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苯,二氯乙烷,丙酮,6#溶剂油的毒性(二氯乙烷和二甲苯反应吗)

2023-02-13 20:35:4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9

二甲苯: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燥动、抽搐或昏迷。 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女人有可能导致月经异常。 皮肤接触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氯乙烷:二氯乙烷毒性 ;二氯乙烷属致癌物 高毒性,属剧毒物质!

二氯甲烷: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 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 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 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 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丙酮: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急性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6#溶剂油:具有无毒、无色、无味、芳香烃含量低、溶解力强、易挥发、无残留、无腐蚀等优点。

下一篇:二氯乙烷对人体的危害(1,2二氯乙烷对人体的危害)
上一篇: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烷哪个毒性更大? 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