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是什么东西怎么形成的(蜜蜡是什么东西形成的?)

2023-02-22 15:35:5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0

相信七八十年代那一辈的人都知道“糖稀”这种街边小吃。 就是一锅融化的麦芽糖,用两根小竹棍挑起一坨,一边搅合一边吃。 但是搅着搅着,时间久了,就发现原本棕黄透明的糖稀开始越来越浑浊,最后变成了乳白色。 如果你是年轻人,对糖稀的印象完全是空白的,这段就当我没说好了,请往下看。

蜜蜡的形成与糖稀属于同一原理。 糖稀会变白是因为在搅动过程中有气泡产生,这种气泡你肉眼是看不见的,大概是每平方毫米数以千万计。 气泡的密度越大,琥珀的颜色就越白。 就跟麦芽糖搅拌的时间越长里面混入的空气越多它就越白一样。 不过,专家的说法是跟里面的琥珀酸含量有关。 这个就是学术科学+专业仪器检测的范畴了,对于一个非专家的人来说,不在我的知识水平里。

为什么蜜蜡里面的气泡要比透明琥珀的气泡密度大呢?

这是由于阳光的照射决定的。 阳光的热度晒到滴下的树脂上,树脂受热内部蒸腾翻搅而产生了气泡。 因此,大家应该也明白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 那就是蜜蜡一般都是“阳面果”而透明的琥珀一般都是“阴面果”一般买水果的时候懂行的欧巴桑都会准确的挑走长在阳面的水果,颜色好味道甜嘛,太阳一直晒着糖粉就多多了。

至于说什么千年琥珀,万年蜜蜡,那都是扯淡。

琥珀和蜜蜡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在阳面被太阳晒到气泡蒸腾密度大。 一个在阴面凉凉快快没人打搅保持原型。 而半蜜半珀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也好理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很久很久以前,那火辣的太阳,天气闷热闷热的,(就像现在的天气…)大树们都热得汗(树脂)流不止,但是树脂是粘粘的,流动缓慢的,因此在上午的时候,一棵大树留下的树脂被东边升起的太阳给烤得使劲蒸腾使劲蒸腾,都蒸腾浑浊了,还没滴下去呢,但是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往西去了…于是原来的阳面变成了阴面,这个时候大树又滴下了一滴透明的树脂,后来者居上的赶上了之前没滴下去的那滴浑浊的,于是两滴树脂“在一起”了,变成了一大坨!然后第2天太阳又升起了,开始烤着一大坨的表面,刚烤到一半新流的透明树脂又滴下来了…于是就这样反反复复,太阳不断的升起落下,日子一天天过,哎哟它们慢慢长大,直到一次剧烈的地质运动到来!轰隆一下,大家全都睡在地下了,很久很久以后,被人类挖起来,取了个名字叫“阿花”,小名金绞蜜、金包蜜、金带蜜 and so on.

至于白蜜,当然了,就是被晒了时间最长的一批树脂,内部的气泡密度已经饱和了。

蜜蜡普遍都比琥珀香。 这和是不是白蜜没什么关系。 有的带皮的黄蜜香味也很浓郁。 而确实,同样的蜜蜡,白蜜的味道要更香一些。 为什么?因为白蜜由于内部气泡的密度极大,所以质地一定比透明琥珀要来的更为疏松。 大家都知道,只有通风的地方才有气味的流动。 也就是说。 透明琥珀之所以不怎么香是因为它内里的质地紧实,气泡少。 所以只有在打孔的时候才会有味道出来。 抛光完的几乎闻不到什么味道。 普通蜜蜡内部气泡含量要高于透明琥珀,所以搓动的时候味道更明显。

白蜜,是所有蜜蜡里气泡密度最高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随意这么一搓动,其实表面就有上亿的气泡带着内部的微尘被你手指上的指纹给磨碎了。 请问那能不香吗?所以说,往往包浆越厚实,或者抛光越精细的琥珀蜜蜡都没有什么味道。 因为表面已经比皮肤更平滑,你无法摩擦出什么东西来了,自然也就没有味道产生。

白蜜在蜜蜡中也算是比较稀少,毕竟没被打搅的晒到那种程度之后又被掩埋了的几率也不算很高。 非常优质的原石市面上也不多见。 物以稀为贵,白蜜的价格比其它的高也是正常的。

下一篇:换挡拨片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自动挡车如何正确使用换挡拨片)
上一篇:股票上的ROC是什么意思(股票roc指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