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魏握青君——朱自清

2023-02-16 04:59: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6

  两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些日子吧,我邀了几个熟朋友,在雪香斋给握青送行。 雪香斋以绍酒著名。 这几个人多半是浙江人,握青也是的,而又有一两个是酒徒,所以便拣了这地方。 说道酒,莲花白太腻,白干太烈;一是北方佳人,一是关西的大汉,都不宜于浅斟低酌。 只有黄酒,如温旧书,如对故友,真是醰醰有味。 只可惜雪香斋的酒还上了色;若是“竹叶青”,那就更妙了。 握青是到美国留学去,要住上三年;这么远的路,这么多的日子,大家确有些惜别,所以那晚酒都喝得不少。 出门分手,握青又要我去中天看电影。 我坐下直觉头晕。 握青说电影如何如何,我只糊糊涂涂听着;几回想张眼看,却什么也看不出。 终于支持不住,出其不意,哇地吐出来了。 观众都吃一惊,附近的人全堵上了鼻子;这真有些惶恐。 握青扶我回到旅馆,他也吐了。 但我们心里都觉得这一晚很痛快。 我想握青该还记得那种狼狈的光景吧?

  我与握青相识,是在东南大学。 那时正是暑假,中华教育改进社借那儿开会。 我与方光焘君去旁听,偶然遇着握青;方君是他的同乡,一向认只,便给我们介绍了。 那时我只知道他很活动,会交际而已。 匆匆一面,便未再见。 三年前,我北来作教,恰好与他同事。 我初到,许多事都不知怎样做好;他给了我许多帮助。 我们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吃饭也在一处。 因此常和他谈论。 我渐渐知道他不只是很活动,会交际;他有他的真心,他有他的锐眼,他也有他的傻样子。 许多朋友都以为他是个傻小子,大家都叫他老魏,连听差背地里也是这样叫他;这个太亲昵的称呼,只有他有。

  但他决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 “傻”,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至少我在北京见着他是如此。 那时他已一度受过人生的戒,从前所有多或少的严肃气分,暂时都隐藏起来了;剩下的只是那冷然的玩弄一切的态度。 我们知道这种剑锋般的态度,若赤裸裸地露出,便是自己矛盾,所以总得用了什么法子盖藏着。 他用的是一副傻子的面具。 我有时要揭开他这副面具,他便说我是《语丝》派。 但他知道我,并不比我知道他少。 他能由我一个短语,知道全篇的故事。 他对于别人,也能知道;但只默喻着,不大肯说出。 他的玩世,在有些事情上,也许太随便些。 但以或种意义说,他要复仇;人总是人,又有什么办法呢?至少我是原谅他的。

  以上其实也只说得他的一面;他有时也能为人尽心竭力。 他曾为我决定一件极为难的事。 我们沿着墙根,走了不知多少趟;他源源本本,条分缕析地将形势剖解给我听。 你想,这岂是傻子所能做的?幸亏有这一面,他还能高高兴兴过日子;不然,没有笑,没有泪,只有冷脸,只有“鬼脸”,岂不郁郁地闷煞人!

  我最不能忘的,是他动身前不多时的一个月夜。 电灯灭后,月光照了满院,柏树森森地竦立着。 屋内人都睡了;我们站在月光里,柏树旁,看着自己的影子。 他轻轻地诉说他生平冒险的故事。 说一会,静默一会。 这是一个幽奇的境界。 他叙述时,脸上隐约浮着微笑,就是他心地平静时常浮在他脸上的微笑;一面偏着头,老像发问似的。 这种月光,这种院子,这种柏树,这种谈话,都很可珍贵;就由握青自己再来一次,怕也不一样的。

  他走之前,很愿我做些文字送他;但又用玩世的态度说,“怕不肯吧?我晓得,你不肯的。 ”我说,“一定做,而且一定写成一幅横披——只是字不行些。 ”但是我惭愧我的懒,那“一定”早已几乎变成“不肯”了;而且他来了两封信,我竟未复只字。 这叫我怎样说好呢?我实在有种坏脾气,觉得路太遥远,竟有些渺茫一般,什么便都因循下来了。 好在他的成绩很好,我是知道的;只此就很够了。 别的,反正他明年就回来,我们再好好地谈几次,这是要紧的。 ——我想,握青也许不那么玩世了吧。

  五月二十五日夜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做为散文的语言则又应成为感情的载体,作家将喜怒哀乐托付给这变幻莫测的文字符号,由它传递出丰富复杂的各种情感,从而引导读者一同走进这感情世界与作家共饮甘苦,这需要语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有一部分散文是为怀念朋友而作的,袒露了朱先生于朋友诚挚信爱的胸襟,散发着友情的温馨,《怀魏握青君》便是其中一篇。

  “以酒饯别”是中国传统的送行礼仪,文章开篇便极力渲染酒宴场面,几个朋友在“雪香斋”给魏握青留学美国送行,作者首先介绍选择此地的源由,“雪香斋以绍酒著名。 这几个人多半是浙江人,握青也是的,而又有一两个是酒徒,所以便拣了这地方。 ”“莲花白太腻,白干太烈;一是北方的佳人,一是关西的大汉,都不宜于浅斟低酌”。 这里酒与友情合二为一,溶为了互为参照的意象,“……黄酒,如温旧书,如对故友,真是醰醰有味”。 故情更如醇香的佳酿,弥散着经久不息的甘甜。 接下来作者追忆与握青初识、想见的点点滴滴,速描般地记述了握青的为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于友人的关切、欣赏与喜爱。 作者饱含感情特别重点追叙了与友人离别前的一个月夜,“月光照了满院,柏树森森地竦立着。 屋内人都睡了;我们站在月光里,柏树旁,看着自己的影子。 他轻轻地诉说他生平冒险的故事。 说一会,静默一会。 这是一个幽奇的境界。 ”这如仙境般的月夜令人想起《荷塘月色》中的意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友情与日月同辉,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作者在最后则自悔自责,因路途遥远和自己的“懒”,竟与友人断了音讯,这进一步加深了失落的寂寞感,然而作者并未失去友情,笔锋一转:“反正他明年就回来”,表现出对友人真诚的思念,又使这份失落中凭添起新的希望。 文章感情的思路一波三折,语言淡而有味且香醇悠扬。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艺术语言是不能离开真实感情的,朱自清先生语言艺术的动人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他反映了真情实感,以发自肺腑的心声,直诉读者的心灵。 同时,至诚的感情总是朴素的、自然的。 文章中作者虽然表达的感情是深厚的,但却从容叙来,无半点做作之感。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种平淡是有着丰厚的内涵的和巨大感染力的,所谓“豪华落尽见真纯”,大概便是这样一种语言风格。

下一篇: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
上一篇:十字架的园里——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