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城 (地处郑东新区)(祭城属于郑东新区吗)

2023-02-23 14:54:0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祭城地处郑东新区

祭城,地名,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现郑东新区),原为祭城镇,现为祭城办事处。 《辞海》:“祭”,古国名,亦作“(左)祭(右)邑”,姬姓。 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 原为畿内之地,后东迁,在今河南郑州东北。 音训为“zhài“,该地延续三千年读作“zhà”。 周公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础,该地与中国文化关系巨大,故地名及读音不可擅改。 2015年5月29日起,郑东新区的祭城路有了新的名字:平安大道,此前,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更名通告,道路指示牌更换工作正在进行中。

中文名

祭城

祭城

地名,位于郑州市金水区

原为祭城镇

现为祭城办事处

周公奠定

中国文化之基础

报纸报道

据东方今报报道,“东郊有个祭(zhà)城镇,我在词典里怎么查也查不到。 明明是祭祀的祭(ji),为啥要念zhà?又不是多音字。 我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记者帮我解决一下。

”王女士打来电话,想问问这个字的读音。

王女士家在西郊,50岁了,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退休在家开了个小店,喜欢研究文字,偶然翻起字典,竟然发现“祭”字在各种字典里都只有一个音——ji。 王女士想不明白:“如果说老鸦陈是咱们郑州人把音念转了,那祭城既然字都写成这样了,音也得对着啊,至少应该按现代汉语词典给规范一下啊。 我翻了好几本都没有。 ”

“如果一个外地人到咱们祭城了,问路呢,人家读祭(ji)城,咱只认祭(zhà)城,要问咱们为啥叫这名,咱郑州人可咋给人家说啊?”老郑州人王女士很看中郑州人的形象。

记者翻阅04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发现祭字确实只有一个音——ji,通过网上搜索“祭(zhà)公谋父,穆王卿士。 祭(zhà)国姓祭(zhà),祭(ji)奠祭(ji)祀”。 祭似乎是一个多音字。

“我就是想弄明白祭字到底该读什么,为什么这么叫?”王女士希望大家能帮她解惑。

“祭”字用在祭城路,念Ji还是Zha?这几天,微博网友正在热议。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的祭城路,路标出现 “Zha Cheng Lu”和“JI Cheng Lu”两种拼音,还有一处是“ZHA CHENG RD”。

祭城路应该怎么读?其实背后和一段历史有渊源。

□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 张晓冬

一个“祭”字 路标上现俩音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咬文嚼字很有意思。

这几天,新浪微博网友“霍记者”的一条微博引网友热议,祭城路的“祭”到底该读Zha还是Ji呢?

网友“余培松”说:Zha Cheng Lu对,祭城这地名有年头了。

网友“豫残联盟”:是祭祀的Ji,字典中Zha找不到这个字。

据网络资料显示,祭城路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全长9500米,东西走向。

昨日下午1点30分,东方今报记者驱车沿郑州市农业东路上祭城路一路往东行至龙子湖北路,看到沿途设立多个蓝色指示路牌,上面一行是汉字,下面一行为汉语拼音。 路标中,“祭”字倒是均标注为“Zha”,但是,祭城路全称有的标注“Zha Cheng Lu”,有一处标注“ZHA CHENG RD”。 全拼、字母均不统一。

当行至龙子湖东路祭城路丁字路口时,有两处路牌标注祭城路为“JI Cheng Lu”。

一位公交车司机笑言:“这立路牌的不是一个单位吗?”

祭(Zha)城叫法和历史有渊源

“‘祭’这个字用在路名中应读Zha,在全国只有郑州这么读。 ”昨日,郑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副处长刁金勇说。

祭城路读“Zha Cheng Lu”,背后暗藏一段历史。

根据《祭城镇志》记载,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周代诸侯国祭国的国都。 商朝时期,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因忠于商王,便被封赏到今郑州市祭城镇一带建国,因受封者为主管祭祀的官员,国名称为祭(Ji)国。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

西周时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乱有功,其第五子受封修建祭(JI)伯城。 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郑国军队攻城。 祭(JI)伯城一带的民众在亡国之后,基于怀念故国,准备集体改姓氏为祭(ji)。 考虑到祭(ji)有祭祀的意思,后来商议把读音改为祭(Zhai)。

春秋时期,祭伯城因为祭(Zhai)姓的产生,其读音改为祭(Zhai)伯城。 此后历史一直沿用这个称谓。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侵,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祭伯城的居民开始迁往他乡。 多年后,一些外地的民众迁来定居。 新居民来后,由于口音的不同,使祭(Zhai)伯城读音再次发生变化,演变为祭(Zha)伯城,简称为祭(Zha)城。 与祭(Zha)字有关的人名、地名随之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祭(Zha)伯城的叫法不再使用,祭(Zha)城的行政区划先后为祭城区、祭城公社、祭城乡、祭城镇、祭城路街道办。

刁金勇表示,从传承历史文化角度来分析,“祭” (Zha)字的特殊读音很有意义。

错误路标已更换

东方今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市的地名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民政局、城管局、公安局等部门,其中民政局负责道路、居民小区等设施的命名,城管局负责道路标志安装,公安局负责交通标牌、门牌、楼牌的编号及安装。

而祭城路的路标,则由管辖部门郑东新区管委会委托相关单位设立。

昨日,在调查发现郑东新区祭城路的路标不统一时,东方今报记者及时将情况反映给郑东新区管委会。 相关人士表示,祭城路确实应该标注“Zha Cheng Lu”,“可能有些地方装错了”,会安排工作人员前去查看。

昨日18点多,郑东新区管委会向东方今报发来书面回应,错误路标已经更换完毕。

地名渊源

历史上祭城叫祭国。

祭(zhà),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 [1]

周昭王的时候,祭国国君曾随昭王南征,回师途中,因沉船和昭王一起淹死于汉水。 到了周穆王的时候,祭国出了个重要的人物,叫祭公谋父。 祭公谋父是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辅佐周穆王的过程中,祭公谋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为周穆王兴国,但周穆王采纳祭公谋父的意见时,常常只用一半。

周穆王初期,祭公谋父献治国之道。 他以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周朝为榜样,指出:治国靠的是德政,而不是暴政。 不能轻易使用暴力,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宠爱亲戚疏远贤臣,要用中庸的方法治理国家。 这种理论在那个年代提出是相当了不起的,但周穆王只是敷衍了事地采纳了些许。

有一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的民族,祭公谋父进一步劝说周穆王:圣明的君王向来是光大自己的德政,而不炫耀自己的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的。 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但周边的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直接的后果是周王朝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竟然被犬戎反过来打败,后不得不迁都洛阳。

到了东周初年,国力渐渐强大的郑庄公开始成为这一带的霸主,并开始开疆拓土,创建霸业。 而此时,没有了周朝庇护的祭国,也渐渐衰败下来。 一直把祭国视为嘴边肥肉的郑庄公,马上出兵祭国,不堪一击的祭国难挡郑庄公的威武之师,从历史上消失了。

据文献记载,祭国的地域就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郊与中牟县一带,今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之祭城村,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 至今,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墙基。 城址内外,还出土过西周、春秋时期的陶器残片。

周代在历史上分为两段,一是西周,一是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最盛的时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许多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活动,仅在郑州附近,就建立了近二十个邦国。 这些邦国建立之初,确实强化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但到了东周时期,却导致了诸侯的争霸和兼并,处在争霸中心位置的是郑国和韩国。

祭国处在今郑州和中牟之间,商代时与商王朝关系良好,周武王灭商时也被灭掉。 今天郑州市金水区祭城乡祭城村就是当年祭国都城的所在地。

中新社8日报道,据介绍,两年前,他们在文物调查钻探的过程中,于祭城村下发现了这一古城。 经过一年多的考古钻探,现已探出城圈、护城河、夯土基址等文物遗迹,初步探明该遗址范围达50万平方米。

有关专家根据现在的祭城镇地名、地理位置及取得的钻探资料分析,这里就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古祭伯城。

在郑国进入中原地区前,在郑州市东北郊与中牟县一带还有一个祭国。 这个祭国最早是商王朝的一个邦国,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 到西周初年时,周成王把周公旦的儿子分封到这里,仍称为祭国。 据文献记载,今郑州市祭城镇祭城村就是祭国的都城,直到现在,祭国故城遗址仍保留着几段城墙。

祭、蔡音同相通,商甲骨文有祭,为商代与国,位于河南郑州市东北部祭城村。 武王灭商后封其弟蔡叔于此。 平三监之乱后,成王改封此地给周公第五子祭伯。 周昭王南征荆楚,祭公随行,回师途中,船沉汉水,祭公与昭王溺水而亡。 祭公之子祭公谋父是穆王时的名臣,他曾谏阻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 作为王臣,他虽然反对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和巡游。 祭国约在春秋初年,郑国东迁时被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食邑。

《郑县志》记载,从清宣统二年起,祭城就有了区一级当局的建制。 沧桑岁月中,祭城还曾屡次更名,1984年春,那时的郑州市郊区人民当局作废人民公社建制,在这里成立了祭城村夫民当局;1987年,郑州市进行区划变革,那时的祭城乡被划归金水区;1996年,祭城撤乡建镇;因祭城镇所在地舆地位,目前已划归郑东新区。

祭城路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全长9500米。 西至商务内环路,东至陈岗村。 它的得名与郑州老地名祭城有关。

祭城本来是一个镇,归金水区管辖。 跟着郑东新区的疾速开展,已被规划到郑东新区的局限内,村民变市民,成为郑东新区祭城街道办事处。 郑东新区地名专项规划中,在街道办事处的北侧建筑一条大道,为表现前史文明,借用老地名“祭伯城”,2005年8月经市当局常务会议研讨经过,同年12月28日,经市地名治理办公室同意正式定名为祭城路。

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市撤销金水区祭城镇,将其所辖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设立祭城路、凤凰台两个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郑州市金水区祭城镇实行城市管理体制的批复》,将祭城镇的凤凰台村、张庄村、王庄村和建业社区、英协社区、茂祥社区整建制划出,设立凤凰台街道办事处。 该辖区东到东环路,西、南至管城回族区边界,北至熊儿河,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人,流动人口4.7万人。 同时,将其他19个村民委员会,主要包括崔庄村、白庄村、祭城村、庙张村、邢屯村、陈岗村、金庄村、贾岗村、弓庄村、魏庄村、新村、花庄村、十里铺村、八里庙村、花沟王村、花胡庄村、南录庄村、北录庄村、小郭村整建制划出,设立祭城路街道办事处。 新设的祭城路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东至祭城镇与龙子湖街道办事处边界,西至107国道、祭城镇与柳林镇边界,南与管城回族区接壤,北至祭城镇与柳林镇边界,总人口12万人,面积63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

1.趣话郑州之祭城·光明网

下一篇:人民文学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谡的奖项)
上一篇:莓茶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