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蚯蚓15米(世界上最长最粗的蚯蚓)

2023-02-14 05:08:3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

可能好多人都会对蚯蚓这类动物感到恶心,不过,我这次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它。

世上最长的蚯蚓

据腾讯科学(悠悠/编译):科学家发现澳大利亚巨型蚯蚓是世界上最长的蚯蚓物种,体长达3米,它们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吉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

巨型蚯蚓学名为megascolides australis,平均长度为1米,直径2厘米,重量200克,但是这种长寿无脊椎动物可存活5年以上,最大体长达到3米。

它们生活在河岸潮湿黏质土壤中,钻至很深的土壤层,建立网状栖息环境。 体型较小的同类生物会到地面上排便,但是巨型蚯蚓完全不同,它们在地下洞穴中排便,依靠暴雨将粪便冲刷至洞穴之外。

巨型蚯蚓对于地面振动保持较高灵敏度,它们可探测到未知入侵者的脚步声,以及来自地面的噪音。

它们当前被分类为受保护物种,由于该地区引入农耕,使得种群数量持续锐减。 其中限制性因素包括:较低繁殖率和缓慢生长周期,巨型蚯蚓一次只产一枚较大的卵,体长约4-7厘米,需要一年时间孵化。

蚯蚓

蚯蚓在地球上大约存活了2.5亿年。 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 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 蛋白质含量达70%,还有微量元素,如磷、钙、铁、钾、锌、铜以及多种维生素。 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目前已知蚯蚓有20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基本简介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 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 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 “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 “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 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 “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 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 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 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 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 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 “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 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 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 “活洞宾”也因此而极尽荣华。 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 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

鉴别

(1)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淡棕色。 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

(2)表皮黄绿色或黄棕色。 细胞界限不明显,布有暗棕色色素颗粒,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

(3)刚毛常碎断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 先端多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

关于蚯蚓的小笑话

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 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切这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了。 ”

下一篇:视力是多少才算近视眼(视力多少才是近视)
上一篇:干黄花菜的做法(干黄花菜的做法大全家常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