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游神(日游神和夜游神)

2023-02-26 20:57: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日游神中国民间宗教信仰

日游神又称日游巡。 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日游神是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神,一开始,日游神被认为是四处游荡的凶神,如果冲犯了日游神将会招来不幸。

王晔《桃花女》杂剧第三折:"今日伊出门之时,正与日游神相遇,虽不至死,也要带伤上阵。 ”《玉历至宝钞》中,日游神作"日游巡”,作狱吏打扮,披散着头发,手持木牌,上写"日巡”二字。

中文名

日游神

又称

日游巡

性质

中国民间信仰

书籍记载

《封神演义》、《协纪辨方》

相对神仙

夜游神

主要职责

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

名词解释

1、旧历书所载凶神名。 元代《授时历》即有此名目。 相传以癸巳至戊申十六日在房内东西南北中五方,己酉至壬辰四十四日出游。 人宜避忌游神所在之方。 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日游神》。

2、指奔走钻营的人,含讽刺意[1]

书籍记载

1、《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山岁部下日值众星名讳:日游神一温(讳)良。 ”

2、《协纪辨方》卷三:"今按日游神载于《时宪书》,明代承元《授时历》即有之,其前则莫可考矣。 《历例》曰:'其义未明’……南方民俗又有所谓鹤神方者……暗与日游神相应。 ”按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云:"嘉佑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驰鹜请托。 有一人号望火马,又一人号日游神,言日奔竞。 ”则宋时已有此称。

3、史籍《宣室志》中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 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 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 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

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 恶人鬼魂堕入河中,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民间谣传,人死后亡魂都要过奈河桥。 奈河桥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造福人类,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

相关传说

此时谈笑已经出了樊阳城,赤紫龙无法感应到谈笑的方向,虽然月精魂与轩辕斧目前还有联系,但距离太远,毕竟不知道谈笑身在何处,赤紫龙只能暂时放弃,准备回岛交代下此次中原之行的结果,他要说服岛中长老会,正式解除封令,为进入中原准备各项事务,与金氏商社结盟一事,在如今看来也是有利的。

战族远离中原上千年,两百多年前虽来过一趟,最后却惨淡而归,那一趟战族九成男丁只有骨灰回到了岛中,把一个战族几乎变成女儿国,当时原本就在准备改部落制度为王国制度的努力,也被消灭在无形中。

如今通过两百多年的休养,战族人口比例开始回升。 只是为了恢复人口,战族不得不吸纳了两百年前追随神武军离开中原的部分义军,两百年中流落到海外的中原流民,以及战族在东海扫荡各个海岛后收服的土著海贼等等外来人口,组成了新的战族人口比例。

到如今像赤紫龙一样保存着战族纯正血统的战族高层在战族中所占比例已不到两成,由此也可知道两百多年前战族男丁的损失对战族的消耗有多大。

血统的融合给战族带来了新兴的人口,对过去部落公有制度更大的冲击,却也因为纯正血统的淡化,原本许多战族千年流传下来的修炼心诀、上古秘术,新一代的战族人都只能学成一二,不能像赤紫龙这样的纯正战族人学起来这般得心应手,况且真正高深的东西只在正统战族中部分姓氏的族人中传承,一般族人是无法学到的。

实力的差距,造就了阶级的发生,战族中族人开始分出等级,纯正的战族血统是第一阶层,他们的战力是他们地位的保证,当年追随神武军离开中原的小部分义军后代成为第二阶层,他们也学到了战族的修炼方法,同时他们还有自己从中原带来的修炼方式,就战斗力而言,也比后来的第三阶层那些流民土著海贼融合进战族产生的后代更强些。

当时为了稳定人心,保持了部落制长老会的特权,或也有别的原因,战族颁布了禁令,在没有见到两百多年前,流落在中原的神器轩辕斧前禁止战族人踏入中原,这样就可以减少中原王国制度对战族的冲击,在岛上表面上还是部落公有制,所有战族人看似一律平等。

但战族是崇拜实力的上古部族,那些学不到战族高层修炼心诀的族人,还是被正统战族人看不起。 两百多年来,战族内部矛盾加剧,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一些战族中实际的高层贵族在中原流民的鼓惑下开始贪恋起王国制中个人至高权利的那种感觉。

赤紫龙就是其中战族贵族中实力最强的赤氏与幻氏联合后的代表人物,这对部落制的冲击非常严重,东海上各处未控制的可居住岛屿的减少,进入中原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大,战族已经到了必须寻求变革的时候,唯独族中长老会或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一直以禁令维持着古老的部落制。

三个月前,金氏商社的商船在半年前无意中在东海近海岸,遇到了战族的战船,当时带队的正是金凡久的大儿子金郁保,他是土丘国流亡出来的上古有山部落中的正统族人,又是部落中雾隐纱家族的长房嫡子,有资格查看上古流传下来的族典古籍,了解不少上古秘闻,通过战族打出的旗帜,他居然认出了战族,于是金家堡开始与战族有了联络与生意上的往来。

金郁保回中原后,马上向金凡久报告了这事情,就有了邀请战族派人来迎回轩辕斧的事情。

赤紫龙所代表的战族新一代权势人物,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重视,便让赤紫龙亲自到了中原,一方面是查看轩辕斧是否真的出现,二是调查目前中原的状况,战族进入中原的可能性。

这便有了文中开始有的一幕事情,之后随着事情的发展,谈笑盗斧,赤紫龙没有能拿到轩辕斧,知道轩辕斧已不在樊阳城后,便准备回岛。

他们依旧自当年神武军登陆中原的地方,从扬州吴郡登陆,也是对先人的一番祭奠。 之后穿过江东李家唐国,又经刘家汉国,在江夏郡登船过江,之后便到了樊阳。

那赤大本是东海中最大的海贼王乔白浪,被战族收服后,一直依附在战族赤氏门下,赤紫龙许他将来为海军大都督,此人于船战颇为不弱,领兵也有一套,当年若不是战族中个人实力实在太强,手下的海贼几十个打不过人家两三个,他的老巢先被破了,后手下出卖,被困在了一处岛上,让战族赤氏高手擒获,他还在逍遥的作海贼头子。

两人一路行来,查看了唐国、汉国的部分军力,感觉这两国虚有其表,不堪一击,至于樊阳城大梁国的军队,他们也探查了一番,士兵虽是精锐,但与战族神武军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只是在装备兵器的确不是自己上所能比拟的,如正面交战,两军一个胜在个人实力强,一个可能在武器装备上要强上一番,胜负难测,战族都是步兵,水军,没有盔甲只有穿布衣,而且北方作战骑兵必不可少,这也是战族目前最大的缺憾,岛上无马。

故,此次与金氏商社结盟的话,的确好处多多,即可作为中原内应,随时了解中原变动,其次,金氏商社是从事武器盔甲买卖的,双方结盟后,战族就能得到武器盔甲的供应,战族并不穷,在东海上,战族的势力是非常强悍的,只是这年月,海上行走的商户还不多,就算有也都在近海岸,故而中原对战族依旧没有什么了解,以为不过是海中的大海贼罢了。

这次赤紫龙和赤大准备回岛前再去查探下牧家新楚国的实力,以便回岛之后商讨进军中原的可能事项。

他们跟随着金氏商社的商队行动,途径荆州襄阳郡时,赤紫龙通过胸前月精魂忽感应到了轩辕斧的所在,此时还在十五日内,两大神器之间依旧还有神秘的联系所在,赤紫龙心喜,便让别人等他十日,另交代了赤大一番。

自己便用起缩地术便独自追来,这一路行来,也不避讳,只把那些凡人百姓惊的,以为紫气天神巡地,在当地居然新起了一个日游神的传说。

传说典故

『日游神』与夜游神相反,日游神是在白天四处游荡巡行的凶神,他们与夜游神们日夜轮流值班,专门找人的麻烦,还经常向上司打小报告,活像一帮专门祸害百姓的"阴问小特务”。 早在上古时代,我国民间即传说有日游神。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日于此野。 ”"二八”神,就是日游神,郭璞注条曰:"昼隐夜见(现)。 ”杨慎补注:"南中夷方或有之,夜行逢之,土人谓之日游神,亦不怪也。 ”

⊙二八神的名字也很奇怪。 《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说明:二八神在羽民东。 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这里用了乘法,二八一十六,是说日游神有十六个。 郝懿行对此条笺疏道:"薛综注《(文选)东京赋》云:‘野仲、游光,恶鬼也。 兄弟八人,常在人间作怪害。 ’案野仲、游光二人,兄弟各八人正十六人,疑即此也。 ”也认为日游神是十六个,而且以恶鬼野仲、游光为首。

野仲和游光是汉代民间传说的最厉害的两个恶鬼,因为他俩太厉害了,人们反而用他们去镇伏其他鬼魅,正所谓以恶制恶,以毒攻毒。

清·卢文弘《群术拾补》辑《风俗通逸文》称:"夏至,着五彩,辟兵,题曰游光’,厉鬼知其名者。 永乐中(汉顺帝时),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仲、游光,……人情愁怖,复增题之。 ”当时人们用恶鬼野仲、游光之名,来辟兵(避免受兵器伤害)、辟瘟疫。 也有人认为"二八神”是二人,"八”乃"人”之误。

《淮南子·坠形训》曰:"有神二人,连臂为帝候夜,在其西南方。 ”高诱注曰:"连臂大呼夜行。 ”是说日游神有两位,臂膀是连在一起的,有点像连体怪胎,日巡行时大喊大叫。

但后世传说的日游神已没有这些特点,变成单个活动,而且行踪诡秘,鬼鬼祟祟,完全是一副窥测人们隐私的"包打听”角色。

明·冯梦龙编《古今小说》记载:蜀郡益州有个秀才叫司马貌,空有一身才学,到了五十岁,还不得出身,屈埋于众人之中,心中怏怏不平。

一天因为酒醉,写了一首《怨词》,其中有两句是:"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横暴。 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吟哦数遍,将诗稿焚于灯下。

不料,此事被日游神侦知,奏知玉帝。 玉帝闻之大怒,要治他的罪。 后听太白金星劝告,让司马貌代理阎王半日。 司马貌果然不凡,半日时间,把四件大案皆判分得清清楚楚。

玉帝见他能体现天地无私、果报不爽之意,就叫他转世为司马懿,将三分天下收拾归一。 在这里,司马懿有幸当了半日阎罗王,后转世为出将为相的司马懿,倒要"感谢”那个夜游神了。

人们对日游神是敬畏的。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谈到了当时北京民间有一种风俗,即在夜晚星光下,不能在院中放置洗濯的剩水,怕日游神巡日时用这些脏水饮马,罪过就大了。 由此看来,早在明代民间就已普遍对日游神有信仰了。

日游神到了清代,形象已与上古传说有很大不同,不是"为人小颊赤肩”,而是高大无比。 若是碰到他,常会倒霉。

清《醉茶志怪》中,记载了几则日游神的传说。 兹录一节。 日游神,往往为人所遇。 以予所闻者言之。 一在邑东关外崇宁宫前,有王某夜行,见墙阴一物如袱,俯视乃巨靴,长约三尺许。 举头则眉际复一靴,大亦相等。 仰望一巨人,坐檐际,高约数丈,迭腿而坐。

踌躇间,忽有一人提灯笼而来,巨人抬其足,其人若未之见,匆匆遂过。 王亦欲随之过,巨人乃以足挡之。 相持数刻,始不见。 归家后,不数日而亡。 殆衰气所感,鬼神挪揄之也。 又某宦窝河北客合,好樗蒲(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

正月间,访友人赌戏,归店时已三鼓,月色微明。 至北关浮桥,见钞关东有巨人坐屋上,高以丈计,其服制仿佛纱帽宽袍,气象雄阔。 某骇,几不能步。 视所提之灯,光小如豆,踟躇不前,俄而不见。 某归后亦无恙。

《醉茶志怪》所说日游神"纱帽宽袍,气象雄阔”之形象,与民间流行的日游神神马造像完全相同,只是神马中的日游神一手握朱笔,一手持卷簿,身着黑袍。 《醉茶志怪》所载形象当是受了神马的影响

简介

日夜游神

日夜游神,是日游神与夜游神的合称,又叫日夜游巡,原是四处游荡的凶神,后来则演变成东岳大帝、阎罗王、城隍爷等阴间神明的部下,监督人间的善恶,故常被供奉于东岳庙、城隍庙等。

汉族民间传说,世人若看见夜游神,定乃不祥之兆。 清朝李庆辰《醉茶志怪》中说,王某人在夜中,看见一个三丈高的巨人,巨人微笑告知:"我乃夜游神也。 ”言毕消失,而王某数日后无病身亡。

夜游神

夜游神,又称夜游巡。 是夜晚巡行之神,与日游神轮值,监督人间的善恶。 《山海经》说:"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野。 ”就是指传说中的夜游神。 当时的夜游神不只一人,而逐渐演变之下,变成只有一位。

参考资料

1.日游神·讲历史

下一篇:这样减肥还怕瘦不了?
上一篇:古画 (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国古代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