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意思)

2023-02-23 21:45:5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代文学类论策

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中文名

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者

孙武

创作年代

春秋末期

作品出处

孙子兵法

英文名

The Art of War

拼音

bú zhàn qū rén zhī bīng

释义

不通过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作品别名

《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

文学体裁

古代文学类论策

释义

释义:不通过双方军队兵刃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之一。 战争本身是损人伤己的事,军事威胁、经济手段等都更有利于本国,当今大多数国家遇到纠纷也很少直接诉诸武力的。 此通常为全局上的大的谋略(当然也可以在具体战争中使用)。 [2]

出处

语出《谋攻》篇:“孙子曰:凡是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它是孙武战争“全胜”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追求不战而胜的战略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产生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面对诸侯争霸、战争频仍的局面,一些诸侯国从争取与国的目的出发,联合中小诸侯,造成政治或战略上的优势,用避免直接交战的方式迫使敌国退让或屈服。

《孙子》一书对此做了全面论述,并将非直接交战作为谋求战略全胜的最高目标。 《孙子》之后,历代兵家对这一思想做了多方面阐发。 《六韬》说:“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六韬・龙韬・军势》),并提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六韬・武韬・发启》)的主张。 后世兵家将这一观点发展为“不战而胜”的思想,主张通过政治、外交等多种手段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丰富了这一思想所包含的内容。 基本内容是:①以“全胜”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目标。 《孙子》认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孙子・谋攻》)也就是说,武力并非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好的方法是采用非暴力手段达成预期目的,而条件是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 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无论国、军、旅、卒、伍,“全”是第一位的,“破”是必要的辅助手段。 在力量对比上要“以镒称铢”,形成绝对优势,使敌慑于巨大的威力而屈服,这才是上策。 ②以伐谋、伐交为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 《孙子》说,要以“全”争于天下,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法在谋攻。 谋攻的上策是破坏敌人的计谋,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有利的态势,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同前)的主张。

把伐兵、攻城作为下策和不得已的选择。 同时,伐谋、伐交、伐兵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伐谋者,攻敌之心,使不能谋也;伐交者,绝敌之援,使不能合也;伐兵者,合刃于立尸之场,不得已而用之也”(《武经总要・制度三・叙战上》)。 通过伐谋、伐交、伐兵,使三者环环相扣,最终才能造成有利于己的局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斗争,用全胜计谋争胜于天下的思想。 它是《孙子》用兵之道的理想追求和最高境界,是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大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典故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如今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参考资料

1.不战而屈人之兵·词典网

2.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可诗词网

下一篇:星岛(星岛环球网)
上一篇:杨三姐(杨三姐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