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出家为僧的中国“第一神童”宁铂,现在过得怎样?

2023-02-15 06:15:4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3

方仲永的故事虽然已经距离我们隔了许多的年月,然而直到今天,方仲永仍旧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谈话间,天才的故事总是吸引人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从来都不乏天才,可奇妙的是,在那些天才身上,总有一些惊奇的际遇。

在上个世纪70年,一位天才儿童的出现震惊了全国,他就是宁铂,一位至今都让人记忆深刻的神童。 和许多的天才儿童一样,宁铂自小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与智慧,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诗词、识汉字。 当然,这样一位神童的厉害不仅仅限于文本的背诵与记忆上,当他开始看有关中医的书籍,他竟无师自通,学会了抓药;翻了几次围棋书后,他就开始可以和大人下棋。 宁铂的阅读能力与接受能力实在是超越了大多数人。

宁铂的生命早期其实是不乏伯乐的,当时一位老师看宁铂天资聪颖,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整整手写了十页文字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推荐宁铂。

就这样,天才宁铂的人生开始改变,他从一个当地的别人家的孩子一时间变成了全国第一天才儿童,忽然之间,全国的报纸、电视都在播报宁铂的新闻,13岁的宁铂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978年,宁铂被破格录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一群同样由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天才少年们一起在特意为他们成立的少年班就读。 13岁,按正常的节奏来说,宁铂应该还在上初中,可此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学生。

好在宁铂并不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在生活中他像个小大人一样,这一点其实已经胜于很多只知道读圣贤书的天才儿童,但是,宁铂仍旧没能逃脱命运的折磨。

大家都知道,在大学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有人喜爱物理、有人喜欢人文学科、也有人热爱艺术,只有当我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才有热情与信心一直坚持下去。

然而宁铂在专业的选择上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宁铂从小就喜爱天文方面的知识,所以最开始他提出自己想要在天文专业学习,可没想到,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没有天文方面的专业,宁铂当时提出想要转校到南京大学攻读天文系,可是他的提议最终被校方忽略了。 上个世纪是中国积攒力量的时期,国家需要人才,需要研制出新兴的武器,所以对于物理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也就特别多,于是学校把宁铂分在了物理系,他们以为,既然是天才,也一定会在物理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可是对于宁铂来说,不能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打击。

当一个人成为了天才,并且还是一个闻名全国的天才,那么在他的身上一定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存在,他不仅需要承受父辈的期望,同时还需要负担全国人民对他的期待,然而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这份压力显然是超重了的。

宁铂后来曾经三次报考研究生,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一次考试是顺利参加完了的,总是因为各种理由而退出。 这难道是因为宁铂的实力不够吗?对于一个13岁就破格被国内顶尖大学录取的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只是在日积月累之中,宁铂所担负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逐渐变成了他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令他透不过气来,他不敢参加考试,因为他害怕自己面对自己的失败,他害怕自己一旦失败就会给自己的家人、甚至全国的群众带来伤害。

最终,在2003年的时候,宁铂不愿再承受这些压力,他放下了曾经带给他无限荣耀的身份,出家当了一位和尚。 从此以后,宁铂真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新闻报道也很少能够看到他的消息,电视节目中也不再有他批判神童教育的身影,一心向佛后,宁铂终于放下了世人期许的目光,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两年前,有新闻发布消息,宁铂已经还俗,在远离世俗喧嚣十多年后,人们终于不再对他有过多的关注,现在的他虽然已经不是一个僧人,可是他仍旧拥有自己的信仰,每天沉浸于研究佛教,同时还会做一些心理咨询,为他人开导。

从天才少年到出家为僧,再到还俗,宁铂的生命历经了几次起伏,他从人海中来,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海之中。

对于神童,我们总是会报以过分的期待,就像宁铂出名后所有人都期望宁铂能有所作为,殊不知这会给宁铂本身带来多大的压力,神童其实也只是一个人,如果我们不想再有更多的方仲永出现在的话,或许我们应该让神童走下神坛,让他们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正常人。

下一篇:猕猴桃怎么打果汁好喝(猕猴桃汁怎么做)
上一篇:宁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