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3-02-24 16:56: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4

12/26/2015

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考试已经结束,小编特为考生第一时间整理了2016考研政治答案完整版,仅供大家参考!

一、单选题

1.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2.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D(200%)

4.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5.D(实事求是)

6.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7.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8.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9.B(中日甲午战争)

10.C(军事和科学技术)

11.A(忻口会战)

12.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3.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14.A(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途和基础)

15.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6.B(中东地区战役、冲突和动荡加剧)

二、多选题

17.AC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认识)

18.ABD(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开空折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9.BCD(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困以及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20.AB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适宜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力制度条件)

21.CD(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2.ABC(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23.A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公开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4.ABCD(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社保政策兜底)

25.A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6.ABC(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27.BCD(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28.ABC(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9.ABCD(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是死路一条;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0.ABC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规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31.AB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32.ABCD(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ABD(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三、材料分析题

34.(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作为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且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从而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体现为由低级阶段想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一规律决定了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用来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的,它也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的深化协调推进。 所以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2)“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第一,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第二,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四个全面”思想也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35.(1)“铁腕治污”引发的广泛讨论体现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中不同的态度。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应有之义,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一,经济发展依然是总布局中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环境治理是总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生态保障。

第三,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二者的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首先,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指数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是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铁腕治污”所引发的争论体现出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争论中所体现出的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正体现出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的迫切性。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生态文明的保障不能治标不治本,不能短期休克式治霾,而要在法律法规中将保护生态文明长期固定下来。

36.(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强调必须向一些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舟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2)在现阶段,党面临四大考验:第一,执政考验。 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否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 第二,改革开放考验。 第三,市场经济考验。 第四,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党需要应对四大危险:第一,精神懈怠的危险。 这是和平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危险,也是任何长期执政的政党都要面临的重大考验。 第二,能力不足的危险。 第三,脱离群众的危险。 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第四,消极腐败的危险。

37.(1)家庭对个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概括,它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弘扬了悠久的民族文化。 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 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基础。 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不断拓宽渠道、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营造良好家风要坚持:第一,增强公民认识。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促进作用,因为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 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人民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注重普及效果。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价值导向、行为准则和共同追求。

第四,强化各级引领。 发挥重要节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使全体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38.(1)联合国是二战主要同盟国在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刻,为构建持久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而发起成立的。 联合国宪章及其宗旨和原则的确立,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重要成果,是世界和平力量反思战争发生深层原因的结晶,是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国际性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联合国作为代表性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论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 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泥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人类共同利益。 “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连带效应,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因为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 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下一篇:昆仑神宫下一部是啥(潘粤明鬼吹灯昆仑神宫下一部是啥)
上一篇:省油车排行榜2013(省油车排行榜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