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和廉颇一起可否战胜秦国

2023-02-23 04:32:4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决战长平廉颇为将,赵国恐灭国矣

将军热血洗长平,身负百箭力前行。

奇谋忠勇谁堪比?后人无知赋骂名。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之辈,如果廉颇听从赵王旨意,带兵与秦兵决战,那么,结局我认为可能比赵括还要糟糕,有可能赵国面临亡国的危险。

一、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相反是不世出的军神

遍翻史书,谁能在秦国数倍于己的围困中坚守46天?谁能在围困中断粮达到食人肉的地步而大军不动如山?谁能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中功伐不止,阵斩一半秦国倾国之兵?

谁能打得白起哀叹"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谁能打得白起面对赵国心有余悸而不敢再战?赵括也!

赵括在被围之后开创性的兵分四路,轮流出击,以攻代守的天才策略天下无出其右。 阵斩一半秦国倾国之兵(至少40万而不是20万),这种战绩六国无出其右。

或许有人会指责他的被围失败,自古"强令出战"历来是亡国杀将丧军的有力法宝,堪称"军神绞肉机"。 强令军队出战,多少军神命丧这种昏招之下。

二、廉颇的军事才能

1、对战秦国以外的国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这是廉颇的处女战,廉颇因此战闻名,且拜为上卿。 将相和之后,攻齐,破其一军,复伐齐幾,拔之。

其后攻魏,占领防陵、安阳。 又攻齐一直打到平邑。 长平之战后六年,廉颇攻魏,占领繁阳。 纵观廉颇一生,只要不和秦国打,没有打不赢的。

2、对战秦国不敢战且战不胜

秦国袭击阏与,赵王急忙找廉颇过来,想请廉颇救援,廉颇来了句:"道远险狭,难救。 "然后就我有事我先走了。 逼得财税部部长赵奢出面:"要不我试试。 "赵奢前往大破秦军,成就军神威名。

长平之战,廉颇对阵秦国二三流的将领王龁,结局一败再败,最后坚守不出,做了缩头乌龟。 和秦军第一战对阵秦军的斥候兵,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茄。 六月王龁攻取赵二鄣斩四尉。 七月,秦夺西垒壁,斩二尉。

至此,廉颇坚守不出,任凭秦军如何挑战也不搭理。 这一守就是两年,每天赵军就是吃喝听秦军骂街。 一直吃的赵国粮尽,赵王每天直跳脚。 这才有了赵括出山。

三、如果廉颇与秦军决战会有什么结果

1、长平之战是赵国必败之战

具体理由我在图文《军神小鲜肉的热血战歌,被人千年讥讽,他的经典战例谁能读懂?》一文中有详细论述,共有7个因素,在此不再复述,请大家参看上文。

2、赵国获胜的希望

如果赵国坚守的同时,以攻代守,不停攻击骚扰秦军,不停对秦军粮道进行打击,那么久战不决,粮道不通,秦军自然会选择退兵。

如果长平之战一开始就认命赵括为将,那么,此战即便赵国不胜,也不会败的太惨,顶多双方各有损失。 以赵括以攻代守的性格,双方对峙之时绝不会毫无作为。

3、廉颇与秦军决战必将比赵括败的更惨更彻底

第一,廉颇对阵秦国二三流的王龁尚且一败再败,那么对战杀神白起,且白起军力数倍于廉颇,这仗根本没法打。

第二,以廉颇的性格,依托坚壁尚且只守不出,那么决战被围,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么廉颇选择的肯定是固守待援。

而赵国一是派不出援军,二是即便派出援军也无法突破秦军的阻截。 而廉颇能否做到赵括领军时坚守46天,断粮到食人的地步而大军不动如山。 这需要打个问号。

结果必然是断粮一段时间后廉颇全军投降,或突围时被秦军消灭,肯定无法做到阵斩一半秦国倾国之兵。 如此一来,秦军大部分实力未损,仍有余力继续攻打赵国。 那么赵国离灭国也就不远了。

结论,赵括之败,虽然让赵国损失惨重,可也让秦军损失惨重。 白起之所以坑杀40余万赵军其原因也不乏损失惨重后的恼羞成怒。

如果廉颇与秦军进行决战,在这场必输之战中,廉颇的战绩肯定不会有赵括大。 秦军如果实力未损,以白起的能力,他绝对不会放过顺势灭赵的天赐良机。

纸上之讥数千年,军神含冤谁曾怜?

一腔热血君王事,付与青史毋自怨。

下一篇:海棠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海棠果几月份可以吃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坦克(p1000巨鼠式超重型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