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 (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名)

2023-02-23 22:30: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7

淮南王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名

淮南王,是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分别有:“汉朝的英布(又称黥布)、刘长、刘安、刘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邕、司马允、刘冲、石昭、符生、刘讳、刘子孟、直勒它、高仁光、陈叔彪、拓跋他、拓跋世遵、拓跋宣洪;隋唐时期的李锷、李茂等。 ”也有自封王的,如东汉李宪,还有就是根据地理位置封王的,如北魏北齐时。 一般指的是汉代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在今安徽省寿县。

名称

淮南王

设立朝代

汉代

代表人物

刘长,刘喜,刘安等

类别

王爵封号

汉代时期

西汉得淮南王之封号的有黥布、刘长、刘喜、刘安。 因黥布、刘长、刘安的先后叛乱,汉武帝以后的两汉时期没有再封淮南王。 东汉李宪系自封。 从封异姓诸侯黥布到封宗亲刘长、刘喜、刘安,从朝廷不愿再封到李宪占据淮南自封(详见第四部分“另类淮南王及几点存疑”),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割据的利益之争。

英布

英布简介

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 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 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长沙哀王吴回(吴芮之孙)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诱骗他逃到南越,所以英布相信他,就随他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2]

连环画英布

汉书记载

《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 秦时为布衣。 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 及壮,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 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 布使人之九江,得数县。 五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殷反楚。 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垓下。

刘长

刘长简介

刘长

刘长(前198-前174),西汉初诸侯王。 力能扛鼎。 丰邑(今江苏丰县)人。 刘邦少子,妻雍氏。 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 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 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 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严道县,今四川雅安),途中不食而死。

刘喜

刘喜简介

刘喜(?—前143)即城阳共王。 西汉宗室诸侯王。 西汉沛县(令属江苏)人。 刘邦曾孙,城阳景王刘章子。 前176年嗣袭城阳王。 汉孝文十二年(前168年)被封为淮南王。 越五年,复返为城阳王。 在位三十三年卒,谥共王。

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孝文八年,怜淮南王,王有子四人,年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城侯。 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 兄弟二人,不相容!”上闻之曰,昔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 天下岂以为我贪淮南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如诸侯仪。 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

刘安

刘安(约前179─前122),淮南王刘长之子,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 刘长谋反事发自杀,文帝八年(前172年)封安为阜陵侯,十六年进为淮南王。 吴楚七国谋反,安拟举兵响应,因国相反对而止。 武帝接位,安勾结太尉田,暗中整治武备,赂遗诸国,觊觎帝位。 元朔五年(前124年),郎中雷被上书告发刘安阻其欲从军击匈奴,诏削安二县。 元狩元年(前122年),有人告发刘安谋反,武帝交丞相公孙弘和廷尉等审理。 安恐阴谋败露,拟抢先发难,又被其谋士伍被告发。 安自杀;王后、太子及审问中被牵连到的列侯、二千石和豪杰等数千人,皆以罪受诛;淮南王国被废,改置九江郡。 刘安爱读书,鼓琴,不喜狗马游猎,也行阴德拊循百姓,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 编纂《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其如《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 《内篇》流传至今。

淮南王刘安墓

刘安墓位于寿县城北门外八公山下,北依四顶山,南临低水,清同治八年安徽巡抚吴坤修书“淮南王墓”碑,立于墓前。 《清一统志》载:“刘安墓,俗称淮南王墓”。 安徽省人民政府已把刘安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记载

《汉书》记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戈猎狗马。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割的时期,战乱不断。 占淮南之地有封淮南王的;占淮北之地的也不乏有封淮南王之举。

曹邕

曹邕(?-229年),是魏文帝曹丕之子,为苏姬所生,黄初三年(222年)被立为淮南王。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记载: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 三年,进为淮南王。 四年,改封陈。 六年,改封邯郸。 太和三年薨。 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 六年,改封鲁阳。 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司马允

司马允(272年—300年),字钦度,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母李夫人,西晋宗室、诸侯王。 咸宁三年(277年),封濮阳王。 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淮南王,授任镇军大将军,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 永康元年(300年),司马允在讨伐赵王司马伦时,被司马督护伏胤所杀,时年二十九岁,谥号忠壮,追赠司徒。

刘冲

淮南王

刘冲,是刘曜的儿子。 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刘曜在长安立宗庙社稷,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其疆土当时并未涉及淮南。

《资政通鉴·晋纪》卷九十一载:“汉主曜还,都长安,立妃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封子袭为长乐王,阐为太原王,冲为淮南王,敞为齐王,高为鲁王,徽为楚王;诸宗室皆进封郡王。 羊氏,即故惠帝后也。 曜尝问之曰:“吾何如司马家儿?”羊氏曰:“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何可并言!彼贵为帝王,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曾不能庇。 妾于尔时,实不欲生,意谓世间男子皆然。 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自有丈夫耳!”曜甚宠之,颇干预国事。 ”

石昭

石昭是南北朝时期后赵之淮南王。

《资政通鉴》卷九十八载《晋纪》二十: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遵召义阳王鉴、乐平王苞、汝阳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议于郑太后前,曰:“闵不臣之迹渐着,今欲诛之,如何?”鉴等皆曰:“宜然!”郑氏曰:“李城还兵,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何可遽杀!”鉴出,遣宦者杨环驰以告闵。 闵遂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遵,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千人执遵于南台。 遵方与妇人弹棋,问成曰:“反者谁也?”成曰:“义阳王鉴当立。 ”遵曰:“我尚如是,鉴能几时!”遂杀之于琨华殿,并杀郑太后、张后、太子衍、孟准、王鸾及上光禄张斐。 鉴即位,大赦。 以武兴公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 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苻生

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氐族人。 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第三子。 史载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常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备置左右”在位三年期间杀害了多位大臣,以及做了多项残忍变态的事。 最终苻生被苻坚发动政变推翻,不久被杀。

《两晋秘史》:“淮南王苻生幼无一目,性鲁暴”(《中华别史全集·两晋秘史》第439页)。 皇始五年,符健死,其子符生继位。 符生在位期间滥杀大臣,后为符坚所杀。

刘讳

刘讳是宋文帝的第十一皇子,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被立为淮南王。 据《宋书》本纪五《文帝》载:元嘉二十五年八月,“甲子,立第十一皇子刘讳为淮南王”。

刘子孟

刘子孟是宋孝武帝的第十六皇子,系杨婕妤所生,大明七年(463年)被封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子孟仅食邑2000户,泰始二年,改封安成王,户邑如先。 “改封”未拜被赐死。

《宋书》本纪六《孝武帝》载:大明七年八月,“乙丑,立第十六皇子子孟为淮南王”。

《宋书》本纪八《明帝》载:泰始二年,“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松滋侯子房并赐死”。

直勒它

直勒它,系索头虏姓托跋氏。 《宋书》列传第五十五《索虏》: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 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 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 使持节、都督洛豫州及河内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王直勒它大翰为其后继。 使持节、侍中、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领护西戎校尉、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晋琅邪王司马楚之南趣寿春。 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东安公刁雍东趣广陵,南至京口。 使持节、侍中、都督青、兖、徐三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青徐二州刺史、东海公故晋元显子司马天助直趣济南。 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 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邵陵、践土,区区齐、晋,尚能克胜强楚,以致一匡,况大魏以沙漠之突骑,兼咸、夏之劲卒哉!

高仁光

高仁光,北齐后主。 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七子。 原高洋妃嫔卢嫔为高仁光养母。 高仁光性躁且暴,位清都尹。 566年5月23日,北齐后主高纬立太上皇帝高湛的儿子高弘(高廓)为齐安王,高仁固(高贞)为北平王,高仁英为高平王,高仁光为淮南王。 北齐灭亡,高仁光与后主死于长安。

《北齐书》第八卷帝纪八记载:天统三年(567年)五月封仁光为淮南王

《北齐书》第十二卷列传四及《北史》列传第四十卷上记载:“淮南王仁光,武成第七子也。 性躁又暴,位清都尹。 ”

陈叔彪

陈叔彪(生年不详)于太建八年(576年)被立为淮南王。

《陈书》第二十八卷列传二十二载:淮南王叔彪,字子华,高宗第十三子也。 少聪惠,善属文。 太建八年,立为淮南王。 寻位侍中、仁威将军,置佐史。 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

托跋他

托跋他,是北魏道武皇帝之孙、阳平王熙的长子。 北魏位于淮河以北,托跋他及其子孙世遵、宣洪尽管被封为淮南王,总体上没能跨过淮河。

上文“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表明当时的淮南王府在京都平城。

托跋世遵

世遵,是淮南王佗的第三子。 淮南王佗,与托跋他当系一人,乃笔误所致。

《北史》列传第四载:子世遵袭。 孝明时,为荆州刺史。 在边境,前代以来,互相抄掠,世遵到州,不听侵扰。 其弟均时在荆州,为朝阳戍主。 有南戍主妻,三月三日游戏沔水侧,均辄遣部曲掠取。 世遵闻之,责均,遂移还本戍,吴人感荷。 后颇行货贿,散费边储,是以声名有损。 薨于定州刺史,谥曰康王。

托跋宣洪

托跋宣洪,是托跋世遵之子。

《魏书》第十六卷列传四之《道武七王》:“子宣洪,袭。 历谏议大夫、光禄少卿。 武定中,与元瑾谋反,诛,国除。 ”

《北史》齐本纪上第六卷上说,(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壬辰,尚书祠部郎中元瑾、梁降人苟济、长秋卿刘思逸及淮南王宣洪、华山王大器、济北王徽等谋害文襄,事发伏诛。 ”

唐宋时期

隋唐时期使我国重新走向统一。 唐朝淮南王李锷的业绩见之史册不多,李茂之事多显不耻;宋金时期李全被列为乱臣之列,金“以淮南王爵招李全”(详见第四部分“另类淮南王及几点存疑”)而未果,给“淮南王”的封号留下耐人寻味之笔。

李锷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载,上元二十一年三月,“宰相贾耽兼检校司空,郑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韦执谊中书侍郎,镇冀王士真、淮南王锷、魏博田季安皆检校司空。 ”

李茂

李茂,是唐高祖(李渊)第十子徐康王(李元礼)之子。

《旧唐书》列传第十四之《高祖二十一子》记载:子淮南王茂嗣。 茂险薄无行,元礼姬赵氏有美色,及元礼遇疾,茂遂逼之,元礼知而切加责让。 茂乃屏斥元礼侍卫,断其药膳,仍云:“既得五十年为王,更何烦服药?”竟以馁终。 上元中,事泄,配流振州而死。 神龙初,又封茂子璀为嗣徐王。 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开元中,除宗正员外卿,卒。 子延年嗣。 开元二十六年,封嗣徐王,除员外洗马。 天宝初,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将嫁女与之,为右相李林甫所奏,贬文安郡别驾、彭城长史,坐赃贬永嘉司士。 至德初,余杭郡司马,卒。 永泰元年,女婿黔中观察使赵国珍入朝,请以延年子前施州刺史讽为嗣,因封嗣徐王。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元礼有三子,茂为淮南王(其余二子皆爵公):茂险薄无行。 初,元礼疾,姬赵有美色,茂逼蒸之,元礼切责,茂恚,屏侍卫药膳,曰:“为王五十年足矣,何服药为?”以不食薨。 茂嗣。 上元中,事泄,流死振州。

元代时期

据剪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下)介绍,元朝时期,“武宗时,‘近幸’为人请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平均每亩要收四石,这样苛重的剥削必然要陷农民于死地。 淮南王的家人也在扬州广占田土,时常派人纵骑至各乡‘索债征租,驱迫农民,剽掠麦禾’。 ”此文中所说淮南王的家人之事见之于至顺《镇江志》卷十一。 这表明元朝封有淮南王,至少一位,只不过因手中史料所限不知受封者之名。

相关诗词

淮南王

大汉的疆土,以黄老的气度,治国。

为人也是如此。 天子的子孙。

也是虔诚的道教徒。

他不关心政治。 准备成仙。 白嫩的豆腐从黝黑的丹炉。

摔到地上。 清水里面包着火。

大一统的天下,容得下董仲舒。

他对危险一无所知。 八公的丹药炼成。

鸡犬等待飞升。

推恩令翻过来,就是生死牌。

生的宿命,从黄河文明的心脏。

破膛而出。 成仙。

或者,成为阶下囚。

只不过是权术既定的渊薮。

参考资料

1.淮南王(中国古代王爵封号名)详细资料大全·历史新知网

2.英布·历史记

下一篇: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部件生产公司)(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上一篇:先永骏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