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师》:未来的味道

2023-02-17 00:29: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世界因为神秘而更让人充满探索的欲望。 人类因为思考才推动世界的发展。

王秀梅科幻中篇小说《咖啡师》刊于2018年第6期《作品》。 这是一篇后现代小说,我从文中闻见一种未来的味道。 作者用夸张的构思,给井然有序的时间来了个虚构。 本文最大的创意就是神秘的物理老师,竟然能用实验改变现实世界。

创世纪以来,精确的时间,在这篇小说里被改写了。 那个物理老师,通过自己无数次的计算,来改变时空,改变时间的运行。 但是他总是算错一位数,就永远得不到最正确的答案,他就一直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一直算下去,为此炸坏了一只眼睛,但仍痴迷不悔。 火车穿过一个隧道时,火车司机操作台竟然完全失灵,所有的仪表静止不动,但火车一直向前跑着。 这是黑色、恐怖的一个小时,令火车上所有人都惊慌不已。 在无边黑暗中,另一个时空将近一个小时的等待让车上的乘客焦虑不安。 很奇怪,那个可怕的一个小时过去了,火车终于穿过那段莫名其妙的黑暗,所有的钟表又倒退回来,时间显示还是和从前一样,这个现实世界的时间只是过了两分钟。 这件事导致火车司机神经错乱。 讲给没有经历过这事情的人,没有一个会相信。

科幻小说,往往都充满神秘感,这篇也不例外,在本文中,咖啡师算不上主角,但以咖啡师命名,有一种神秘感,像西方的巫师,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作者既在故事之外,又在故事之中,作者从咖啡馆误入传说中的时空隧道,进入一段时间之外的时间,从2018年倒退到2008年,时间倒退了十年,人变得年轻了十岁。 她在咖啡馆看到《故事的终结》,讲述自己身边刚刚发生的故事。 而在火车的卫生间里,她又遭遇2028年的自己,那个叫备忘录的人。 小说《咖啡师》与文中的书籍《故事的终结》,相互穿插,真实与虚构重叠,交错。 那个叫备忘录的人,是2028年的作者自己。

2008年的我,2018年的我,2028年的我,是一个人,又不是一个人。 每个人,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思想。

我读过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 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以对话的形式述说故事,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苏菲和艾伯特是十五岁女孩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席德的父亲写给她、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而席德和她的父亲,又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 这个玄乎精彩的构思,让我拍手叫绝。 现实与虚构交叠重合,更吸引富有探险精神的孩子们。 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 这三个不同的视角组成三重叙述层面,相互交叉。

《咖啡师》离奇、神秘、古怪,却是构思缜密、严谨,条理清晰。 虚构出多余的时间,让那个叫备忘录的人遭遇自己的前世今生。 写法大胆,与《苏菲的世界》有同工异曲之妙。

未来永远是未知的,所以充满神秘和想象。 科幻小说属于未来。 未来是对人类梦想和情感的拯救与磨砺。

下一篇:《山本》:原本地茫然
上一篇:杨小凡《太平道》:权力及其所形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