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论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2023-02-22 00:34: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9

一、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要具有利于水和物质汇集和泥石流流动的高山深沟、陡峻地势、坡降大的沟河流域等地形地貌。 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物堆积的开阔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地形。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气象水文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 泥石流的发生与短时间内大量流水密切相关,没有大量的流水,泥石流就不可能形成。 因此,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有强度较大的暴雨或冰川和积雪的强烈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库的突然溃决等。 气温高或高低气温反复骤变,已经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均有利于岩石的风化破碎,再加上水对山坡岩土的软化、潜蚀、侵蚀和冲刷等,使破碎物质得以迅速增加,这就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

4、泥石流的形成与土壤及水的酸、碱度也有很大关系,碱性土壤地区(pH7.0),有充足的岩石风化坡积物,即泥石流的固相物质,若遇山高坡陡的有利地形地貌条件,并有特大暴雨及连续降雨,使汇集在沟谷中的坡积物在水动力和重力作用下,便发生泥石流;在酸性土壤地区(pH7.0),当松散的酸性固体物质在碱性较大的洪水中产生絮凝,只要配合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也易形成泥石流。

二、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泥石流工程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拦、固防治技术特殊作用的有效联合。 工程措施可分为治水工程、治土工程、排导工程、拦蓄工程和农田工程。

2、生物措施 。 在城区后山流域的水源区,采用封山护林育草,涵养水源,以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 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森林,保护、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辅以冲沟沟头防护,沟内建生物谷坊群,坡地改梯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水平埝地,打地边埂,修集水沟、排水沟等农业土壤改良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与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防治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 通过有计划、有措施的组织活动,变泥石流防治工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长期治理。

3、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有退耕还林、等高耕作、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 城区后山区域主要是在防治区内现有耕地中,对大量的坡耕地逐步进行改造,即陡坡退耕还林,缓坡地等高耕作。

4、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措施。 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在泥石流易发山区划分出危险区与安全区,避开在危险区建设;建立泥石流预警站(点),开展监测和预警工作;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建立反应快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的救灾抢险系统,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紧急救援。

下一篇: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简述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上一篇: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