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单选题))

2023-02-14 14:05:2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扩展资料: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 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下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谁的诗?整个诗词是什么?
上一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