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墓 (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陵墓)

2023-02-23 15:17: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王建墓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陵墓

王建墓史称“永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坐落于成都市中区繁华大街抚琴东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建墓室由14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木门间隔。 王建的棺木置于中室棺床上。 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目前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中文名

王建墓

地理位置

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9号

所处时代

五代前蜀

保护级别

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08:30—18:00

审批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

Ⅰ—175

分类号

Ⅵ—14

文物简介

王建墓

王建墓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西三洞桥,为五代时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 墓室现已发掘开放,中室置棺椁,伴有12位英武雄壮的扶棺力士雕像,棺床侧面刻有24幅乐伎像,手持各种民族的乐器,这些乐伎像是研究隋唐五代音乐史的珍贵文物,受到国内外专家关注。

1961年3月4日,王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内部详解

王建墓

王建墓陵台呈圆形,高15米,直径约80米,基部周围用条石垒砌,占地面积6.8亩。 陵台外有砖基3道,似为陵垣遗迹,正南砖基之间建包砖夯土墩1对。 墓室南向,无墓道,为红砂石建筑,全长23.4米,由14道券拱构成,分前、中、后3室,每室间有木门间隔。 前室相当于羡道,在第3道券额上残存有填红、绿二色彩绘,绘宝相花纹,中室为主室,系放置棺椁之所,棺床为须弥座式,两侧列置十二力士半身雕像,神态沉着勇猛,作扶抬棺床之状。

棺床东、西、南三面浮雕24名乐伎,其中舞者2人,奏乐者22人,姿态各别,表情互异,操着琵琶、拍板、筚篥、笙、箫、笛、鼓、吹叶等,弹、击、拍、吹各种乐器凡20种23件,是一支完整的宫廷乐队。 乐器组合属燕乐。 乐伎四周及棺床北面饰龙、凤、云纹、花卉等图案。 墓后室设御床,上置王建石雕像。 雕像头戴折上巾,着袍,浓眉深目,隆准高颧,薄唇大耳,与史籍记载王建像貌相符。 此墓早年被盗,出土随葬品有玉大带、哀册、谥宝、银钵、银盒、银兽、银颐托、漆胎银碟以及陶瓷器、铁牛、铁猪等20余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墓冢、墓室、墓门进行维修,并新建墓前室前一段券拱以及大门、围墙、文物陈列室,扩展陵园范围。 1978年7月,设立成都市王建墓文物保管所。

构造及影响

王建墓室由14道石券构成,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木门间隔。 王建的棺木置于中室棺床上。 棺床的东、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乐伎24人,分别演奏琵琶、筝、鼓、笙、钹、箜篌等乐器,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是目前全国发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乐队的建制、音乐史、乐器史等都有很高价值。

后室的御床上安放有一尊石刻王建坐像。 造像头戴幞头,身着帝王服,腰系玉带,神态安详。 王建墓虽被盗过,但墓室内仍出土有玉带、哀册、谥册、谥宝,各种银器及铁猪、铁牛等。 这些文物对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礼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永陵博物馆(王建墓)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园林环境优雅、鸟语花香。 陵墓墓室、文物展览每日对中外游人开放。 博物馆内设有茶园,是成都最负盛名的品茶胜地。 还特设有蜀宫器乐演奏表演,以满足中外游人的需要。

发掘历史

王建陵墓永陵,全国唯一一座地上皇陵。 [2]

从建国之初到“文革”之前,王建墓没有对外开放,它有幸在平静中接待了邓小平、朱德、陈毅、贺龙、郭沫若等伟人。 “文革”来临时,若没有刘复章等一些人挺身而出保护地宫,或许,我们今天看到的永陵只有一座土丘。 1979年元旦,永陵(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永陵开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因为局势紧张,四川省博物馆害怕文物遭到战争破坏,就把永陵地宫的文物秘密地埋在南光机械厂。 成都解放后,军管会拨了一笔专款,四川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才把文物从地下取出来。 以后这批文物就归四川省博物馆保管,王建墓也由四川省博物馆代管。 1954年,王建墓的管理工作下放到成都市文化局。

早在1943年第二期发掘时,王建墓就由一个叫唐建平的警察来看守,当时王建墓墓顶上还住有一个姓王的老婆婆。 解放后,四川省博物馆把唐建平作为留用人员,派他继续看守王建墓。 1952年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因为唐建平曾经是“伪警察”,省博物馆就把唐建平遣返了。 从1953年起,就由省博物馆的工人刘复章负责看守王建墓。

由于自然的水土流失和大量的人为取土,王建墓已经是一个形状很不规则的土堆。 1952年有关部门曾经动员学生和解放军搞过一次义务劳动,维修墓冢。 1954年王建墓由成都市文化局下属的杜甫草堂管理所代管,地宫修了一道临时的门。 1957年王建墓第一次征地后,面积扩大到14亩,修了围墙,修了东西两个陈列室,这两个陈列室现在还在。 这段时间仍然没有对外开放,有领导来参观才打开。 1958年党中央在成都金牛坝召开“成都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贺龙、邓小平都来参观过王建墓。 毛泽东也曾驱车前来,但因是临时决定,接待工作没有事前准备,而当时地宫内又无照明,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在墓门口停了一下,紧接着便上车返回金牛坝,未惊动他人。 1966年初,邓小平又一次来参观王建墓,参观了两个陈列室。

中央领导人中,贺龙、陈毅都来参观过王建墓。 1955年陈毅副总理来参观,他肯摆龙门阵,他问我:你是不是知识分子啊?我说不是。 他又问我:有关王建的历史你晓不晓得?我说:在博物馆工作了这么多年,了解一点。 他又问:你是哪里人喃?我说:乐至。 他说:那我们是老乡啊。

1965年,成都市有关部门在王建墓附近搞人防工程,秘密施工,修了一个地下指挥中心,把王建墓的后室打通了,可以通过后室进入王建墓。 刘复章发现了这个情况,人防工程施工的人看他老实,就威胁他说:人防工程是军事机密,你把这个事情泄露了,要负责任。 刘复章觉得事情很大,就赶快报告了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冯汉骥把这个情况反映到国务院,国务院来了个紧急电报,要人防工程停工。 结果人防工程已经结束了,后来成都市文化局人事科长穆生华还拿着国务院的电报来追查负责施工的责任。

大约是在1966年7月,成都9中的红卫兵以所谓“破四旧”为名,扛起钉锤到王建墓来砸菩萨。 王建墓大门关了,他们就翻墙进来,到地宫去要砸石刻、雕像,刘复章就赶快阻拦他们,他的妻子儿女也来和红卫兵争执,说这里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能砸。 刘复章悄悄吩咐他的爱人去报告居委会的主任。 这边他在地宫阻拦红卫兵,那一边,居委会的主任马上就电话报告了当时的成都市委宣传部长白紫池。 白部长亲自带领宣传部和文化局的干部赶到现场,给红卫兵做工作,解释国务院的规定,王建墓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不是“封、资、修”的东西。 “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还比较文明,9中的红卫兵大多数是高干子弟,很多都认得白部长,白部长这样一讲,他们就退出去了,王建墓才幸免于难。

后来因为王建墓旁边有一个人防工程,有部队驻守,无形中起了保护王建墓的作用,所以造反派也不敢随便进王建墓去。

1973年成都市下文成立了王建墓文物保管所,虽然有行文,但是并没有人员机构,还是由杜甫草堂文管所代管。 1977年3月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成立(也就是成都市考古所的前身),王建墓就由杜甫草堂移交给文物管理处代管。 1978年7月正式成立了王建墓文物管理所,有所长、书记等,当时我们只有6个人,王建墓的面积很小,只有14亩。

当时决定7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要搞一个前蜀的断代史陈列和出土文物展览,两个展厅很小,面积有50多平米。 我们人手不够,马文彬到四川师大、四川大学去请了几位老师来帮忙,请了川师的刘德仁、沈庆生,请了川大历史系的胡昭曦、唐光沛,还有川大博物馆曾经给冯汉骥当过助手的马继贤。 博物馆在筹备期间,成都市的领导米建书、熊宇忠等经常关心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1979年元旦,永陵正式对外开放,《成都日报》当天登了新闻消息,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亲自来祝贺,尽管博物馆里面很简陋,没有茶馆,甚至没有像样的厕所,但是当天还是有四千多游客来参观。

永陵对外开放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著名学者商承祚、谭其骧,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后前来参观。

墓主介绍

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封建统治者中的杰出代表。 他勤政、谋勇兼备、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容纳直言、廉恭俭素、仁爱士卒、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政绩绰著。 在王建励精图治之下,前蜀国成为当时社会最稳定,国力最强的国家。

王建(847-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县(治今河南舞阳西北)人。 青少年时,干过屠牛盗驴、贩私盐等。 后投忠武军为卒,参加镇压农民起义,迁升为列校都头。 884年,王建等一五位都头领兵投奔流亡在成都的唐朝僖宗皇帝,僖宗大喜,拜等待他们为诸卫将军,号随驾五都。 885年,僖宗返长安,任王建为神策军使。 886年,僖宗再次出逃,王建保护僖宗,得以脱险。 僖宗感其勇,赐给御衣,并命遥领壁州(治今通江)刺史。 王建遭排挤,出任利州(治今广元)刺史。 887年,王建袭取阆州(治今阆中),招纳亡命,军势更大。 这时的王建将一步扩大实力,观天下之变了。

宦官头子田令孜企图与西川节度使(驻成都)陈敬暄在四川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田令孜抱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写信招王建到成都。 王建进入西川,王、田矛盾顿时尖锐,即起战争。 由于田令孜、陈敬暄不服从服廷旨令和拒绝代换,888年,新即位的昭宗下诏讨伐陈敬暄;割邛、蜀、黎、雅四州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并充当行营诸军指挥使,参加讨伐陈敬暄。 891年,田、陈投降,王建进入成都,自称西川留后。 接着,朝廷任命王建为检校司徒、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等职。 从此,王建在西川的地位得以确立。 897年,王建兼并东川,902年,夺取山南西道。 903年,唐朝加王建守司徒,进爵蜀王。 又攻占夔、忠、万、施四州。 907年,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政权。 王建也接着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注意收揽人才,劝课农桑,为西蜀的安定富裕和文化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918年,王建病殁葬此,传子王衍,925年为后唐所灭,前蜀两代共历三十五年。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这件谥宝确认 千年“抚琴台”原为“王建墓”·四川日报

下一篇:过桥米线 (以米线为食材的美食)
上一篇:西部机场集团 (跨省区运作大型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