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钱袋子”胡雪岩被欺,左宗棠为何见死不救呢?

2023-02-13 13:40:3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在晚清时期,我国政界和商界曾有一段广为人知的佳话,那就是左宗棠和胡雪岩长达10年的合作情谊。 他们两人工作配合得当,最成功的战绩就是收复新疆。 而在胡雪岩被朝廷判罪时,却是左宗棠带人抄了他的家。

长达10年的政商佳话

谈及左宗棠和胡雪岩两人的深厚友谊,还得从当年的西征新疆说起。 众所周知,左宗棠是我国近代少有的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将军,作为一军将领,他爱兵如子,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补贴兵需。

近代清政府在面对外敌时,常常采用的就是妥协的态度,在打仗作战时往往都不怎么重视,军队补给也不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每次作战,左宗棠最先忧虑的就是军资。 在1861年时,军资匮乏的情况更是极为严重,愁坏了左宗棠。

军队作战,粮草先行。 大战在即,此时的左宗棠两袖清风,一无所有。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胡雪岩送来了银子和粮食等军资,缓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度过了难关。 经此一事,左宗棠与胡雪岩成为了知己好友。 为了表达自己对胡雪岩的感激之情,左宗棠还特意向朝廷禀报胡雪岩对军队的无私贡献,大大赞扬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并且把胡雪岩安排在自己的军营里工作。

在左宗棠管辖的军营里工作,也就意味着胡雪岩可以参与浙江省的钱粮和军饷事务,无论是哪一个事务,对于一个商人来说,里面的商机都是巨大的,其间的牟利空间也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也是两人军商合作的开始,胡雪岩也自此从一介民商转身成为为朝廷服务的官商,享受无数的朝廷福利。

左宗棠在胡雪岩资金的支持下大杀四方,带领将士成功收复新疆,被朝廷封由伯晋侯,光耀门楣羡煞旁人,大挫主和派的威风。 两人互惠互利,而胡雪岩也因援军有功,特被朝廷追封为布政使衔,成为了大清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商人身份享黄马褂殊荣的商人。

电报局风波

大清晚期,朝堂上烽烟四起,主和派和主战派矛盾尖锐。 眼见着左宗棠越发受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爱,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越发寝食难安,唯恐主战派把控朝廷。 于是,他们决定从其内部出发,打破左宗棠和胡雪岩政商合作的局面。

"除左先除胡"便是他们的作战方案。 令人感叹的是,李鸿章还没下手,胡雪岩就自掘坟墓,背着左宗棠私下里搞小动作,埋下了隐患。

随着大清与西方的接触越多,西方的事务也不断传入大清,其中一个就是电报。 电报在西方自出现后,就发展越来越迅速,可是大清却并没有引入电报。 此时,胡雪岩和盛宣怀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传入大清后会给大清带来多大的影响!于是,两人都想抢先一步引入电报,占领先机。 另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胡雪岩抢先一步将电报介绍给慈禧,却因未经过王公大臣的同意而遭到了他们的阻碍,结果无功而返。

盛宣怀看见胡雪岩失败后,便与李鸿章密谋先斩后奏,直接在李鸿章管辖的地方秘密安置好一条电报线,之后又让王公大臣们体验了一把新奇玩意儿的便利和神气,直接就取悦了王公大臣们。 结果就是王公大臣们直接站在了盛宣怀的一边,让盛宣怀最后获得了电报一局的胜利,委任盛宣怀为电报局局长。

胡雪岩的倒下

谁也没想到电报局失利一事直接影响了之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决战的胜负。 在清廷表明对电报的肯定态度后,电报迅速在大清传开,一般贵族阶层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多多少少的用到电报。

人们用电报传递信息,有家庭小事,也有商业机密。 此时的电报并不像现在通讯那么发达,对于信息的保护也不像现代社会那么严格。 作为电报局局长,盛宣怀更是轻易就可以了解到所有电报的内容。 此时的电报局,更像是一个为以李鸿章为首的保守派而建立的情报局。

后来胡雪岩与洋商竞争时资金周转不灵,便通过电报向各大钱庄借钱,而这一消息被盛宣怀一丝不漏地知道了,便运用手段对胡雪岩步步紧逼让他无法生存下去。

结尾

最后,盛宣怀还通过电报了解到胡雪岩隐瞒朝廷,虚报贷款利息,向慈禧检举了他。 慈禧暴怒直接让左宗棠抄了胡雪岩的家。

下一篇:左宗棠与胡雪岩是盟友,为何眼见胡雪岩落难却不救他?
上一篇:教你如何正确冲泡铁观音茶