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肖澜《城中之城》:时代留在白衬衫上的斑驳

2023-02-17 04:46:1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0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盛阔、复杂而坚硬的时代。

但凡是这个大时代里的一个正常的人,心中都存有那一抹一缕一丝的理想与精神。 犹如滕肖澜长篇新作 《城中之城》中两代金融人都很认真说的那句话,“人就像一件白衬衫,再怎么爱惜,它总是会慢慢变黄、变黑”。 但是,我更喜欢老一辈金融人苗彻对年轻一代金融人程家元、陶无忌说的很诚恳的那段话:“但你不能因为它会变发黄变黑,从一开始就瞎搞瞎弄,那样不行,两三天工夫就成黑衬衫了。 我们还是要非常爱惜它,尽量手洗,不要曝晒,熨得平平整整,不要受潮不要被虫蛀,让它发黃变黑的时间来得越晚越好。 ”

读这部小说,一开始极不喜欢这位霸气而主观的老爷子,极喜欢那位儒雅而得体、节制而不俗的金融权贵赵辉,谁知最后却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发黄变黑”之人。 更不用说那清雅灵慧的周琳、青春可人的胡悦,到最后都变得深厚远阔,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发黃变黑”之人了。 可见,人性真的是复杂得视不辨色深不见底啊!

滕肖澜在以前的创作谈中,说过一句很了不起的话:“真正的上海人的日子,航拍是不屑于拍摄的,是略过。 只有身在其中,才会体会到上海人的不易与艰苦。 ”

我的眼前灵光乍现。 真的,无论航拍出的镜头画面多么辽阔壮美、雄悍辉煌,但绝对不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当代人当代事”,反映出多维而丰富的当代生活与复杂深刻的人性的。 只能激动一时昙花一现,更不要指望它“留得住、传下来”了。

《城中之城》写的是作为国际大都市和金融中心上海的生活,而且还是金融界的生活,只不过,滕肖澜仿佛不喜欢制作那些舞台宏大的辉煌幕布,而是像在制作刺绣和服装一样,针脚很细,一针一针地在从从容容地慢慢做活儿。 她极擅长从小说人物的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细腻入微地不慌不忙地去写上海的“大”与时代的“大”。 日常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静水深流,它在不动声色之间处处暗流涌动,震撼人心。 《城中之城》就是这样,通过对两代金融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从容而细腻的书写,写出了这个时代的盛大、复杂与坚硬,写出了这个世界人性的斑驳与复杂。

“小说家可以比心理学家教给你更多的人性知识。 ”《城中之城》的文学价值还在于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这个大时代活泼生动的人物形象。 陶无忌是一个从底层努力上来的外省青年形象,勤奋聪明,正直精干,是作家正儿八经要用力塑造的形象。 胡悦当然也是从底层奋斗出来的青年形象,但她虽聪慧而清纯,真诚而善解人意,但终究是一个“问题少女”。 蒋芮也是一个复杂的投机与取巧的青年形象,不像陶无忌那样让人感到脚踏实地。 程家元、苗晓慧和赵蕊无疑是“富二代”的典型形象,但作家对苗晓慧、赵蕊这两个人物形象似乎用力不济,人物的性格形象与内在生活张力不足,有些“扁平”与模糊。 倒是程家元给人印象很深,出身于富家,却从小父母离异,虽自卑木讷,但真诚实在,性格形象富有张力,比陶无忌还接地气、生动感人。

小说家所展现的各种复杂而深刻的人性问题,以及所描绘的各种人物的内在生活,无疑是来自她自身警觉内省的经验。 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说中苗彻和陶无忌共同将审计报告完成后的凌晨,一老一小在逼仄的职工食堂对面的浴室,两人在水流很小的喷头下笑骂着洗澡的情景,苗彻放开喉咙,将那首《海阔天空》唱得沙哑而有气势。

为什么那些正直清正的人的命运总是充满苍凉、悲壮和孤独呢?因为,他们的心中总是放不下那件“白衬衫”,更不想“发黄变黑”……

下一篇:保住饭碗的七大“秘诀”
上一篇:我最好的异性朋友(我最好的异性朋友英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