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在异国他乡还好吗

2023-02-17 05:27:5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6

早晨醒后不想起来,日上三竿了,还赖在床上。 乐堡写完作业,在各房间里到处乱窜,突然手机响了,是一个上海的陌生号,第一念头是保险、股票经纪之类的推销电话,本不想接听的,可转念一想,安全软件并没有标注,未必是骚扰电话,于是接起来,对方刚一发声,我就听出来了,是红亚。

尽管一年多基本不联系了,很久没有听到她说话,但记忆中的声音仍然熟悉,不曾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 红亚也没有因为我一下子认出她来而感到惊讶,大概早就料到不会忘了她的声音吧!

红亚6年前出国伴读,一直住在美国一座北部城市,这期间只回来过一趟,短短几天,办完事就又匆匆离开。 从2006年告别,就再也没有见过,有时候打打电话,在遥远的电波里说一说各自的近况,后来红亚怀孕生女,在朋友圈里多了一项内容,就是晒女儿,这才知道她一切安稳,早已适应了异域他乡的生活。 女儿出生在美国,自然是美国国籍,成为合法的美国人,而红亚两口却还是上海户口,并没有取得绿卡,迟早是要叶落归根的。 这次回国就是办理相应的户籍,以便为将来未雨绸缪。

当年我在上海学习,和红亚初识在某医院外科。 那天我刚结束研究生理论课程,下临床实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岗位,做事笨手笨脚,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新手。

每个单位都会存在欺生的传统,老员工看不起新员工的“无能”,处处刁难,处处设限,冷眼旁观新手把事情办砸,聚在一起偷偷看热闹,然后适时出来收拾残局,好让新手刮目相看。 这种潜规则我懂,所以当老员工责难时不辩驳不吭声,低头倾听。 可是红亚却看不过去,每每遇到我受欺负时义愤填膺,红亚走到带教的进修医生面前,先是横眉冷对,然后开启快速语音模式,斥责,恐吓,将进修医生狠狠整治一番,我站在一旁听的心里暗爽。

按理说,红亚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挑战医生的权威是犯了大忌,医护之间的关系虽然融洽,但护士毕竟是配合医生工作的,尽管是进修医生,不算医院正式员工,但在医院工作期间却是当作主力军来使用的,得罪了医生,在值班时恐怕会遭遇各种刁难。 但红亚就是这样的性格,风风火火,敢作敢为,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看不惯那些欺软怕硬的人。

红亚是个情商极高的人。 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都与她交好,医生把她当作妹妹看待,说话时总是关切的语气,出去吃饭喝酒也会叫上红亚,由红亚张罗餐桌上的细节。 护士把她当作姐姐看待,相比而言,红亚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虽然还未婚,却以大姐自居,的确是年龄较大。

红亚做得一手好饭菜,休班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家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快下班时叫上几个对脾气的同事去她家吃饭,有男有女,热热闹闹地度过晚上清冷的时光。 红亚在医院旁边租了一室一厅的房子,所以有这样的便利条件。

红亚新买了一台豆浆机,磨出的豆浆又香又甜,红亚肯定有独特的配方。 每次磨豆浆,红亚一个人也喝不了,就又特意去超市买了一个暖水瓶,每天早晨,将磨好的豆浆装到暖水瓶里,上班时带到科里,给那些随便在早餐点上买几个包子就匆匆来上班的同事喝,大家喝着豆浆,吃着包子,简单的早餐也不显得寒酸了。 红亚说,早餐一定要吃好,营养足,成份全,才最合理。 经过一夜的消耗,体内血液循环里的糖处于较低水平,必须通过食物补充,要不然低血糖可够人受的。

红亚的气场很足,生就一副大姐大的样子,爱管事,爱张罗,热心劲让人心里暖暖的。 同组的姐妹们要是有了难处,缺钱了,生病了,感情方面起了波折了,都是红亚热衷帮忙的切入点,红亚的热心是真的热心,绝对不是为了一个好名声,不是想让大家当面向她竖起大拇指。

有一天,红亚找到我,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轻声说:“想请你帮个忙!”

“帮什么尽管说,只要能做到,一定义不容辞。 ”红亚的热心肠早就感染了我。

“下班后跟我走,路上告诉你。 ”

“好!”

在出租车上,红亚说出了原委。 凡大姐想买房子,已经看中了一套二手房,下午约好在房子那里见面详谈。 凡大姐想将房价再压一压,但一个人谈判没有力度,还怕对方看她是单身女子,更不会还价,因此想出找一个人客串她老公的角色,红亚听说此事,对凡大姐承诺包在她身上,于是红亚拉我去救急。 这样的事情,需要一个忠厚可靠的人来做,红亚显然认定我是最合适的,感谢红亚的信任。

实习的时候,科室太忙,基本没有时间看望远方家人,只有春节前后,科室的病床基本清空,方便医护人员轮流回家过年。 好不容易回趟家,当然要备足礼物,不能空着手见家人。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犯愁,该带点什么回去呢?

咨询已成上海通的红亚,红亚想了想说,给老婆带礼物,最好是衣服了,我面露难色,一个大老爷们儿,很少去逛街,不会买啊。 红亚看透了我的心思,爽快的说,我带你去买。

红亚利用自己补休的时间,带我到五角场、淮海路、四川路到处逛,精挑细选,尽量让我满意。 我觉得不好意思,浪费了红亚那么多休息的机会,就执意请她吃饭。 红亚带我到淮海路附近的一条巷子里,在一家面馆前停下,介绍说:“这家面馆是老字号,好多名人都闻名前来品尝。 ”

我们每人点了一碗面,细细的面,青青的汤,上面点点油花,几片青菜叶绿油油点缀其上,热乎乎吃完,继续逛下去。 后来才明白过来,红亚知道我爱吃面,才特意选的面馆,不由得一阵惭愧。

红亚年龄不小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介绍的人很多,中意的却很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替她着急,但红亚是乐天派,并不以为意,依然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我毕业离开上海,红亚还是继续着单身生活。

一年后,红亚打电话给我,兴奋地说她就要结婚了,是某大学的博士,真替红亚感到高兴,多年的单身终于熬到头了。 遗憾的是我们相距甚远,不方便参加她的婚礼了。

又过了一年,红亚说她辞职了,正在办理出国的手续,要到美国陪老公做研究。

再次得到红亚的消息,就是她在美国的生活了。 红亚在朋友圈里发图,天真蓝,水真清,蔬菜水果真新鲜,衣服日用品真便宜。 看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嘛!

有时候会在夜里接到红亚的越洋电话,接通后红亚连连道歉:“不好意思哈!真该死,我又忘记时差了。 ”其实,不是忘了,想到老朋友就拿起电话拨号,哪里在意什么时候呢?这是信任。

红亚在国内时的英语水平始终停留在中学生阶段,这下到了美国,竟成了哑巴,红亚不可能不说话,会憋坏的,于是开始学英语。 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听和说。 老公去实验室上班,她一个人在家也待不住,就走出去,和遇到的美国邻居聊天,起初的时候肯定交流困难,但阻止不了红亚学习的热情,她一边比划一边磕磕巴巴的说,邻居也感动于她的这种认真,尽量说慢一点简单一点,照顾她的口语水平。 一个月之后,语言上的障碍已经解决,红亚听英语和说英语已经相当熟练,可以与人正常交流了。

一个人在家时间长了,难免会心痒痒,无所事事的感觉很不好,红亚考虑出去做点事情。 先是到老公供职的实验室,帮忙打打杂,观察工作人员做实验,在那些瓶瓶罐罐的碰撞声里度过了几个月时光,红亚竟然学会了做实验。 实验室的老板正式邀请她加入实验室,但考虑到即将怀孕生孩子,红亚拒绝了。

孩子出生后,红亚也就成了专职太太,负责家里的一切,油盐酱醋茶虽然枯燥,日子倒也平平淡淡的度过,只是没有在国内那样随意罢了。 烦闷的时候,老公会开着车,一家三口出去旅行,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走,干净的街道,清新的空气和蓝天白云,让红亚记忆深刻。

回国这几天,红亚和孩子一直咳嗽,大概是空气惹的祸,也就几年功夫,已经不能适应上海的气候了。

无法想象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喜欢热闹的大概受不了在黄发碧眼的美国人的包围中自由自在,传统的习俗,生活的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都要重新界定,但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已经融入骨子里,当产生冲突时,必然会怀念起家乡来。

时光易老,人生一直在路上,希望你在异国他乡一切都好!

下一篇:你要明白,懒惰一时,可能意味着贫弱一世
上一篇:爱,在路上(爱在路上小品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