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是谁女儿(精卫是炎帝和谁的女儿)

2023-02-18 16:33:2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炎黄合兵完全是不得已的选择。 事实上这个时候,炎、黄两家血仇已经不可化解。 有两件事,导致了黄帝只收编了炎帝的部分残余武装,而其余的则向其他地方迁移了。 一件是炎帝的女儿精卫之死,一件是刑天断首而犹自拒绝臣服。

炎帝至少有五个女儿,帝女桑、精卫、女伪、瑶姬,此外还有一位学道成仙的炎帝少女。 这其中,尤以精卫最广为人知。

最为著名的精卫填海是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传说,但这个传说的历史依据,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要激动人心。

如果我们仔细考查精卫填海的故事寓意就会发现,精卫是炎帝之女,却游于东海,这本身就是个矛盾之处。 矛盾就在于,东海之水,是炎帝的敌人,这实际上隐寓着精卫孤身与强敌作战的历史原貌。

很清楚的是,黄帝与炎帝三战阪泉,最终将炎帝擒杀。 而后蚩尤大兵涌至,黄帝遁入博望山,三年后,蚩尤退兵,黄帝才从山中出来。 此时他承袭了黄帝的称号,大力宣传阪泉战事,并着手整合炎、黄两家的部落,这个行动,势必遭受到仍然忠于炎帝的人的强烈反抗。

所谓精卫填海,其历史原型不过是由炎帝的女儿女娃所领导的一场地下抵抗运动。 但是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女娃很可能遇害。 部族人怀念她,叹息她那徒劳的抗拒,但在黄帝时代,又不敢把她的事迹明明白白地讲述出来。

最终,这段历史不甘于隐没,终于被扭曲,被异化,变形为精卫填海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到如今。 故事中的精卫,以其微弱之力,对抗着那无可抵御的强横势力,引发了后世人心中的无限景仰。

如果说,精卫填海的故事解读或许还存在着歧义的话,那么刑天断头的故事,则毫无掩饰地拉开了抵抗时代的大幕。

刑天是炎帝部落中一个有名望的官员,主司农耕生产,同时他又很有音乐天赋。 炎帝曾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又作《丰年》之歌,这些音乐和歌舞成为了炎帝部落农耕时的主要娱乐方式。 而当炎帝部落战败,炎帝被擒杀之后,刑天悲伤不已,对黄帝的暴行充满了愤怒。

有一天,黄帝出巡,视察各地的农耕作业,并察看是否有地下抵抗活动的迹象。 当他经过刑天部落时,遭到了刑天的强力阻击。 刑天有可能是直接向黄帝发动了攻击,又或只是言语上的抗议,总之,他的反抗激怒了黄帝,黄帝当即下令将刑天斩杀。

刑天被杀后,尸体埋在了常羊山。 但这座山是座灵山,是炎帝部族的精魂之山。 还记得炎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吗?他的母亲女登,就是在常羊山目睹大星天坠,从而诞下了炎帝。 刑天的精魂从常羊山中获得了灵气,于是他再度复活了。

但复活后的刑天,却因为被割掉了头,只好以两乳为目,以肚脐为眼,手持干戚,挺立于常羊山上,向这世界表白他决不臣服的决心与勇气。

刑天的故事,不过是在黄帝占领了炎帝的家乡之后,炎帝族人进行的最后抵抗,一任抵抗领袖被杀害,新的抵抗领袖又出现。 由于斗争环境的险恶,新任抵抗运动领袖隐没了其名姓,遮住了他的面目——这在原始思维之中,就被曲解为刑天断首而后复生。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读懂了精卫和刑天所蕴含的寓意,所以作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后人解读陶渊明的诗句,认为最后两句“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表达的是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叹息。 但实际上,这两句诗并非是单纯地借古咏志,而是陶渊明对古史的感慨。

陶渊明的叹息是说,虽然有女娃、刑天等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大势所趋,黄帝仍以他铁的手腕,完成了对两个部落的整合工作,将炎帝部族的最后反抗,彻底扼杀。

于是,黄帝从新整合的炎黄部落中,又获得了新的武装力量。 而女娃、刑天的地下抵抗运动,却只能是化为传说,无证可考。

是到了和蚩尤展开决战的时候了,这一次,黄帝成竹在胸。

下一篇:大专转系需要多少钱(任市长7个月后)
上一篇:什么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