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蛙繁殖方式

2023-03-02 22:31:2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4

雄蛙通常会在距其藏身处2米内的洼地里鸣叫,这些洼地通常有馒头蛙身体长度般深,并且植被茂盛从而提供掩护。 有时候领地内没有这样的洼地,雄蛙也会在地面上选择一块永久的地方左右鸣叫吸引异性的场所。 至今没人发现该蛙攀爬在植被上求偶。 馒头蛙表现出对鸣叫地点的专一程度,它们经常呆在同一地点鸣叫很长时间并且常常连续几个晚上回到同一地点。 馒头蛙通常被认为通过它们的鸣叫吸引异性,但它们有时会投入到很激进的主动搜寻中去,雄性会到处搜寻并且时不时定下来鸣叫。 有人观察到雄蛙有事一离开躲藏处就会鸣叫,甚至有时在洞里就会开始鸣叫。

在繁殖季节,一组由相邻的3-7个雄性组成的合唱小队会相呼应的鸣叫,通常由一到两个“领唱”起头,来刺激其余的成员爆发性的一同鸣叫。 在这种影响下,临近的单独雄性开始还合不上拍子,但很快声音就踩着节奏重叠在一起。 这种合唱通常非常明亮,声音的分贝足够使得临近的“合唱团”的领唱开始鸣叫,求偶的歌声就这样迅速传播开来,通常在同一开放的区域这种传播会变得非常容易。

每一次鸣叫持续0.2秒频率大约是2千赫兹,一个由两到三只甚至更多雄蛙组成的小组会不断重复发出这种叫声,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假设:由一组雄蛙发出的叫声比单个的叫声对雌性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或者小群体的鸣叫能给临近的雄蛙传达某种信息。 馒头蛙两次发声的间隔大约是4.0到51.8秒不等,每分钟通常发声53次。 一次长时间鸣叫结束后通常休息1.5到10.0分钟才会再次开始鸣叫。

雄性馒头蛙对降雨异常敏感,通常降雨开始后的15到30分钟它们就开始鸣叫了。 雄蛙在下午7:30到晚上11:30这段时间鸣叫异常活跃,不过要到黎明时分叫声才会非常响亮。 如果赶上非常强的降水或者湿度大的天气来临,这种叫声能持续几天之久。 遇上干燥的天气叫声就明显少了,看来馒头蛙这个时期都休眠了。 气温也是决定叫声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鸣叫的比率和气温高低成正比,单次发声的持续长度和气温成反比,两次鸣叫之前的间歇很明显的和气温高低成反比。 还有,随着降雨的结束,成组一起鸣叫的雄蛙们的叫声强度和持续时间会慢慢减弱和减少。

馒头蛙的繁殖期比较短,通常只持续4到6周。 和其他大多数蛙类不同,这种蛙的交配并不在水中进行,主要因为它们的纯陆生习性,馒头蛙根本不会游泳。 该蛙雌雄两态明显,雌蛙个体明显偏大。 由于体型的差异加上馒头蛙本身圆胖的身材和短粗的四肢使得它们很难使用蛙类常规的抱合姿势。 由于雄性的四肢不能够伸展开来安全的抱住雌性的身体,雄性很独特的使用一种从皮肤里分泌出的粘性液体把自己粘在雌性背部稍微靠后的位置。 尽管所有馒头蛙的皮肤都含有腺体,都能够分泌御敌的有毒粘液,但抱合过程中提供吸附作用的粘液都来源于雄性。 一旦交配开始,雌性馒头蛙会向后挖掘从而制造一个洞穴以备将来产卵之用。 当卵从雌性的泄殖腔排除时,雄蛙就会给它们受精。 馒头蛙经过独立的进化,它们完全的适应了纯陆生形态,它们的卵不会经历通常的蝌蚪形态,幼蛙会直接从卵里孵出。

馒头蛙在精心构建的地下巢室产下很大的蛋黄卵,这些巢室通常呈椭圆形,构造精细深达地下20-30厘米处。 巢室通常有40-45毫米高,53-65毫米宽。 该蛙一次排卵的数量相对较少,据记载一个巢室通常上部储存40-50枚含卵黄较少的胶囊卵,在巢室底部储存45枚富含蛋黄的卵。 馒头蛙的卵直径5毫米,被包裹在10毫米的富含乳脂状蛋黄的胶囊内。 卵通常在受精后4-5周孵化,期间雌性会在巢室顶端几厘米出挖掘一个小空间来守护这些卵,雄性也会看护这些巢室。

下一篇:交通事故电话是还是
上一篇:股票今日支撑价什么意思(长高股票今日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