。


4.大力开展西瓜绿色品牌创建,推动西瓜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

建立西瓜产业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制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西瓜商品标准。 应尽早建立瓜果种业与生产的规范体系,保障可持续良性发展。 应建立西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提升西瓜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完善西瓜绿色农产品检测体系,建立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依托国家及地方“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立覆盖西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等现代销售手段,不断发展订单农业,拓宽西瓜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5.培养优秀科学家队伍,构建支撑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企业协同攻关机制,开展以西瓜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鼓励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完善西瓜农业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探索建立农业技术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借鉴国际西瓜产业协会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加强国际间科技和成果的交流合作。

作者简介


路绪强,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多倍体西瓜遗传育种课题成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多倍体品种改良岗位团队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西甜瓜栽培与生理团队骨干专家。 主要从事西瓜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功能性西瓜新品种选育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5项,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oreticaland Applied Genetic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核农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篇。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第一完成人登记西瓜新品种8个,获软件著作权2项。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李莉,尚怀国.我国西瓜甜瓜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瓜菜,2020,33(5):69-73

2. 李干琼,王志丹.我国西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瓜菜,2019,32(12):79-83

3. 陈哲,梁瀚元.我国西瓜产业发展与贸易趋势研究.经营与管理,2019,9:114-120

同时本文部分引用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观点,表示感谢。


文章来源:本文选自《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总第128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gmc七座商务车价格(近6米挂奔驰标)
上一篇:壳牌防冻液多少钱一桶(关于防冻液)(壳牌红色防冻液多少钱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