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庐州月)

2023-02-23 21:48: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庐州合肥古称

庐州,合肥别称,合肥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是自西周置古庐子国。 隋朝设置行政单位, 治所为今安徽省合肥市。 1949年以后为安徽省省会,以庐州为代表的庐州文化,蕴育出庐剧等优秀戏曲。

中文名

庐州

地理位置

合肥

属于

今合肥市

性质

行政单位

起始

西周

废止时间

1912年

概述

古庐子国,又巢伯国。 春秋时舒国及群舒诸国,隋置庐州,改为庐江郡,唐复曰庐州,元立淮西总管府,改庐州路,明初立江淮行省于此,寻改庐州府,清属安徽省,民国废,治所为今合肥市。

地理位置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仍治合肥县,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 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 至德二载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

人文历史

中和三年(883年),庐州人杨行密据本州,经营江淮、江南地区。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封杨行密为吴王,原本以庐州为根据地,后改都扬州,庐州仍属吴。 唐亡(907年),吴自立,仍据江淮间,庐州属之。 五代十国庐州及治所合肥县先后属吴(902年三月至937年十月)、南唐(937年十月至975年十一月)。 吴武义二年(920年),升庐州为德胜军,为节镇,又称庐州节度使,均治合肥。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壬寅,改德胜军为保信军节度,仍为庐州及合肥县治。 宋初,仍沿旧制,庐州仍治合肥县,改属淮南道。 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 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民俗文化

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 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 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 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 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 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庐州设淮西路总管万户府,属江淮行省(治扬州,今为市)淮西道宣慰司(治庐州,今合肥市)庐州。 十五年,升庐州为路,置总管府,仍属江淮行省(治今扬州市)的淮西道(治庐州)。 二十八年十二月,江淮行省迁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改名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 庐州路仍治合肥县,庐州路改属河南行省淮西江北道,简称淮西道(治庐州)。

历史背景

元末,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在庐州设江淮行省。 龙凤十年(1364年)七月,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 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璋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 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 永乐元年(1403年),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自缢,明亡。 明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在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领导下,置滁和镇,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庐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 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改属安徽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

变迁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会迁驻庐州府。 十二月十日,安徽巡抚江忠源赶到庐州府上任,定庐州府为临时省会。 以后,庐州府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军反复较量的重要战场。 咸丰四年一月十四日,太平军攻克庐州府。 咸丰五年十一月十日,清军复陷合肥。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再次收复庐州府。 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被叛徒苗沛霖骗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清军再度占领庐州府。 当年,因惧捻军及太平军余部,以庐州府无雄关天堑可恃,仍将安徽省会迁回安庆府。 庐州府作为安徽临时省会前后10年。

发展

同治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庐州府改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道治安庆府)。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庐州府改属皖北道,直至清亡。 辛亥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11年10月28日),合肥光复,废道。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 [2]民国元年1月,废庐州府,存附郭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参考资料

1.合肥市介绍·爱查网

2.合肥简介 ·央视网

下一篇:庐州 (合肥古称)(合肥古称庐州,素有)
上一篇:西马(西马拉雅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