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德双方科学家对秦始皇陵核磁扫描,发现了什么

2023-02-14 19:06:0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0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最大的梦想恐怕就是挖掘秦始皇陵了吧。 作为古代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秦始皇在 历史 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绝对当得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呼。 如此伟大的一位人物,他的陵墓中想必也埋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等待着考古学家去 探索 。

其实,不光是考古人员对秦始皇陵感兴趣,普通人对这座“千古一帝”的陵墓也充满了好奇。 从已经挖掘出的秦兵马俑就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规模绝对相当庞大,里面埋藏的珍宝和秘密肯定也十分惊人。

只不过,想要挖掘秦始皇陵,就目前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事实上,我国目前对皇帝陵墓的挖掘,一直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 这主要是由于在挖掘明定陵时吃过大亏,导致无数珍贵文物毁于一旦,所以如非必要的话,是不可能主动开挖皇帝陵墓的。

皇帝陵墓的发掘,虽然能够得到很多珍贵文物,也能解开很多 历史 谜团,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同样多。 比如说文物保护这个问题,很多文物在地下埋藏千百年之后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可能被挖掘出来的那一瞬间,就是文物被毁掉的时候。 所以,在文物保护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之前,是不太可能开挖帝王陵墓的。

但是,秦始皇的陵墓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虽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不能对其进行挖掘,但是也阻挡不了考古学家 探索 其中奥秘的热情。 随着 科技 的进步,考古学家联合中外科学家利用一系列先进仪器,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方位的 探索 。 在这几次的秦陵探秘中,考古学家们还真发现了不少秘密。

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考古学家联合德国科学家一同对秦始皇陵进行了科学考察,中德双方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检测,还真有了意外的发现。

在这次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不但掌握了秦始皇陵的主要布局和地下结构,还发现了一座新的地下陪葬坑。 不久之后,考古学家对这个编号为K9801的陪葬坑进行了挖掘,通过挖掘出的文物判断,这是一座秦始皇陵的地下军备库,与不远处的兵马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这座陪葬坑中,考古学家挖掘出来大量精美的石质铠甲,而这些铠甲的作用,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它们的主要用途就是装饰作用。 这倒并非是因为这些铠甲不够精美,实际上这些铠甲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每一枚甲片的打磨、抛光都要花费巨大的时间。

这些石质铠甲一套大约需要用到六百枚甲片,根据考古学家的推算,即便是手艺精湛的匠人,想要打磨出如此多精美的甲片,也最少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 而匠人们花费如此多的精力制作的盔甲,仅仅是为了装饰陵墓中的武士俑,由此也可以看出,秦朝滥用民力确实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地步。

在最近的数十年中,考古学家一直没有中断对秦始皇陵的 探索 ,企图通过现代 科技 完全解开秦始皇陵的奥秘。 事实上,通过多次对秦始皇陵的考察,考古学家对这座古代地下城市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了。 秦始皇陵地下建筑的布局、夯土层的厚度、地下城墙的位置等等关键信息,在现代 科技 的扫描下统统无所遁形。

比如说,《史记》中记载说,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虽然关于秦始皇陵墓里的长明灯,以人鱼油膏为燃料万年不灭这个记载,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证实,但是秦始皇陵含有数量巨大的水银一事,却已经得到证实。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骊山附近的土质中汞含量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然后通过探测技术对陵墓内部进行探测,发现陵墓内确实含有数量惊人的水银,保守估计也高达百吨。 由此可见,司马迁的《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描述虽然看起来很夸张,但是司马迁写作时也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也许等到未来, 科技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会有机会亲眼看到秦始皇陵内部的景象。

下一篇:歌词里有 想念你的笑 的歌是什么
上一篇:秦始皇陵探秘(秦始皇陵探秘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