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韩非是怎么死的?

2023-02-13 18:16: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7

《老子韩非子列传》中的韩非子。 老子的解读详见《史记记载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他们真正想表达什么?》。 有人说韩非子的评价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说韩非子的思想是很残酷的。 任何学术只能放到当时的背景才能知道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主张。

韩非子是韩国的公子,在韩国进入灭国倒计时,反而出现两个大才,一个就是韩非子,一个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李斯在历史上多处被西汉儒家黑化,最出名的就是李斯诬陷害死韩非子这个事情。

西汉儒家为什么要黑化李斯?最主要的考虑有两点:一是政治性,李斯是秦朝丞相,黑李斯等于洗白西汉建国的合法性;二是价值观,李斯是一个小吏,居然官职丞相,不符合儒家血裔出身论的人伦观点——没有高贵血统的小吏能做丞相,是人伦失常、君臣无序的表现。

公元前233年,秦王嬴政处死韩非子,即秦始皇十四年,韩王安六年。 韩非是在公元前234年出使秦国的。 韩非出使秦国的根本目的是存韩。

韩非出使秦国的大概内容,在《韩非子 存韩》一篇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韩非于公元前234年出使秦国,当时李斯已经在秦国15年,年纪50多岁。

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 臣不忍乡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 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 “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 韩非认为,堂溪公虽是一番好意,但不了解自己,误解了自己,甚至,伤害了自己。 同时,“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 ”之句表明,韩非早已下定了向死而行的决心,做好了向死而行的准备。

韩非的法家学派的法治理论对春秋战国之际进行封建化的改革以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起了重大的作用,并成为秦王朝的统治思想。

下一篇:在真实的历史上,韩非究竟是怎么死的?
上一篇:战国韩非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