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冒顿上位的经过,才知西汉初和亲之策的荒谬!

2023-02-16 05:57:1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0

一、背景。

西汉初年,刘邦御驾北征匈奴,结果被困白登七天七夜,最终通过陈平之计,得以狼狈脱困。

数次接战的胜利,使得匈奴拥有了侵略的信心和勇气,开始频繁地侵略汉的北方边境。

此消彼长,白登之围的失利,则挫伤了刘邦的信心。 对于匈奴的侵略,防吧,防不胜防;打吧,又怕打不过;放任不管吧,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匈奴在自己国土上肆虐。 所以,对于匈奴的寇边非常苦恼。

二、和亲之计。

在这种情况之下,刘邦向刘敬问计,刘敬给刘邦出的主意就是和亲!

1、为什么呢?

刘敬给刘邦分析:

对于匈奴,来武的不行。 天下经过秦末战乱,刚刚安定,士卒经过多年征战,现在都疲惫不堪,不能再打仗了。 潜台词其实是,皇上,咱现在打不过人家。 您上次御驾亲征,不是失利了吗。

对于匈奴,来文的也不行。 对于文明人,咱能讲讲仁义道德,但对于匈奴现在的单于—冒顿这种人来说,杀父妻母,怎么讲仁义?说不通啊!

现在来看,论文论武都不行,只能长远规划,让他的子孙后代臣服大汉了。 治不了冒顿本人,咱就治他的子孙后代!

2、于是和亲之计出台。

皇上应该把嫡长公主许配给冒顿,多给嫁妆,匈奴一看,长公主,而且还给这么多东西,必然欢喜重视,自然会让公主作“阏氏”(匈奴单于的正妻),生了孩子,自然会成为匈奴的太子。

后边每年,皇上捡着大汉多的,匈奴没有的东西,多给他一些;再派能说会道的人士多给他们讲讲礼节,这就妥了。

冒顿在的时候,是您的女婿,相当于半个儿子;冒顿不在了,您的外孙会成为单于。 外孙哪有敢跟姥爷叫板的?这样多好,可保不战而胜。

而且,这事必须得派嫡长公主去,派个宗室之女或后宫去都不行,匈奴觉得不够受重视,这事成不了!

与和亲同时,汉还要经常慰问匈奴,经常把自己“多的”东西,匈奴没有的东西,多给匈奴一些,借此来维持汉匈之间的良好关系。

刘邦听完,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

三、说完和亲之计,我们再来看冒顿夺位经历。

匈奴老王头曼(冒顿之父),曾经想改立幼子为王位继承人,所以把冒顿派去月氏做质子。 一次匈奴攻打月氏的战事中,月氏想杀死冒顿。 冒顿伺机偷了一匹好马,摆脱月氏,逃回匈奴。 头曼觉得冒顿表现不错,又动了惜才之心,让冒顿统帅一支兵马。

冒顿在练兵的时候加了料,用鸣镝(响箭)来训练士兵的服从性。 鸣镝作为火力引导,鸣镝射哪,所有人必须射哪,不服从者,斩首!

冒顿先用自己的爱马和爱妻作实验,他自己用鸣镝射他的爱马和爱妻,士兵有跟着射箭的,有不敢射的,所有没有跟随射箭的全部斩首。

接着,又用鸣镝射击他父亲——头曼单于的爱马,这次,所有士兵都跟随射击。 冒顿知道,军心可用了!士兵的服从性和条件反射已经训练出来,从此之后,肯定是指哪打哪。

有一天,冒顿跟随头曼单于打猎。 找着机会,冒顿鸣镝射向头曼单于,手下都跟随射击,头曼被杀

冒顿进而把头曼的女人和自己的兄弟都杀光,大臣有不服从自己的也全部杀光。

清除一切障碍之后,冒顿自立为单于。

四、了解清楚这一切,我们来看刘敬提出的和亲之策的荒谬。

刘敬的和亲政策,前后相违,自相矛盾。 之所以寄希望于和亲,是想通过伦理道德的规矩钳制匈奴。 刘邦现在跟冒顿是翁婿关系,跟冒顿的继承人就是外公和外孙的关系。 冒顿的上位,是通过杀死父亲,杀死兄弟实现的。 父兄之情都不顾,何况翁婿之情?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继承人,又怎会顾念和汉的亲戚之情。 而且在那种环境之下,真正顾念亲情的人恐怕也不符合当地的生存法则,基本没有上位的可能。

事实证明,对于匈奴,只有把它打怕了,打疼了,才会老实。 秦始皇当年,命令蒙恬率军出击匈奴,把匈奴打得北撤七百余里,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十余年不敢南犯。

国与国之间,弱国无外交,没有通过委曲求全得来的和平和尊重。 历史告诉我们,对外族的委曲求全,卑躬屈膝,最终只会换来更多的屈辱与苛求!

汉初的和亲,也给后代起了一个不好的头,岁币、不平等条约,内容不同,实质一样,都是丧权辱国的操作!换不来和平,资敌而已!


下一篇:寒窗苦读十几年,却不如两套房有底气?那是你不知道这3点
上一篇:如何挑选楼层——买房装修必看实用风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