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 (中国5A级旅游景区)(象鼻山 中国5A级旅游景区)

2023-02-23 15:33: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1

象鼻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

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 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

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象鼻山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云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 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 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 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2017年与两江四湖景区共同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1月31日开始,象鼻山景区正式全面免费开放

中文名

象鼻山

外文名

Elephant Trunk Hill

地理位置

桂林市象山区滨江路1号

气候条件

凉爽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0月)6:30——19:00淡季(11月——3月)7:00——18:30

景点级别

AAAAA级

门票价格

免费(从2022年1月31日开始全面免费)

著名景点

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

别称

象山、 仪山、沉水山

特色景观

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

总面积

11.88万平方米

适宜游玩季节

4月至10月最佳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主要景点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 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 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 [2]《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 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 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 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 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水月洞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现存石刻50多件,其中一幅高257厘米,宽752厘米由清代广西巡抚倪文魏撰题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是桂林2000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幅对太平天国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这块碑刻在象山是因为1852年洪秀全带兵攻打桂林时象山的云峰寺曾是他的战地指挥部,他们在山顶的菩贤塔四周架设大炮轰击桂林城长大40多天,这场战役使太平军第一次学会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打破了封建传统。

朝阳亭

在象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 原来,南宋干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刻在水月洞北壁。 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 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 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 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 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 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 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 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 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 轩废已久。 ”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 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 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隐然林壑挟城陴。 曾尊月洞千岩上,更着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象鼻山

普贤塔

耸立于山顶的菩贤宝塔建于明朝,用以供奉菩贤菩萨。 在中国供奉菩贤的佛塔只有两处,一个在四川蛾媚山,一个就是在桂林的象鼻山。 菩贤塔沿袭了藏族文化的喇嘛式实心砖塔,塔高13.6米,为双层八角形虚弥座。 之所以采用八角形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四面有八方,菩贤菩萨曾有一宿愿:希望他能普度众生,使得佛光普照四面八方。

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 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 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 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 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 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 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

象鼻山

在佛经中说菩贤专管智慧、道德,他的坐骑是六牙白象,象征着一步一个脚印,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 普贤塔建于象山之巅,极其形象的反映了佛教有关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在中国及亚洲许多国家的传统习俗中,是吉祥的象征,大象驮宝瓶象征和平、美好和幸福。

云峰寺

云峰寺不光是太平天国的指挥所,也曾是日本佛教的始祖鉴真和尚的僧舍

,唐代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从福建绕广东到桂林,就在象鼻山下的云峰寺住了一年多,岭南14州的南选使节,都督以下所有的州治官员与选举试学者数百人集中桂林,当时都得到鉴真大师的授戒。 一年后,鉴真和尚在象鼻山登船南下,第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 鉴真和尚在桂林这一年,成为桂林佛教史上一大盛事。

象鼻山

太平军的象山阵地具史料记载,1852年太平天国从永安突围之后,向桂林进发,并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桂林,抢占象鼻山,以明代普贤塔为标志的象鼻山顶,成了太平军的前沿阵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攻坚战。 他们在山上架起了大炮,猛烈轰击城内的清军,扶台衙门堂檐被打塌,旗杆被炸断,吓得巡抚周鸣鹤四处躲藏。 后来,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太平军决定全面撤围,挥师北上。 在象鼻山上,扎了好多草人,同时用长长的药线连接很多鞭炮燃放,掩护太平军转移。 象鼻上山头阵地的光荣斗争历史史实,都陈列在山下云峰寺“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中,使创建于唐朝的云峰寺更添光采。

云峰寺成为了太平天国陈列馆,完好的保留了当时使用过的战旗、武器和炮弹。 古老的普贤塔成了太平天国英雄们有勇有谋的见证。

象鼻山

舍利塔

舍利塔在开元寺遗址内,开元寺建于隋代,唐时称善兴寺,宋改为宁寿寺,其殿宇恢弘幽深,是桂林最古老的一座佛寺。 塔高13.2米,始建于唐朝,于明朝重建。 位于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 宝瓶式塔身,伞盖般塔顶,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 据记载,唐天宝七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诗人名作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

象鼻山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 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

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 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

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 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 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双象伴月

关于象鼻山的传说,版本很多,象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人们常把它与吉祥、太平等美好的寓意联系起来。

传说,七位仙女相伴下凡赏世间美景,最小的那位仙女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常遇到水患的困扰,民不聊生,心生怜悯,便私自与玉帝的坐骑天象一起到凡间帮助人们疏通河道,不久后被玉帝知道,便命天将把仙女带回天庭,而把天象化为石山,并用宝剑将其镇住,令天象永不得返回天界。 一日,普贤菩萨云游此地,见一头天象被宝剑镇于此处,普贤菩萨被天象的行为所感动,心生慈悲,便用法力拔去了象身上的宝剑,但天象毕竟触犯天规私下凡间,菩萨只好用自己的宝瓶置于象背将其镇在原地;后来,宝瓶变成了象鼻山上的普贤宝塔。 不知过了过久,普贤菩萨骑白象重游故地,再次见到天象,便想度化天象,但见天象已经化身上为山,即使度化也已不能飞天;正在菩萨欲返天界之时,却发现江边不见一人一畜,得知是因天象疏通了河道扰动了江水,使得江水污浊人畜无法饮用;菩萨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江底无石,致使江水中的泥土不能沉淀下来,菩萨便将自己的坐骑白象化身为一枚金光闪闪的“石足”落入漓江之中,江底顿时幻化出无数的闪闪江石,漓江的水也瞬时变得清澈见底,从此人们便沿江安居繁衍下来;后又传说,此石为普贤菩萨的右足,脚踩金莲来造福人间。

人们后来感动天象为人间所做得一切,便将其命名为“象山”,即象鼻山;人们也时时感恩菩萨的慈悲,为纪念白象的自我牺牲精神故称漓江中的石头为“清水石”;桂林人对象鼻山和漓江石都有着天生的热爱,及真挚的情感寄托,赏石藏石文化、山水文化都早已经融入了桂林人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不管是在家中、庭院、案堂、以及身上,你都能见到人们收藏的各式宝石;人们之间盛传着一句话:“山中有石则奇,水中有石则清,家中有石则安,园中有石则幽,堂中有石则雅,身上有石则贵”;人们都相信“清水石”的灵性能辟邪、镇宅、助财、转运。

象山传奇

《象山·传奇》以象山景区实景为载体,运用超媒体、幻影成像、激光、灯光等技术,通过《远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剧场》和《神象传说》等四个主题篇章,将长135米、宽65米的象鼻山山体作为投影屏幕,立体展示了桂林的山水及文化。 让游客互动体验,如入奇幻梦境的同时,将桂林山水之魂——象鼻山。 讲述桂林“象山水月”的梦幻传说,将桂林山水之魂———象鼻山,变成一个集画之妙、人之美、光之焕、影之奇于一体的实景魔幻剧场。 美轮美奂的场景让现场所有中外游客如痴如醉。

《象山·传奇》历时3年打造,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是桂林近10年来投资金额最大的旅游项目,也是桂林首个将高科技引入景区的全新旅游概念。 演出融合了当前世界顶尖的数码声光电技术,令夜间的象山景区仿佛变身为奇妙的“阿凡达”世界,将一个全新的象山水月呈现在众人面前。 从“远古桂林”一直到最后的“神象传说”,景区内一步一景,一草一木仿佛都变成了有生命的精灵,不时给游人带来一个个惊喜。

《象山·传奇》是由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桂林恒祥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桂林浩淼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耗资1.6亿元念。 项目由承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知名数码创意团队设计制作,集合了国内外一批专家的创意和策划,运用了世界最前沿的数码科技,颠复性打造出象山视觉奇观,集山水、文化、科技体验为一体,创意及综合表现形式为世界首创,是文化与旅游结合、科技与文化结合、科技与旅游结合的最新典范。

象山酒窖

酒窖简介

桂林三花象山酒窖位于桂林著名的4A级风景区——象山公园的岩洞内,象山酒窖中常年保持在二十摄氏度,湿度适宜,桂林三花酒存放于此,香醇宜人,成为酒中上品。 此外,象山酒窖——象山车间——桂林三花酒文化博物馆三位一体,既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三花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唯一传承地,同时也是广西桂林工业旅游示范点。 [1]

桂林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为酒之王,古时,被称作“瑞露”,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 “桂林三花酒”源于盛唐,有上千年酿造历史。 “漓水花,禾稻花,芳草花,三花香天下。 ”作为广西第一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在新春之前都开启象山酒窖,向桂林民众供应象山岩洞窖藏散装桂林三花酒。 而“打一壶洞藏的三花酒,过一个欢乐的吉祥年”也已成为桂林人的年俗。

2012年是桂林三花成立60周年。 开窖活动除了传统的祭天地、酒神表演仪式外,还增设了陈年桂林三花酒封坛仪式、新酒入库表演等项目。

历史传说

象山,古称漓山。 东涉漓水,西傍宁远,北依桃花江,南眺穿塔二山。 皓月碧水潺潺,青山古刹峨峨,领尽桂林山水之精华。 被世人誉之为市徽。 盖举世无双矣。

传说,天上象神为三花姑娘从瑶池盗回神曲,用漓江水酿出三花酒。 象山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此处为“醉乡”,在象山脚下结庐而居,自号“漓山人”。

自古以来,桂林酒坊将酒藏于岩洞。 象山岩洞酒窖为大小二洞。 面积近3000m。 小洞位于云峰寺后山腰,洞上刻有“云峰岩”。 大洞位于登山石阶旁。 东达桃花江,南通水月洞。 洞中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由于临江,洞内还保持了一定的湿度。 三花酒经洞内贮藏,老熟后,醇净绵甜,乃酒中珍品。 象山酒窖贮藏了从五十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的特酿桂林三花酒逾千吨。

桂林老八景

现存的桂林老八景刻石于叠彩山风洞口的文字纪录。

一景一文的刻石桂林古八景是:

1.花景洞——桂岭晴岚

2.象山水月洞——訾洲烟雨

3.伏波山——东渡春澜

4.夕阳洞——(无付题,但按诗文内容即在桂林西山)

5.尧山——尧山冬雪

6.虞山——舜洞薰风

7.开元寺——(无付题)

8.七星岩——栖霞真境

桂林老八景文字是:

一是桂岭晴岚。 从宝积山上北望,有铁封山,鹦鹉山,观音山一带,常有集结,雨后初晴,岚光紫雾飘渺其间,景色迷人。

二是訾洲烟雨。 象鼻山对面的訾家洲,林木茂密,唐代就在洲上辟苑庄,栽花木,建亭台,景致最美是在细雨蒙蒙,烟波渺渺之时,轻纱薄雾之中。

三是东渡春澜。 现放桥旧时是用木船架起的浮桥,每年春水来临之时,浮桥在滚滚波澜中荡漾,行人在桥上行走,犹如踩波踏浪,故有”东渡春澜"的美称.

四是西峰夕照。 指桂林西山,每当夕阳西下,泛起万朵红霞,把西山映托得格外壮丽。

五是尧山冬雪。 尧山为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冬季常有积雪,银装素裹,很显娇娆。

六是舜洞薰风。 虞山的韶音洞,薰风阵阵,潭水淙淙,就像薰弦弹秦出悦耳的韶乐一样。

七是清碧上方。 指的是民主路万寿巷内的开元寺古迹,现仅存唐代鉴真和尚礼拜过的舍利塔。

八是栖霞真境。 七星岩原名栖霞洞,岩洞深幽,景物非凡,俨然神仙洞府。

旅游小贴士

最佳旅游

桂林象鼻山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 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象鼻山开放时间:淡季:7:00—21:30(12月-3月为淡季),旺季6:30—21:30(4月-11月旺季)。

最佳出行时间:清晨、夜晚

清晨——烟雨象鼻山

烟雨漓江可说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性景象,要充分体现漓江烟雨。 此时的象鼻山在春季的烟雨中飘渺出现,同时宽阔的江面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夜晚——“象山水月”

象山水月的夜景非常棒,酷爱摄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可以在坐船游漓江时取摄影角度,游览时间通常一个半小时。

交通到达

公交:乘车直达:可选择乘坐免费公益车(57、58路),公交车乘2路公交车在下车后,即到象山公园1号大门、乘23路。 景区穿梭巴士或自驾车直达景区。

自驾: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开车不是很好找,建议你做公交车,还免费,多好啊!

公园开放时间:7:00~18:00

门票价格

门票价:75元

1、现役军人、离休军人、残疾军人、烈属、离休干部持相应证件可免费入园;

2、重阳节当天景区对广西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持老年证)免费开放;

3、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持居民身份证或学

生证等有效证件可享受本景区门票门市价五折优惠。

开放情况

2022年1月25日,桂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22年1月31日开始,象鼻山景区正式全面免费开放。 [3]

临时封园

2022年6月5日,位于漓江边的桂林城徽象鼻山泡在洪水中,“象鼻子”被淹了大半。 当天象鼻山景区内多处被洪水淹没,导致景区临时封园。

参考资料

1.象山酒窖·村村通

2.象鼻山奇观:漓江边竟有两个月亮·中国台湾网

3.象鼻山·携程

下一篇:付立志(付立志变换)
上一篇:双塔(双塔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