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微信号违反了什么法律(盗微信号有什么用)

2023-02-23 09:00: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盗微信号违反了什么法律(骗子盗微信号的目的)

春节期间,无论是购物还是发红包,很多小伙伴都会通过微信支付!

什么是微信“亲情卡”?

微信“亲情卡”是微信的支付功能。 用户可在微信上向亲子赠送“亲子卡”消费。

支付代理通过设置“相对卡”每月消费金额上限,将金额控制在0.01元至3000元之间,每月自动延长。 家长和孩子使用“亲子卡”消费时,消费资金会自动从支付代理的支付账户中扣除。

微信“亲情卡”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家长支付,享受网上支付的便利。 同时,家长通过这种方式给孩子零花钱,可以更直接地控制孩子零花钱的去向。

微信“亲情卡”如何成为犯罪工具?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网络犯罪案件。 被告人冒充网贷群中的贷款中介、贷款审核人员与被害人进行沟通,诱导被害人与其建立微信“关系卡”,成功窃取被害人微信账户内资金。

被告人吴某将自己包装成网贷群中的贷款中介和贷款审核人员与被害人进行沟通,谎称自己在网上成功申请小额贷款,并通过“亲身经历”与被害人“沟通”,降低被害人的警惕性。

时机成熟时,吴某骗取被害人信任,然后以核实被害人本人是否使用微信为理由,或以审查当天资金安全、需要互发红包通过测试为由,将自己的微信与被害人微信中的“亲属卡”绑定。 绑定过程非常简单。 吴向受害人出示了一张“亲属证”。 虽然“亲戚卡”上标注了金额,但无法完成支付。 之后,吴某会迅速将信息发送给被害人索要同等金额的“亲属卡”,被害人按照说明完成了绑定。

随后,吴某让被害人下载聊天软件进行“视频审计”,并在被害人面前输入对方的微信账号,进行所谓的“资金流审计”。 审计结束后,他没有立即退出账户,而是修改了被害人“亲属卡”中的支付金额,为盗窃被害人资金做铺垫。

最后,吴某以需要证明被害人有还款能力为由,诱使被害人将现金转入被害人本人的微信账户,然后用自己的一个手机微信信号扫描另一个手机微信信号的收款代码,将被害人账户中的现金转入自己的微信账户。

可见,吴某利用被害人对软件功能不熟悉、急于借钱的心理,完成了一系列诈骗,进而非法获取被害人钱财。 2020年6月5日,黄埔区检察院对该案向黄埔区法院提起公诉。 2020年6月24日,黄埔区法院认定被告人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8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本文由多多网友发布,不代表多多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shumabaike/10375.html

下一篇:个人开的房记录查询和谁一起(个人开的房记录查询网站)
上一篇:手机怎么查一年的通话记录吗(通话记录一年以上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