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风 (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故事)

2023-02-23 22:15:4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6

借东风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故事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 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中文名称

借东风

时间

三国时期

主要人物

诸葛亮,周瑜

主要事件

火攻曹营

出处

三国演义

解释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载诸葛亮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周瑜火攻破曹操大军。 今多以"借东风"指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 [1]

正本溯源

赤壁之战

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为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历史典故

草船借箭

那个故事中,周瑜想杀掉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否则就杀了他,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 鲁肃十分担心。 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秘密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鲁肃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鲁肃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 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 军士擂鼓呐喊。 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 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 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 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 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 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火烧曹营

诸葛亮又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 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 周瑜为东风之事闷闷不乐,病倒在床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周瑜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欲破曹兵,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承认自己的心事被诸葛亮猜中,便问诸葛亮有何办法。 诸葛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实际上诸葛亮自己并不会“借”风,但他通晓天文地理,通过勘察地态和生物的变化,早已经推算出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有东南风,因此自己到七星坛上装模作样地比划了几下。 到了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当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 周瑜更觉得诸葛亮不可留,便派人赶到七星坛去杀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 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 周瑜只得作罢。

周瑜染病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 左右救回帐中。 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 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鲁肃求助

南屏山筑坛

南屏山筑坛

古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言周瑜卒病之事。 孔明曰:“公以为何如?”肃曰:“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 ”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 ”肃曰:“诚如此,则国家万幸!”即请孔明同去看病。 肃先入见周瑜。 瑜以被蒙头而卧。 肃曰:“都督病势若何?”周瑜曰:“心腹搅痛,时复昏迷。 ”肃曰:“曾服何药饵?”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肃曰:“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 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 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 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须用良药以解之。 ”瑜曰:“已服良药,全然无效。 ”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 ”瑜曰:“愿先生赐教。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 ”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 ”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 ”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这里,不可迟缓。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 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主

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 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 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 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 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 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古孔明作法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 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 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 ”鲁肃别去。 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失口乱言。 不许失惊打怪。 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 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 却并不见有东南风。 且说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 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 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 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 ”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 号令一出,时刻休违。 倘有违误,即按军法。 ”众兵将得令,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 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 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 ”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 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 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 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 ”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 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 ”二将领命。 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 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 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借东风诸葛亮

典故应用

借东风歇后语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参考资料

1.借东风解释和意思·在线汉语字典

下一篇:儿童皮肌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吗)
上一篇:沈安娜 (中共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