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姜价格2016年报价(生姜从每斤5元跌至0)

2023-03-03 06:28:0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今年10月份,各类蔬菜价格集体上涨,菠菜比肉贵,让广大消费者直呼吃不起。 但是,生姜,却面临滞销局面。


生姜滞销:地头收购价从每斤5块跌到5毛


在山东省昌邑市的生姜种植基地,种植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地一亩生姜需要1000多斤姜种,按照今年年初的价格,大约需要5000元。 棚架、棚膜、农药、化肥大约需要将近10000元,如果是流转土地种植,还需要1500元左右的流转费,再加上播种和收获的人工费,每亩成本在2万元左右。 如果按照每亩15000千斤的产量计算,收购价要达到每斤1.3元才会保本,低于每斤1.3元,种植户就会赔钱。


据媒体报道,近几天有多个产区陆续出现了滞销情况,比如湖北省英山县有100多万斤,河北省正定县有10多万斤,都没有商贩去收购,而这还只是其中被报道出来的。

大多数农户表示,生姜虽然价格很低,但还是卖不动,自己只能将生姜留在地里,等待有人来收购再进行采挖。


据一亩田产地端工作人员反馈,今年整个市场上生姜就是走不了量。 从产地来看,去年地头收购价4元左右一斤,最高5元,今年地头收购价通货只有5毛一斤。 价低滞销,大量生姜依旧卖不出去,拉不出去。 而市场上各大中型批发档口,走量也很慢。



其实,生姜滞销,不仅仅是今年的特例。


生姜价格大概形成了一个波动的圈。 2014年,生姜价格达到顶峰时期。 2015年末至2016年初出现大面积滞销,产地以及市场端都同今年情况相似,地头收购价几毛钱一斤。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波动上涨,上涨态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2020年11月全国批发价达到每斤7元的高点。 今年,生姜再次出现滞销,价格跌至谷底。



跟风种植产量大增却滞销,生姜到底怎么了?


今年生姜再次出现滞销。 这与多地生姜丰产有关,最根本的问题,依旧是供需关系。


据一亩田大数据显示,8月份到11月份,2021年生姜供应量一直维持在去年供应量的2倍左右。 (下图中,蓝色实线为今年生姜供应量,虚线为去年生姜供应量。 )



目前,我国生姜主产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湖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 主要种植品种分为北方大姜和南方小黄姜。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生姜种植面积320万亩左右,此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至2020年的428万亩,6年间种植面积增长33%左右。


虽然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但是生姜产量并未同步增加。 2017年-2019年生姜产量反而连续三年出现了下滑现象,其中2018年和2019年山东、河北主产区降雨偏多、姜瘟病害集中爆发,导致生姜亩产下滑。 连续三年产量下滑,是2020年末生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此外,2020年生姜出口数量增加、姜农惜售供应减少和种植成本的上涨,也成为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


2020年的生姜价格高峰期,刺激了生姜种植户扩大种植。 今年,在生姜生长的关键期,雨热条件良好,今年的生姜又是一个丰收年。 种植面积扩大,亩产量增加,生姜总产量增加,因此,上市时期,生姜再次出现了滞销局面。


种植户应该怎么办?


在农产品领域,某一个品类的产品普遍丰收,并不意味着好事。 尤其是对种植该作物的农户来说,丰收并不意味着丰产,反而代表着作物的低价与滞销。


目前,一亩田行情大数据显示,全国多个批发市场各个品类的生姜普遍呈现滞销状态,一级精品货批发价在1.3至2元一斤之间,较去年同期7元一斤的全国批发均价相比,可谓是“跌倒谷底”了。 而且产地大量生姜走不出去,种植户们都心急如焚。

在此,一亩田平台观察员提醒广大种植户,在生产经营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规避风险,找路径拓渠道,不仅把菜种好,也要把菜卖出去,实现丰产丰收。


一,从种植选品时就要防范种植风险。 姜是高产作物,价格处于高位,就容易吸引主产区和其他地区扩大种植面积。 就像前文提到的“姜你军”涨价波动区间。 一定要关注主产区行情,理性规划种植。


二,今年生姜滞销,已成既定局面。 如果不着急用钱,并且有条件(姜窖)允许存姜,可以暂时储存起来,暂时挺过这段低迷行情。 在等待期间,价格高时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拒绝惜售。 货多提前有序出货;货量少便静等时机。 最好是有序分批出售,在行情不确定时,留下补平差价的空间。


三,及时通过一亩田这类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了解各个市场行情,及时根据行情调整自己的销售方案。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亩田电商平台,开拓不同销售渠道,不仅考虑餐饮行业,也可以考虑加工、出口方向。 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销路难题。

下一篇:鸭子的养殖与销售价格(街边烤鸭用的是什么鸭)
上一篇:大国酱香酒53度价格(大国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