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孩子不听话的人,该不该同情?(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2023-02-16 18:24:2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7

苦逼的生活总有不如意,不够有钱,没有遗产继承,读不起好大学,没能与马云交朋友。 这些说到底都是金钱惹的祸,能够用钱衡量的问题不算是问题,那些与钱无关的困惑更让人头痛,比如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孩子听不听话,应该属于教育范畴。

每个人家的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是一堆彩泥,想如何捏就如何捏。 孩子始终是弱势群体,体力孱弱,自我意识淡薄,经济不独立,仰仗父母的鼻息,没有多大话语权。

以上描述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迟早会长大的。

长大后的孩子就是极富个性的成人,具有独立意识,思维活跃,性格叛逆,身强力壮,荷尔蒙正常分泌。 这个时候维持父母儿女关系的唯有亲情,以大压小的约束就不存在了。

亲情可大可小,从大的说,父母依然是山,至少儿女愿意当他们是山,即便这座山不再高,不再葱郁。 从小的说,父母是累赘,是啰嗦的烦人精,儿女的记忆里都是父母的专横和不够温情。

随着儿女的逐渐长大,不管是不是处于叛逆期,一些孩子开始试着挣脱父母的束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无需父母同意,这也可以称为:翅膀硬了。

在父母眼中,这样的孩子就是不听话,因为在他们看来,相比孩子,他们总是正确的。 多吃了二十年的大米白面,多走了二十年的漫漫长路,多见识了二十年的人情世故,所以,他们比孩子懂得多,也明白更多事理。

因此,父母操碎了心,全面接管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日常生活,一心一意为孩子设计前程,并理所当然地以为孩子会听他们的。

可是,孩子凭什么要听父母的?

即使父母认为道理正确,遵照他们的意愿一定会前途无量,孩子就该顺从吗?

很多父母发现,不知不觉中,原来的乖宝宝开始变得不听话,开始犟嘴反驳,开始摔门而去,甚至离家出走。 操劳不堪的父母伤心欲绝,为有这样不听话的孩子而觉不值。

这不仅仅是叛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主观意识觉醒的那一刻,也就是说,由顺从占主导,转变为自主思考。

中国的教育往往比较武断,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道理正确,而不允许奇思怪想。 画苹果,就必须是圆的红的,画成方的黑的就是不正确,老师要打红叉叉,家长要批评你傻。 写作文,鱼一定要在水中游,写成鱼在空中飞翔就是错的。 完全不顾孩子的视角,扼杀想象力,残害创造力。

孩子的心智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有充足的时间对其施加影响,按照他们的意愿和设想改造孩子,让孩子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性格、脾气和价值观。

父母的良苦用心初衷是好的,为了孩子走上一条相对轻松的路,未来更美好,但其中还掺杂着自己的私心,父母没有实现的梦想和价值,却要通过下一代来履行,于是就设置了条条框框,把孩子困在里面,不许逾矩。

虽然大多数孩子都会满足父母的意志,做一个听话的孩子,由父母安排一切,自己落得轻松,但仍有一部分叛逆心强烈的孩子,不再顺从,甚至故意走到父母的对立面,即使明知道自己是错误的,只是因为父母坚持这条路,就不顾后果的唱反调,令人痛心。

这实际上是孩子无声的反抗,可能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内心的觉醒,发现父母的行为举止是在触动自己潜在的核心利益,自发的保护机制促使他们开始不顺从。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主意识的突然开启,让他们认清了“我”和“你”,随即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自己着想,而不是一味听父母的。

这种情况下,父母依然把孩子当做傀儡,打出亲情牌,打出辛苦牌,引诱孩子顺从,常常会激发反感,会事与愿违。

当发现孩子与自己意愿不符的出格行为时,有些父母不反思自己,不调整策略,反而训斥孩子不听话,甚至打,罚,进一步限制孩子的行为和言论,使矛盾升级,双方闹得鸡飞蛋打,毫无温情可言,父母伤心,孩子委屈,都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这样的孩子可怜,这样的父母更不值得同情。 私心和武断不该成为教育孩子的借口,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即使喜欢玩游戏,也请尊重,适当引导即可。

遇到孩子不听话的父母,首先该反思自己,而不是抱怨。 反思有没有认真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有没有尽心观察,掌握孩子的兴趣爱好,有没有走进孩子心里,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人,所有秘密都愿与你分享。

双方信任很重要,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倘若不信任,心底藏着的话不会说出来,父母只能干着急。

想取得孩子信任,父母就要降低身份,绝不能高高在上,与孩子做朋友,换一个看问题的视角,走进童话世界,认同那些道理不正确的想象。

教育孩子是系统工程,千万不要武断地下结论:这孩子完了,这孩子不听话,完全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实,孩子什么都懂,只是父母不懂。

下一篇:你知道人在什么时刻最孤独吗
上一篇:你听过最温暖的一句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