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经武 (超导体物理学家)

2023-03-03 08:35: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6

朱经武超导体物理学家

朱经武,祖籍广东台山,美籍华人,194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迁至台湾。 他是著名超导体物理学家,曾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是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朱经武在超导材料研究领域成就卓着,曾任美国德克萨斯州超导中心的主任。 1987年,他成功利用液态氮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 2002年,他再次刷新纪录,将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90度。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经四个月的努力共邀请1779名海外侨胞回国观礼,在所有应邀嘉宾中,5位德高望重、声誉卓着的侨胞代表,朱经武是其中之一,将应邀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出席招待会。

中文名

朱经武

国籍

美籍华人

籍贯

广东台山

出生日期

1941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

圣地牙哥加州大学获取博士学位

职业

物理学家

出生地

中国湖南

代表作品

成功地发现了新超导材料

人物简介

朱经武,1941年12月2日出生于中国湖南长沙,超导体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1]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台湾综合大学系统首届系统总校长。

1948年朱经武随父母迁移至台湾;1962年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1965年获得福坦莫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贝尔实验室从事工业研究工作;1970年进入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79年进入休斯敦大学任教;1986年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真空外延中心主任;1987年出任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首位主任;198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同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与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7月1日出任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2005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2008年8月7日入选美国休斯顿布朗大会名人堂;2012年担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首届系统总校长;2015年当选为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朱经武主要从事高温超导基础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1987年朱经武等人首次宣布得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

人物经历

原籍广东台山,出生于湖南芷江,汉族。

1948年随父母迁移至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高中就读于台中县的国立清水高中,在台湾成功大学获取理学士学位(1962年),在纽约霍涵大学获取硕士学位(1965年),及在圣地牙哥加州大学获取博士学位(1968年)。

毕业后,他在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工业研究工作,两年后任职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于1975年获擢升为教授。

1979年,他出任休斯敦大学物理学教授。 1986年至87年,他出任国家科学基金的固态物理项目主任。 他曾担任多所机构的顾问及客席研究员,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阿岗国家实验室及杜邦等。

1987年,朱经武等人首次宣布得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

2001年7月1日起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2006年5月开始,受聘担任嘉兴学院名誉院长。

朱校长刚获俄罗斯工程学院院士(2005),他同时也是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发展中世界科学院五院院士。 朱经武教授屡获殊荣,包括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及马蒂亚士奖。 他又获颁工程界最崇高的约翰弗里茨大奖,爱迪生、贝尔及费米等杰出科学家,也是这个大奖的得主。

朱经武的妻子陈璞是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女儿。

个人成就

朱教授在高温超导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卓着,蜚声国际。

1987年1月,他成功地发现了新超导材料,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超过了液态氮的温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打开了高温超导研究的大门。 同年,朱教授出任由美国德州及联邦政府资助,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首位主任。

朱教授是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及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屡获殊荣,包括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国家科学奖、太空总署成就奖、孔士德奖、国际新材料奖及自由基金会国家奖。 1990年,他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推选为美国最优秀的研究员。 2000年,他获白宫邀请参加"二十世纪重大发明的新纪元时间锦囊"计划,又被"世纪动力"选为本世纪在气电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人士之一。 他获颁授七个名誉博士学位,又拥有五个荣誉教授的衔头。

朱教授着述丰富,曾发表逾510篇学术论文,又合编多部着作,为百科全书及科学年报撰写科普文章。

朱教授已于2009年9月卸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职务,接任者为陈繁昌。

相关荣誉

大学校长

1991年,香港科技大学成立,2001年,朱经武成为香港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2004年,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进入全球工科排名前25位;2006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全球200最佳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列第58位;英国《金融时报》EMBA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二。 每天早上八点,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都步行上班,这是他来到这所学校后就一直保持的习惯。 在上班的路上,他会经过一个上坡路,近年来,他带领着香港科技大学也在走一条上坡路。

朱经武与香港结缘,还早在2000年,那年,香港经济在经历了金融风暴打击之后,出现了全面复苏的形势。 如何让香港科技大学成为香港经济转型时期的科技龙头,选择合适的校长成为关键。 在美国科学界声名显赫的朱经武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香港科技大学校向媒体宣布:委任朱经武,接替即将卸任的校长吴家玮,出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选择一位没有任何院校管理经历的科学家担任校长,香港科技大学的举动引起媒体一片哗然。 朱经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五年的合约,任期内,他将在不放弃超导研究之外,尽全力带领香港科技大学向前发展。 也曾经给自己立过目标,就是要做成这个MIT,做成麻省理工学院。

上任不到一年,朱经武就获得了香港最佳大学校长称号,而香港科技大学也在他的带领下,延续着以前的发展态势,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尤其在生物科学及生物、纳米、电子资讯、能源及环境、管理教育五大领域的研究,成果显着。 五年任期,朱经武没有遗憾。

校长的任期延长续签了一段时间,原因当年他来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就是因为基本上他是希望能做点事情。 他在大陆出生,在台湾长大,在美国工作很长的一段时候。 那么,但是这三方面的人呢,互相的了解,都有一个鸿沟在里面。 他说香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地方,假如他能够来这儿,把这个鸿沟缩短的话,那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其实在我一生里面,从来没想过当校长,更没想过到香港来当校长,所以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来了以后呢,学校的的确确因为同事的努力,能继续向前走。 所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朝气蓬勃、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它拥有一支享誉国际的优秀教研队伍。 来自全球25个国家,各级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75%的教授来自北美一流研究型学府。 全校除了本港7500名港学生外,还有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名人堂

2008年8月7日消息:美国休斯顿布朗大会堂正厅日前多了一道景观——名人堂。 巨幅彩照配以一方镌刻杰出事迹铜牌,表彰名人对该市的贡献。 据悉,目前入选名人堂只有10位,德州超导中心创办人、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是其中之一。 据报道,其它入选者有心脏移植外科手术权威库里博士、老布什总统任内的商务部长莫斯巴克、克林顿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班森、奥运体操十项全能冠军等。

参考资料

1.我们的院士·香港科学院

下一篇:天仙子 (茄科天仙子属植物)
上一篇:张廉 (浙江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